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落尽,谁怜幽草?接长亭、连远道,恰如离恨,更行更远还生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灵魂集中在眼睛里,灵魂不仅要通过眼睛去看事物,而且也要通过眼睛才被人看见”。罗丹也曾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去发现诗词中的美,发现诗词中传承千年的诗魂。
你看,就连普通、平凡的青草,都被诗人赋予有趣的灵魂,一身诗意传千古,从《诗经》吟诵到唐诗、宋词,清香四溢,韵味深长。话不多说,我们来一起领悟诗风词韵的美感吧。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绿草青青,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如此清幽、雅致的意境来自于《诗经》。花开太美,花落太伤感。只有绿意盈盈的小草,四时风光迥异,各有特色,总能给人慰藉。
春天,小草最先睁开惺忪的睡眼,欢快地与大地偎依在一起。当花草树木还在梦中时,一场雨过后,一阵风起,地面便铺上了一层新绿。小草活泼地钻出地面,用清新的绿色装点着春天,给大地带来生机。
春天是鹅黄新绿、生机勃勃,夏天是满目苍翠、清凉无比。秋天满目萧条,衰草寒烟,水边黄色的芦苇,田野金色的小草,在蓝天的映衬下自有一种苍凉之美,引人遐思。冬天,霜雪落在枯草上,反而成为另外一种美,宛如仙境琼花,纯洁无瑕。
生在水边的芦苇、蒲草以其优雅、挺拔、摇曳生姿的身形被历代诗人喜爱,很早便出现在《诗经》里。先秦民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有含蓄之美又不失热情奔放。民风淳朴、崇尚自由的灵魂,才能构思出如此美妙的画卷。
诗人在蒹葭这首诗里,展开想象的翅膀,芳草青青、水面辽阔,在水的另一方,是诗人意念中的佳人、朋友、理想或者某一种追求。这么近,又那么远,这种可望不可即的境界让千万人沉醉,引起共鸣。
全诗层层递进,诗人先是提出询问,佳人在何方?在河水另一边。于是诗人顺着水流找,却发现佳人在水中央。逆着水流找,道路崎岖、艰难险阻,佳人仿佛又在河滩驻足。
蒹葭诗词不止是我们眼中的一首爱情诗,诗中的水与伊人,都是一种象征。水是人生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伊人是我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各种追求。自古以来,人们为了梦想,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这是《诗经》中的一首郑风,语言明快,清新自然。我们仿佛看到,春天到了,蔓延生长的野草连成一片,望不到边际。清晨的露珠在小草的叶子上闪烁着晶莹的光芒,有一位佳人款款而来,与我偶然相遇。
诗人用适我愿兮,与子偕臧,含蓄地说出心里的想法。比起封建时代被压抑的情感,婚姻成为政治需要、家族联姻的工具,先秦的婚恋价值观更值得现代人学习。
没有利益的纠葛,没有金钱的牵绊,先秦时代的年轻人,眼睛单纯得像露珠、纯洁如冰雪。
写景、写人自然流畅,毫无雕琢之感,抒情亲切,语言唯美,宛如山间流淌的清泉,沁人心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蔓草、佳人、抒情,自然融合,浑然天成。宋代诗人苏轼称这首诗为诗中之画,名不虚传。
春风吹碧,春云映绿,晓梦入芳裀。软衬飞花,远连流水,一望隔香尘。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忆翠罗裙。冷落闲门,凄迷古道,烟雨正愁人。
春风吹绿了小草,春天的蓝天上白云朵朵,显得草地更加青翠可人。这一片芳草茵茵的场景,是不是才刚在我的梦中出现?野花调皮地从草丛里探出头,远处与河水相连,远望一片葱绿。诗人在这里引用了《诗经》里的意境,佳人被流水阻隔,就连如画的风景都只是诗人的一个梦境。
萋萋多少江南恨,写出了诗人的郁闷。南宋诗人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只能借诗词抒发内心的不平。朝廷无所作为,收复中原的愿望遥不可及,苟且偷生的想法遍及文武百官、朝野百姓。诗人一介书生又能怎样?
词的下片,诗人借萋萋芳草、冷落闲门、凄迷古道,形容内心愁绪。江南的春天,芳草萋萋,远去的佳人早没了踪迹,眼前一片翠绿,恰似佳人身上的翠罗裙。这里拟人手法的采用,形象而生动。烟雨迷蒙,庭院冷冷清清,远处的古道,迷失在雨中,看不清道路。此情此景,诗人怎能不触景生情?
诗人都是多情善感的,正因如此,才能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每个场景,才能记录下内心的微妙情感,看清社会的复杂,认识到人生的无奈。
萋萋的芳草,遮盖了伊人的足迹,给人留下了多少相思别离之恨,使人追忆起像绿草地一样的翠罗裙。冷落的庭院,凄迷的古道,都笼罩在茫茫烟雨之中,这景象勾起了人满怀的愁绪。
这首词,融合了很多诗词风格,借用了白居易诗中的意境,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却看不出半点突兀,真切自然,有自己的特色。
当年十六岁的白居易,在科举考试时,以草为题写了一首诗,轰动京城。小小年纪的白居易以他独特的洞察力,用草比喻他和朋友之间的友情,生动地写出依依惜别之情,立意奇妙,别出心裁,写出这首传世之作,亦是成名之作。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为历代诗人引用、借鉴,足见白居易此诗立意之深远,内涵之深刻。少年白居易,意气风发,他采用对比的手法,赋予小草坚韧不拔的性格。一岁一枯荣,写出小草生命力之顽强。野火烧不尽,春风能吹又生,则写出小草的坚韧。
把离别的惆怅、伤感写得如此唯美、含蓄而富有诗意,正是白居易的特色。萋萋满别情,恰如国画的留白,犹如古琴的余音,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欲犹未尽、余音袅袅,更为动人。
白居易写诗,语言精练、通俗易懂却又不落窠臼、别出心裁,他笔下的青草,意境幽远,千百年来无人能超越。《诗经》里的青草活泼灵动、自由奔放,唐诗里的青草大气,蕴含哲理,宋词里的青草深情款款。我们来看梅尧臣笔下的青草,别有一番韵味。
苏幕遮·草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诗人在上片引用庾郎的典故。庾郎本名庾信,是南朝梁代有名的才子,他和白居易一样,少年成名,“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春天,江堤上绿草青青,清晨的露珠还在叶子上滚动,远远看见几处村野人家,若隐若现。春雨过后,江水的水面上涨,被春雨滋润的青草更加茂密,青翠欲滴。少年才子庾郎,春风得意,身穿青色朝服,衣服华贵而庄重的颜色与嫩绿的草色相得益彰。
词的下片诗人借思春写自己的思绪,想要归隐的心情。路边的长亭,被连绵青草连成一片,远方的道路看起来烟雾迷离,辨不清方向,从诗中可以看出青草色深,生机勃勃。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用拟人的手法,小草哪里会埋怨王孙贵族只顾贪玩,忘了归期呢?分明是作者自己内心的想法。少年成名的庾郎,后来因为出使魏国被扣留,年仅四十二岁。梅尧臣借用这个典故,写出官场沉浮,无法左右的无奈。诗人想到春光虽美却短暂难留,一树梨花开似雪,转眼枝头变成空。人生短短几十年,何苦纠结富贵荣华?
唐代诗人李贺曾写杂曲歌辞,诗中写到,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几人。又写,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梅尧臣借用此灵感,改动一处,更加灵动形象、扣人心弦。落尽梨花春又了,读来让人心生无限感慨。词的最后,写暮春的黄昏,满地残阳,原本翠绿的草色也变得黯淡起来,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下片的老与上片的嫩色遥相呼应,生动地写出作者的心情,明写伤春,实则为自己苦恼。借景抒情,正是词的写作特色。我以前写诗词评论的时候,曾写过,诗好比北方的建筑,大气磅礴,词好比江南的园林,婉约秀气。诗贵精炼,词贵情真。
当年,南唐诗人江为曾写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诗中既有竹影,又有桂香,美则美矣,有些繁复。林逋改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成为咏梅诗的绝品。两者之间的差距,盖因林逋抓住了写诗的精髓,懂得诗魂所在。
因为喜欢梅尧臣这首词,我自己曾步韵写过一首苏幕遮-草。
晚风吹,烟波渺。雨后初晴 ,古道拂春晓。 唯有时光从不老。 村外山前,草色含烟笑。
接河堤,连远道。行人匆忙, 犹记归期早。 落尽黄花冬又到 。远处残阳,暮色和云老。
词的上片,写故乡的小河。春天的傍晚,晚风习习、烟波浩渺。雨后初晴,古道迎来春晓,这里是想象中的一句,与下一句的唯有时光从不老呼应。时空交错,年年青草绿,从千年古道到乡间小路。村外山前,草色含烟笑,是写晨光、暮色中的青草茂盛。
词的下片,写故乡的河堤,年年长满青草。菊花落尽,冬天到了。人在冬日的夕阳、暮色里最容易感怀、思乡。路上的行人即便知道归期尚早,仍然匆忙,何况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呢?归乡心切的心情,又说与谁听呢?又有谁能懂呢?
把离愁别恨写到极致的,当属南唐后主李煜。李煜多才多艺,他擅长诗词、精通音律,在绘画方面的造诣也很深。他如果不是皇上,绝对是一个非常成功地的诗人、画家、音乐家。
公元971年的秋天,李煜的弟弟李从善奉命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李煜多次上书请求放弟弟回归,都未能被准许。重情的李煜非常难过,写下这首清平乐-别来春半。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自分别以来,春天已过半。触景生情,眼前的美景只能让人柔肠寸断。宫前的台阶,落满白梅花,雪白的花瓣如雪花纷纷扬扬飘落,落在人的身上,用手轻轻拂去,又落满。
大雁未曾捎回任何消息,回家路漫漫,回家的愿望何时才能实现呢?诗人感叹弟弟有家难回,内心悲戚。词的最后一句,意犹未尽,读来让人伤感,深深为李煜和他弟弟的遭遇难过。
离恨悠悠,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词上片中拂了一身还满的落梅,下片中蔓延生长的青草,都是诗人难以拭去的伤感。梅花拂去还落,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诗人的情与景自然融合在一起,毫无雕琢堆砌之感。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台阶下飘落的白梅花犹如雪片纷飞,将它拂去不知不觉又洒满一身。白梅花期晚,白梅花飘落的时候,春天也要过去了。
落梅、春草,词中的景美,文字美,诗人的情更美,情真意切最为感人。李煜善于在词中引用比喻,时空交错的感觉让人触景生情。广为人知的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不言愁,天下人却都知道诗人的愁。这正是李煜匠心独运之处,也是他的诗词魅力所在。
别梦依依,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情知春归无觅处,春风何曾管落花?花落无相见。
相见又如何?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不如别后各天涯。
梨花落尽春又了,谁怜幽草?接长亭、连远道,恰如离恨,更行更远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