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求求你别吼我了!”这些极端情绪,正在戳痛你的孩子,值得无数家长深思……

读者@果果妈妈曾留言诉说她的苦恼:
我真想打开女儿的脑袋,看看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
原来,是她8岁的女儿,特别不听话:
拿最简单的刷牙吃饭来说,都要她催好几遍才肯动;
写作业呢,东张西望,磨蹭到12点!
最后闹得妈妈发火、孩子委屈,家里整天鸡飞狗跳……
果果妈崩溃地问:
她是听不懂呢,还是存心想气我,为什么这么不听话?!!
你是否也有同感?
很简单的一件事,我们强调了无数遍,嘴皮都快磨破了,孩子就是不听;
看着他们“油盐不进”的样子,我们又忍不住发脾气。
总说世上无难事,但一到孩子这儿,好像什么方法都失灵了。
其实,我们都搞错了重点:
孩子不听话,不是他们调皮,而是因为父母的大吼大叫。
1
我们都听过《寒风和太阳》的故事。
一天,它们比赛谁能让行人脱下外衣。
寒风势在必得,鼓足了劲儿,朝路上的行人送去阵阵刺骨的寒冷,试图用蛮力让人们听话;
但事与愿违,路人非但没有脱下外套,反而裹得更紧,而太阳却只是送去温暖,人们便纷纷自愿脱去外套。
我们都能理解寒风失败的原因:
人们怕冷,所以面对寒冷时自然会想办法抵抗。
却不知,父母的大吼大叫,正像刺骨的寒风,也会让孩子害怕地缩成一团。
著名心理学家李玫瑾曾形象地说:
“父母发火时,孩子的那种害怕,就像我们被几只老虎困在墙角。”
父母发脾气时,孩子为了保护自己,会在心里建起厚厚的围墙,只想躲在背后,等暴风雨过去。
什么都不想听,什么,也听不进去。
试想一下,当我们遇到困难,或者犯了错误,老公不是先安慰我们,而是不停地讲道理,甚至不耐烦地发火。
我们心里委屈,即使他说得再对,也都不会想听。
同样的,父母发火时,孩子也听不进去;
所以,只有我们情绪稳定了,孩子才能听得懂、做得到。
2
当然,谁都不愿意大吼大叫。
但生活的重压,爸爸的缺席,工作的压力,每天出状况的孩子……
这些无助感,足以让无忧无虑的女人,变成暴躁焦虑的妈妈。
于是,每天控制不住地发火,即使愧疚不已,却又不断重蹈覆辙。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
情绪不是固体,而是流动的河流,你没办法压住它,只能让它慢慢“疏通”。
下面这段真实经历,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32岁的晓月,怀二胎5个月时,孩子突然没保住,一家人顿时陷入无措与悲痛中。
此时,儿子浩浩却也出现了“异常”:
原本乖巧认真的他,开始沉迷手机游戏,成绩严重下滑,还每天和妈妈吵架,让晓月差点崩溃。
直到有一次,母子俩因为打游戏又起了冲突,晓月一怒之下,举起手机正想摔个稀巴烂时,突然想起“情绪暂停法”,收回手对浩浩说:
“我现在很生气,需要冷静一下,但妈妈是爱你的。”
说罢,回屋去平复心情。
没想到,几分钟后浩浩怯生生地进屋,竟然“哇”地一下哭出来抱住妈妈。
经过耐心引导,晓月这才明白儿子真实的想法:
浩浩以为,是他上次数学没考好惹妈妈生气了,才会让妈妈失去二胎;
加上那段时间家里人没顾上他,浩浩就以为全家人都因此不要他了。
于是,他不断惹事、吵架,只是为了试探出,妈妈是不是真的不爱他了。
如果晓月继续发脾气,孩子问题可能越来越严重,最后让母子关系,只剩下争吵和崩溃。
而晓月这次控制住脾气,让孩子感觉到了安全感,才会忍不住委屈,哭着对妈妈吐露心声。
3
晓月很感谢“情绪暂停法”,经过练习,现在浩浩再闯祸,她也能不吼不叫,冷静地解决问题。
她的改变,是从儿子出现问题后,去求助咨询师开始的。
才知道,原来我国已经有了专业的家庭教育课程,这才学会了“情绪暂停法”。
学会管理情绪后,家庭教育还有针对孩子性格、坏习惯、自信心等方面的具体实操方法,很好上手还有老师指导。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她开始学习,每节课都认真做笔记

(浩浩妈的学习笔记)
杨绛先生曾说:
幸福的人不是幸运,而是努力争取幸福。
一个努力改变的女人,值得拥有幸福;

而一个努力改变的父母,自然可以让孩子更优秀。
妈妈学会管理情绪后,神奇的是,浩浩真的越来越听话了。
她再使用其他方法:
正确的习惯养成法,让浩浩不再痴迷手机;
科学的肯定和鼓励法,帮孩子克服对数学的恐惧,现在成绩突飞猛进;
正面沟通法,让老公也加入育儿队伍,夫妻两人一起成长……
而她不再焦虑,不再大吼大叫,更不再束手无策。
老公也一起学习后,省下时间和精力的晓月,打算去学习进修,重回职场打拼。
第一次当父母,面对困境,大家是否也曾不知所措:
育儿书籍太多,观点又互相矛盾,不知道该学哪一本;
西方理论偏多,但不适合应试教育大环境
明白了原理,但不会实操,仍然只会发脾气;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