中医内科学里很少提到的王清任身痛逐瘀汤,竟然这样好用!

导读:贾海忠老师在本文阐述了自己使用身痛逐瘀汤的用药经验,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咱们讲一下王清任治疗痹痛的一张方子,叫身痛逐瘀汤。

这张方子在大学教材里面一般不学,在中医内科学里面也很少提到身痛逐瘀汤,但是这张方子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

原来我们学了很多治痹痛的方子,但是我在临床验证过程中慢慢地就淘汰了很多,因为发现疗效并不怎么样,反而是使用身痛逐瘀汤比较多。

那么我就把我的使用体会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原文。

「原文」

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明知受风寒,用温热发散药不愈;明知有湿热,用利湿降火药无功;久而肌肉消瘦,议论阴亏,随用滋阴药又不效。

至此便云:病在皮脉,易于为功,病在筋骨,实难见效。因不思风寒湿热入皮肤何处作痛,入于气管,痛必流走;入于血管,痛不移处。

如论虚弱是因病致虚,非因虚而致病。总滋阴,外受之邪归于何处?总逐风寒,去湿热,已凝之血,更不能活。

如水遇风寒,凝结成冰,冰成风寒已散。明此义,治痹症何难。古方颇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

丨身痛逐瘀汤

秦艽一钱 川芎二钱 桃仁三钱 红花三钱 甘草二钱 羌活一钱 没药二钱 当归三钱 灵脂二钱,炒 香附一钱 牛膝三钱 地龙二钱,去土

若微热,加苍术、黄柏;若虚弱,量加黄芪一二两。

【方歌】

身痛逐瘀膝地龙,羌秦香附草归芎,

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讲解」

王清任在“痹症有瘀血说”里面提到了这个方子,我们看王清任的“痹症有瘀血说”,人家不是讲痹证都是瘀血,而是说痹证存在有瘀血这个因素,王清任这么讲:“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只要是疼,就叫痹证。

“明知受风寒”,我们认为是受了凉了,但是用温热发散药后却不好;明知是感受了湿热了,但是用利湿降火的药却没有疗效;时间长了,肌肉就消瘦了,有的医家认为是这里边存在有阴虚了,看到消瘦了,有阴血不足了,那么就用滋阴药,还是“不效”。

至此便云“病在皮脉,易于为功”,说病浅的时候比较容易治疗,病在筋骨呢,就实难见效了,不过确实在临床上也是这样的,痹证越久,治疗起来的难度就越大。

“因不思风寒湿热入皮肤何处作痛”,这是讲,不去想风寒、湿热到底侵入到人体的什么地方才引起疼痛。

王清任说:“入于气管,痛必流走”,他这里讲的“气管”还是动脉。“入于血管,痛不移处”,这是静脉,说痛无移处,他虽然是这么讲,但是我们不认同他。

“如论虚弱是因病而致虚”,如果痹证的病人有虚弱的表现,那也是“因病致虚,非因虚而致病”。

也就是说痹证里面,虚的因素不是主要的。“总滋阴,外受之邪归于何处?”我们在理解的时候,有时候在临床也是这样去辨证,是阴虚,但是不去具体说邪在何处。

“总逐风寒,去湿热”,用祛风寒、祛湿热的药,则“已凝之血,更不能活”,无论你是用祛风寒的还是祛湿热的,你都解决不了瘀血的问题,也就是血凝的问题。

王清任打了个比方:“如水遇风寒”,就是水遇到风寒,天冷了以后它就凝结成冰了,“冰成风寒已散”,如果冰已经结好了,虽然没风、没寒,风寒已经散了,但是冰还在,也就是说你祛了风寒,祛了湿热,但是瘀血还在,所以说痹证老不好。

说“明此义,治痹症何难”,你要知道这个瘀血的道理了,那治疗痹证有什么难的呢? “古方颇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此方。

下面就是身痛逐瘀汤。

王清任这个方歌编得也挺好的!“身痛逐瘀膝地龙”,牛膝和地龙,“羌秦香附草归芎,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讲得都非常好,最要紧的是不能够缺了五灵脂、桃仁、没药、红花,因为他认为瘀血是这个病里面的一个很重要的病机,王清任这个讲得很好。

“黄芪苍柏量加减”,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加减使用黄芪、苍术、黄柏,也就是黄芪、苍术、黄柏这几个药并不是非用不可。

但是前面这几个药是必须要用的:牛膝、地龙、羌活、秦艽、香附、甘草、当归、川芎。

身痛逐瘀汤的剂量其实也不大,都是常用量,甚至还偏小,所以说王清任也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医家。

秦艽,用一钱,是3g,量也是很小的,在临床使用的时候,一般来讲,如果是热象明显、湿热明显的,我们就可以加到6g,甚至9g,都是可以的,因为这个药对湿热痹证效果比较好,可以加量。

川芎6g,桃仁10g,红花10g,这个量在这里边儿都算是最大剂量了。甘草6g。

羌活3g,但是如果临床上是偏于风寒的痹痛,那么我们也可以用到6g或者9g,甚至多到15g,都是可以的。

尤其是合并有便秘的时候,羌活可以用到15g,大家在想羌活用这么大量,为什么便秘的时候这么用?这个等我们讲《脾胃论》的时候再给大家讲羌活这个药。

没药6g,当归10g,当归养血和血效果非常好。五灵脂6g,但是一定是炒五灵脂。

注意香附用3g,香附是一个理气药,很少有人想到用它来治疗痹证,我一开始看这个方子的时候也觉得这方子为什么用了个香附,这是一个比较有特点的用法,前面都是活血药、祛邪药,就这一个是理气的药。牛膝也是用10g,地龙用6g。

这就是它的药物组成。但是加减,“若微热,加苍术、黄柏”,实际上可以把秦艽的量加大点,地龙的量也可以加大点,这两样都是凉药,可以祛热。

那么如果是虚弱比较厉害,“黄芪一二两”,用黄芪30~60g。这是身痛逐瘀汤的组成和剂量。

关于这个方子,我在没有研究王清任之前,我们医院原来有一个同事,他就说过,他听他的老师讲过身痛逐瘀汤治疗坐骨神经痛挺好的。

后来我就在验证这个,确实是有的坐骨神经痛病人用上身痛逐瘀汤以后有效,这就是经过临床验证的。

临床医生传承下来的经验基本上是可信的,是经得起反复验证的。那么我在临床上用这个治疗各种痹证,不管是不是坐骨神经痛,发现效果很好,而且对于哪些疼痛更好呢?尤其是对于神经痛,以及神经痛占主要成分的疼痛,都非常好。

我记得前几年有一个脊髓损伤的病人,腿疼已经将近有十年的时间了,他坐着轮椅到门诊来看病,我就开的身痛逐瘀汤,结果他第二次来诊,说吃了3剂药,疼痛就大大的减轻,减轻90%,真是超出我的预料。

所以我对这个病人印象很深,这个病人腿疼近十年了,他肯定用了很多的止疼药,无论中药、西药,但是就没有身痛逐瘀汤的效果好。

后来我们在治疗各种痹证、各种疼痛的时候,我基本上都是以身痛逐瘀汤为基础进行加减,可以把原来的防风汤、独活寄生汤、宣痹汤,还有含有乌头的这些制剂,把这些方子根据辨证给加进来,加到身痛逐瘀汤里边,就发现治疗痹证的疗效又大大提高了。所以说这张方子是非常值得记住,并且好好使用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