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阿根 | 养蚕

【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合集

我那时的高考

我的最后一届高三生

丁中2020高考全景扫描

养  蚕

大桥镇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文史学者,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曾做过教师,后调到镇建安公司工作。

为了增加集体的副业经济收入,各生产队便建起了土基墙、毛竹梁的养蚕房。各生产队养蚕,一般都有五至六人的专业小组。白天留守一至两人在蚕房里负责喂蚕、清理蚕沙、蚕房清洁卫生和室内的通风换气,其他人到田间采摘桑叶。夜间分成两组,轮流喂养和休息。养蚕虽说忙人,但一季夏蚕养下来,经济收入还是不错的。

1969年前,我的家乡大桥镇还没有进行旱改水前,主要种植旱谷。由于田间缺肥,大麦亩产收成仅二百多斤,小麦亩产三百多斤,各生产队除了每年饲养十来头生猪外,也就没有其他的副业收入了。那时候生产队饲养的生猪,养一年也只能长到一百六七十斤,不像现在养猪,六个月时间就能长到三百多斤。当时由于农业生产的落后,为了增加集体的副业经济收入,各生产队便建起了土基墙、毛竹梁的养蚕房,然后在室内用毛竹或杂棍竖搭起一米七八高的双排架,分隔成三至四层,铺上芦席,在四周边用窝集围挡绑扎好,形成养蚕的池,防止蚕虫爬出。人口少,耕地面积少的生产队至少建筑六间养蚕房,人口多,耕地面积多的大生产队一般要建十多间,并拿出大面积的耕地栽植桑树。各生产队根据自身的情况,所栽植的桑树少则十五亩,多则有三十亩。这些桑树都是从外地购进的,是已嫁接好的树苗。桑树田多了,我们小时候的夏天,桑葚(桑葚,我们家乡称之叫桑树果儿)成熟了,没有少吃它,嘴唇常常被染成了紫色不算,就连手上、脸上、衣服上也被染上了紫色。

养蚕主要分为春蚕、夏蚕和秋蚕。春蚕和秋蚕很少有生产队养,因为在这两个季节里,桑叶难以满足,养夏蚕桑叶充足,无须烦神。各生产队养蚕,一般都有五至六人的专业小组。白天留守一至两人在蚕房里负责喂蚕、清理蚕沙、蚕房清洁卫生和室内的通风换气,其他人到田间采摘桑叶。夜间分成两组,轮流喂养和休息。蚕子刚孵出的小蚕像黑色的小蚂蚁,喂桑叶时要将桑叶切碎,方便小蚕虫食用。蚕虫的生长速度比较快,那是一天一个样,桑叶的用量也在一天一地增加。特别是蚕虫快要大批“上山”时,吃起来桑叶来如同风卷残云,整个蚕房里是一片“沙沙”吃桑叶的声音。到了这个当儿,靠养蚕小组的几个人,采摘桑叶是供应不上的。生产队就增派四五个社员,配合养蚕小组,专门到田间采摘桑叶,即使这样有时候还不能满足蚕吃,采摘桑叶的人员为了加快速度采摘,干脆连桑树嫩枝一起折下装篮送往蚕房,直接连枝放入蚕池中喂蚕。

蚕虫快要“上山”前的一周,生产队就组织劳力绞蚕笼了,绞蚕笼我们家乡俗称叫搞蚕笼。搞蚕笼采用的是小麦秸秆,删去残叶,用铡刀铡成四十五至五十公分长短。取两根三至四米长,拇指粗的稻草绳,一头打成结。搞蚕笼时要有三人相互配合,一人抓住草绳打结的一头,一人抓住离抓结头绳人的六十公分处,一手抓住一根草绳,上下小距离分开,一人在两根草绳之间均匀地上麦秸秆。麦秸秆上好后,抓绳的两人以相反方向绞动草绳。每搞好一段,上麦秸秆的人接着继续上。一条蚕笼二十分钟即可搞成。搞成的蚕笼成圆柱形,犹如一把长毛刷子。没有草绳时,也可以直接用稻草加麦秸秆搞蚕笼,但这样搞蚕笼不仅费工费时,而且效率低。当然了,各生产队一般都提前把搞蚕笼的草绳搓好备着。待饲养的蚕虫不再吃桑叶,肚子里发微黄色时,就将其捉到蚕笼上,由它们自由织茧。蚕茧织好后,分批摘下装进竹篮或麻袋到蚕茧收购站去卖。

蚕虫全部“上山”织蚕后,接着最重要的工作是清理掉蚕房里养蚕的芦席和围挡的窝集,来年换新,同时对整个蚕房用药剂进行全面消毒,而后再在地面上洒些碎石灰粉吸潮和灭菌。

每年夏蚕饲养结束后,到了深秋时分,各生产队就组织有剪枝经验的社员,对桑田里桑树的老枝进行修剪,而后在桑树的根部施上草木或猪牛粪灰,保证桑树越冬有足够的肥料营养储备,使来年春天新生长出的枝条有力和叶大肥厚。为什么要剪掉桑树的老枝条,这里要补充说一句,如不剪去桑树的老枝条,给桑树养生生息的话,来年在老枝条上长出的桑叶就会瘦弱,营养成分不高,直接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养蚕虽说忙人,但一季夏蚕养下来,经济收入还是不错的,到年终决分时,工分单价(每10分工算一个单价)也能提高几分钱,增加了农民们的收入。那时候,我们大桥镇的各生产队在没有养蚕前,有的生产队全靠耕种农作物,没有副业生产的,年终决分时,社员每做10分工只有0.50元的收入,农业生产搞得好些的生产队,且带有其他副业生产的,社员每做10分工也只有0.80元的收入。而一个大劳力(男劳力),在生产队劳动一天所挣得的工分也只有七八分,小劳力(女劳力)只有四五分。养蚕后工分单价能提高几分钱谁不高兴。自然各生产队都普遍养起了蚕。故而,我们大桥镇也就成了那个年代名副其实的养蚕之乡。

1969年后,我们家乡全面实行了旱改水,粮食产量年年不断得到提高,但各生产队直到1977年后才放弃了养蚕,刨桑还耕。生产队不养蚕了,但还有极少数有经验的养蚕农户自家养殖,可时年也不长,仅两年左右时间。而今,我们家乡素有养蚕之乡的历史,那只是过去的往事了。

(0)

相关推荐

  • 岁月如歌:养蚕

    养   蚕 小的时候,生产队的田地里有很多很粗很老的桑树,田地之间有五条南北向的水渠,在水渠边也是满栽着桑树,都是用来养蚕的.从这些桑树上就可以看出我们村有很长的养蚕历史.那时,蚕茧的收入是生产队的重 ...

  • 【望安山文学】唐锦禄||桑葚红了(散文)

    桑葚红了 作者:唐锦禄     主编:非   鱼 到乡下亲戚家作客,宅前宅后种了桃.李.腊梅.桂花.葡萄等.当我在这花丛树间漫步时,不经意中发现了一棵长在河畔的桑树,斜斜地伸向河中.抬头凝视,有桑葚如 ...

  • 玉林雪主《养蚕》

    养蚕 正当春花烂漫,香气四溢,花海花浪之际,嫩叶初绽,风景美不胜收之际,我家土灶后便已孵出来了,如针尖大小的蚕儿,奶奶便象珍贵的宝贝似的疼爱,采来嫩嫩的桑叶,用菜刀切成细丝,开始了养蚕之路. 我家住郑 ...

  • 卞阿根 | 美味圩饼

    美味圩饼 江都  陈锡瑾 陈锡瑾先生:1937年生,丁中1955届校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江苏省作协会员.有六百余篇(首)故事.童话.寓言.儿歌.散文.连环画脚本等发表在<小朋友>< ...

  • 童年往事之养蚕

    本文4500余字,阅读约需12分钟 人生最单纯的快乐,莫不在童年.那些远去的记忆,时过境迁,想来犹觉好笑.闲暇之余,我便把这些往事一一写下来,聊供一乐. 小学二三年级时,我和弟弟养过蚕.我们那地方附近 ...

  • 卞阿根 | 苋菜锅上贴烧饼

    苋菜锅上贴烧饼 大桥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文史学者,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曾做过教师,后调到镇建安公司工作. 苋菜炒好了,烧饼也熟了,吃烧饼搭苋菜,沾苋菜汤或用汤泡烧饼吃 ...

  • 卞阿根 | 盖房说喜话

    盖房说喜话 大桥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文史学者,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曾做过教师,后调到镇建安公司工作. 砌房造屋对村民们来说,一生一世也不过一.两次,比儿子结婚,姑娘出 ...

  • 卞阿根 | 喜鹊的传说

    喜鹊的传说 大桥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文史学者,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曾做过教师,后调到镇建安公司工作. "畜生,本该将你打入死牢,念你日前有功,免你一死.现惩 ...

  • 古韵新风|吴金根:蚕(外三首)

    蚕(外三首) 蚕吟 青桑片片引蚕沁, 银蚁条条泛白鬓. 勤食只为把茧结, 化作蚕蛹丝方尽. 蚕赞 餐食绿桑秀色添, 白蚁日新毫厘间. 丝缕不尽媲母爱, 金网自缚更痴癫. 蚕颂 家蚕欣忭食青桑, 五龄变 ...

  • 【广东】徐蔚《养蚕记》指导老师:林燕玲

    养蚕记 东华小学东城校区二年级 徐蔚 你们见过蚕吗?蚕是一种和毛毛虫长得很相似的虫子,它们刚开始是黑色的,慢慢蜕皮后就会变成白色.蚕身体的两边有一些黑点点,蚕的头上面有两个大黑点,就像它的两只眼睛一样 ...

  • 梅子青,梅子黄, 菜肥麦熟养蚕忙。

    首夏山中行吟 [明・祝允明] 梅子青,梅子黄, 菜肥麦熟养蚕忙. 山僧过岭看茶老, 村女当垆煮酒香. 注释: 1.当垆:对着酒垆:在酒垆前. 译文: 梅子熟了,从青色变成了黄色,地里的菜和麦子也都成熟 ...

  • 卞阿根 | 夏日纳凉

    夏日纳凉 大桥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文史学者,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曾做过教师,后调到镇建安公司工作. 晚饭一吃,天一擦黑,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上三里五里或七里八里路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