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画家——吴云华油画作品欣赏

吴云华,1944年生于黑龙江省.1956年考入原东北美术专科学校附属中学,1963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系,1968年毕业分配到省美术创作组(后改为辽宁画院),从事艺术创作至今。1985年至1987年,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辽宁省美协副主席,辽宁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辽宁省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特贴。

至今,先后三十余次参加全国及国家级美术展览,作品多次参加出国展出,曾在新加坡举办个展。其中代表作品:油画有《采铜尖兵》、《钻透万山寻藏》、《粮官奶奶》、《乌金滚滚》、《多雪的冬天》,《山丹丹》等,国画有《我应该是中国的一部分——斯诺》等。曾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牌、第八届全国美展大奖,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全国首届体育美展铜奖、全国首届水彩人物画展银奖、全国纪念反法西斯抗战胜利五十周年美展铜奖、“中国金陵百家·油画”2006年、2008年金奖。2006年至2009年,创作“抗美援朝·跨过鸭绿江”国家重大历史题材。有十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奥委会收藏,并有多种辞书、画集、画册出版介绍。

绘画作品赏析

时代画家

--试谈吴云华与他的艺术

周卫

做为同代人的吴云华,因为离的太近的缘故,因为太熟悉的原因,使我们至今还不能看清吴云华名字的含义及吴云华作为一名画家的绘画艺术的全部评价。
如果今天将吴云华出道以来几个艺术阶段、几多作品回顾一番并加以串联起来,就会发现我们身边这位画家不单单是世俗中所称谓的著名画家,而在实质意义上是位当今时代了不起的需要仰视的名副其实的大画家。
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 200×140cm 2007年
“文革”期间正值吴云华从鲁迅美术学院刚刚毕业,从《毛主席视察抚顺》起,宏篇巨制便接二连三诞生:《虎口夺铜》、《钻透万山寻宝藏》以及很少有人看到、却使我感到十分震撼的《勿忘“九一八”》等。全部是分量很重的大部头作品。这里且不谈“文革”中出版的国人尽知的《工农兵形象选》那本小册子封面上的女矿工,在那个年代学画的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噢,您就是吴云华,我当年临摹过您画的那个头像呢。”吴云华这一时期的作品是难以从人们头脑中磨灭的。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可以看出无论从思想到艺术都包含着巨大的含量,从对生活深度的挖掘到形象的塑造,我们今天的画家也难以望其项背。
钻透万山寻宝藏 1974 360×190
这时期他所描绘的基本上是我国工业题材为主体的当代工人形象:煤矿工人、石油工人、地质工人以及其他重工业的劳动者。他表现了我国当时经济发展中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人民精神面貌。描绘了令人难以忘怀的战斗、生产在第一线各种创业人的形象。例如在《毛主席视察抚顺》一画中,在毛主席身边的那位老矿工,一看形象便知是山东闯关东来的,属于那种能吃苦受累但又很淳朴正直的那种人。在吴云华的笔下这种人并不是一个苦力,他的精神面貌证明他是建设国家的主人公。还有上文提及的那个影响全国的小女矿工,一个新一代的建设者想象,这些人物形象至今还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毛主席视察抚顺 1972年
在《虎口夺铜》一画中,描绘了采铜工人的艰苦劳动场面,为了国家建设奋斗献身的劳动精神。集中体现在两个工人形象中,尤其是那位中年人正是这样人,代表了那个艰苦创业年代我国工业铁人的形象。
虎口夺铜 220×198cm 1972年
吴云华所塑造这一代人(创业的人)的形象在我国还没有哪位画家能给社会给人民留下这么多、这么生动的产业工人形象。这完全是吴云华身体力行到生活中、到劳动第一线的工人中去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结果。他用真挚的心爱他们,他敬佩他们的奉献精神,不畏艰辛为社会创造价值。他寻找形象,塑造典型,所以才会有在国人头脑中数十年挥之不去的视觉形象。
中国红 2009年
值得说明的是当时文艺界(包括美术界)大都呈假、大、空状态,在迎合当权政治者的需要年代,对形象的标准要求也是高、大、全、红、光、亮,这些虚假的人物,随着时代的变迁已云消雾散。而吴云华塑造的形象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存活到现在,这是因为他的创作是完全真实的,完全来自于人民群众乏中,来自干你我身边。当然这也是吴云华坚持深入生活,从真实中直接提取素材有关。
故园 60×40cm 2004年
吴云华那个时期绘画采用的造型方法是俄罗斯式的现实主义手法。这几乎在当时是中国唯一允许的办法。当今美术界对苏俄的绘画手法似乎有种看法,认为那是守旧的,过时的老套子,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如果你亲眼看看列宾、苏里柯夫、克拉姆斯克依、弗鲁贝尔、列维坦的原作,并接受当代俄罗斯如贝斯特洛夫教授的教学指导,你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误解的原因不是苏俄的造型有问题,而是中国将苏俄作为唯一的画法在中国有近几十年,道路至此一条,特为狭窄的缘故。俄式造型肯定是一种优秀的艺术造型手段之一,只是我们尚未完全的掌握,未有发挥到极致而已。正如写实主义一样,从来写实主义与非写实主义一样都有存在的价值。
太行太行200×200cm 2007年
吴云华当时采用的艺术手法很恰当地塑造了那个时代为了人民、为了社会创造财富的艰苦奋斗的人们,他所塑造的形象属于人民,属于时代,也属于历史,也同样属于今天的我们。他记录那个由农业社会去实现工业化的时代,与那个假、大、空的年代不同,吴云华塑造的是有血、有肉,有着精神境界的人。那些作品直到如今也是分量很重、很有价值、值得纪念的好作品,那个阶段也是吴云华早期创作生涯很重要的阶段。
及其伙伴们  2006     170×180
沿着这条创作道路之后延续的作品如《青铜子孙》与《乌金滚滚》,都是极具分量而在中国不可多得的工业题材美术佳作。《乌金滚滚》是吴云华一幅重要的代表作品。他开始了关注绘画的形式探讨。在这幅难得的好画中灵感来源于传送带携煤倾泄而出。为了活跃画面.吴云华用光、影穿插画面,使煤矿工人在光影的照耀中,如乌金一般闪着光芒鱼贯而出。画面闪烁而明亮。当然对形式美的关注是个进步,可贵的是他对画面人物形象塑造也没放弃,吴云华用一位功力深厚画家的目光将形式与内容完美的结合,从而使这幅画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成为近乎于画家的不朽之作。
青铜子孙 200×110cm 1984年
乌金滚滚油画 1984 195×134
20世纪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的大氛围中,吴云华的画面悄然地发生了变化,这就进入了吴云华艺术的探索与吸取的新阶段。其实,探索与吸取在每一位画家都是随时随地的。改革开放后,西方的各种流派纷呈,吴云华在吸取抽象派的因素外又研究一番中国传统的民间色彩,创作了如《雄风锣鼓》、《潮》、《乡亲们》等一系列作品后,在茫然中他毅然地走进中央美院进修,重新学习油画语言,并在《红与绿》、《鲜蘑与构杞子》、《沉思少女》、《凝》,加强纯油画语言的训练与运用。
村民大会 2006       310×120
鲜蘑与枸杞子 60×60cm 1991年
少女肖像 110×90cm 1987年
这一时期的作品还有《粮官奶奶》、《瑞雪》、《春望》、《萌》。这期间可以看到他对表现主义、印象主义、中国文人画与中国民间美术的关注与学习,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吴云华在艰难地尝试与探索。
粮官奶奶 200×160cm  1994年
瑞雪 100×35cm 1982年
春望 60×40cm 1982年
到了90年代末,21世纪初,吴云华似乎又进入了他艺术中的第三阶段,我把这时期称为风格确立期,即成熟期。从创作《多雪的冬天》、《山丹丹》、《丝路新语》与《太行山之行》列写生画开始,吴云华艺术终于找到了一条道路,这道路正是他多年积累与厚积薄发的结果。他现在运用的油画语言,只有油画大师才能达到。现在他的每一幅画,包括近期那些小小的习作,都是炉火纯青的精品。
山丹丹 2003        200×200
丝路新雨 2003      300×110
太行山居 80×60cm 1997年
我个人认为,吴云华技艺成熟在于多年的苦修勤学、多方面的寻觅与探索。主要有两大因素成为引发点并将这些修习引上正果。
一个因素是他俄罗斯情结之大成。由他俄罗斯之行与直接接受列宾美院贝斯特洛夫教授的教习有关。他目睹了俄罗斯诸大师的真迹,并详细录像,反复研究。又在实力派大师贝斯特洛夫直接授业中,使他对俄罗斯画法的认识迅速上升,并通过反复实践、写生、创作,渐次掌握了造型与色调的运用,使俄罗斯的技巧成了他的主体风格。
旧宅 60×40cm 2005年
另一因素是吴云华并没有完全采用俄罗斯的画法,他只吸取了他感兴趣的一部分。他更多地吸取了中国画中写意的手法,非常注重中国画中意象,非常注重用笔及笔法中的“写”字。我们可以看到他用色鲜亮,笔势纵横,对于形的不拘泥、对于意、神、节奏、秩序的关注。为了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通透和理解,吴云华对中国画具体实践,他的国画人物与小品画很有味道,甚至于在全国展览中还获了奖。正因为如此,可以说将这两种因素精妙地结合,使吴云华现在的油画已达到高层次的造境。
海滩夕照 60×35cm 2006年
对于吴云华艺术的衍变,脉络非常清晰,可以通过历年的画面看到一位由外在形泉的塑造逐渐注重到内在形式表现的过程,由必然的描绘到自由绘画的过程。
综观吴云华各个时期的创作,从内容上看,他的作品充满着人民性、时代性,这是一位大家天生必备的素质,热爱人民,表现人民为社会留下人民大众的各种形象。古往今来证明只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的画家,才能被人民所记住。吴云华在各个历史时期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段都能塑造出优美的人物形象,这里有艰苦奋斗的工人,有激烈奋战的士兵,有为生活奔波的老人,有市场中快乐的少女,有下岗失业的市民,有失去土地流落城市的打工者,1999年所画的《多雪的冬天》(第九届国展银奖),观众如镜子一般看到我们当今的社会,在街头打工市场里可以看到进城的农民,下岗的工人,他们在大雪纷飞的等待中那种期盼的眼神、渴望的心情。吴云华真实地描述他们,他与以往的画家处理这类题材不同,他并没有将他们画得贫困与可怜,而只是把这一社会转型期产生出来的现象加以关注,因为画家清醒地看到毕竟新旧社会不同,他们只是处在转换工作、艰辛而难熬的过程。由产业工人转换服务型,由固定型转换为临时型,由农业生产转换为城市劳动,画家关注这群命运转折的弱势群体,塑造出的形形色色的各种形象很是感人,吴云华以一个艺术家的良心去描绘他们,去观察他们,去表现他们,记录下这个特殊年代的冬天。
多雪的冬天 1999      200×200
吴云华是勤奋的,他总是在学习,利用每一个学习机会吸取营养,使他的绘画艺术不断升华,如果说一个人的成功是天才加勤备,我们在吴云华身上看到的更多是勤奋。我们看到的是永远在学习的吴云华,永远在写生的吴云华,永远在创作的吴云华。他用他学得的知识创作出一批又一批的作品,而我们在这些作品中看到的是他用火热的情感,高超的记忆塑造生活在基层的芸芸众生,这些用默默行动创造历史的人民大众永运是他绘画的主角。
吴云华是一位时代的歌手,他将一个艺术家的真诚之心,奉献给了这个时代,奉献给了这个时代的人民。
作品欣赏
2001年.05  梨花峪写生
2005.10  本溪写生
巴黎之春 2007年 150X80 CM
碧叶连天 60×40cm 2006年
草原盛会2007年      360 ×200CM
晨曲 60×40cm 2006年
待渡 2008          190×130CM
二界沟写生  2011.05
跨过鸭绿江 600×240cm 2009年
暮归 73×54cm 1997年
山村男子汉  2006     190×120
锡林格勒的姑娘 2010年 180X120
下午的阳光 50×40cm 2004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