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明徳"的理解

​爱新觉罗溥光《师说观人术》2021年第220篇

今天书写【明明德】,三个大字心情豁然开朗!

【明明德】

第一个“明”是动词,是彰明、弘扬的意思;

第二个“明”是形容词,意谓“光明的”;

连起来是说,人要弘扬内心的善良光明的德性。

明明德是儒学三纲之一。

所谓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在《大学》里,连续使用了两个“明”字,阐释对德的认识和这个德对于教育的重要性。

这里的第一个“明”字,是指在理论和方法上,要掌握和实践修身的德道修养。针对自己内环境当中的心灵,没有发出光,没有产生明,而进行学习与实践,全面地去明白修养德道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个“明”字,是具体地指明德的关键属性和应当达到的状态。什么叫“明”呢?应当是心明!

我们修身要达到使内环境当中的心的礼德——这个火德,真正充足,首先要使心的这个德性品格要充足,具备承载丰富的德能,火德的能量,能够承载得了。当火德的能量达到一定的量级,而心中礼德的品格,又具备承载和转化产生光明的作用的时候,心胸宽阔,无私无欲,或者说这种私和欲被道德所规范,符合自然对人的要求。在这样的前提之下,礼德就产生了光明的效果。心中的光明,既能照亮自己的人生之旅,又能用这个光明释放出来去帮助别人。当然,首先是对自己的家形成影响。“修之家”,在家里表现出充分的孝道,要孝敬父母,祭祀死者,兄弟之间要体贴,表现出孝悌之德的悌。女性也是同样的,要都达到这个家庭的德性能量,光明朗照一切,朗照一家每个人的心灵。在这个基础上,去造福于社会,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才是大学问,真学问。这个学问,首先要能够明德,用心光朗照自己的身国。掌握和具备完整的德心、德性,内环境的这种德性品格、德性能量,都具备五德,进而达到没有哪一种德性缺乏的状态,也就是五德圆明,那就更完美。 

“明”,也可用象意的办法进行解释。

“明”,是指的太阳和月亮的光明,是要求和强调做学问的人,进行教育工作的人和接受教育的人,要学习太阳和月亮的精神!要学习太阳,在高高的天空上,无私地自燃,燃烧自己,为万物而照明。他没有什么回报的索取,没有什么获得人类和万物报恩的思维,而无私地自燃,为万物和人类贡献他的光明。要学习月亮无私无欲地反照,将太阳的光华、光明,毫无保留地反照出来,并且将自身的能量也奉献在其中,为万物照明镜;

使我们地球上的万物、人类,都能承受到她接受太阳以后转换出的这个阴柔的光明。学习了太阳和月亮这两种无私无欲的根本精神,才能够真正地实现“明明德”的状态,这也是达到我们身中、心中这个德性品格、德性能量,能够点燃、能够发射光明的关键。这个过程,就是使人们修心炼己,使人们在做学问的过程当中,要实践像太阳和月亮那样无私无欲,奉献能量不求回报。

如果人类,果真能够做到像太阳和月亮这样无私无欲,那就必然会心明,胸襟开阔,释放出无量的光明!那也就是德!那也就是道!我写的明字,特意写得有区别,第一个明字有云穿过月,第二个月就明朗多了,寓意,【明】去尘则明!

眼是心灵的天窗,故明在人身上的载体,所谓失明了,就是没有眼睛或眼睛出现故障,明,在宗教里泛指内心世界,所谓身殘志不殘,他们有的人比有眼的人还能看到、听到我们不能察觉的世界!

字面上的明,日月也,见证,光是日也热,仅是月也寒,日月是祥和之象,凡夫妻苟合多寓意阴柔与阳刚之和美!

搞摄影的人都知道,最能拍到柔和之相的时间是早晨晨曦和下午五点,这是巧合吗,绝不是,是俯仰之合,大地和日月星辰有信,到那个时辰就会呈现,人有时不守信用,故,心不明,泪必涌。泪来干什么,是擦拭你的眼睛呀。有人说心瞎,眼不瞎,也指心明也,神灯在!

过去人们总是说:打开窗户说亮话;当晚上没太阳了,就说,我们冲着灯说话,灯在此刻就是神,就是主,就是正義!

明,就是真理,就是讲公道!清皇朝大殿有个大匾就是【光明正大】,他怎么不弄块【阴暗角落】呢?当然这是玩笑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