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桑屋,你想证实什么?

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 ),无患子目马桑科灌木,在中国云南、贵州、四川、湖北、陕西、甘肃、西藏都有分布,在印度、尼泊尔也有分布。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千年红、马鞍子、水马桑、野马桑,马桑柴,乌龙须、醉鱼儿、闹鱼儿,黑龙须、黑虎大王,紫桑,这些都是它的小名儿。叶对生,纸质至薄革质,椭圆形。分枝水平开展,小枝四棱形或成四狭翅,常带紫色,老枝紫褐色。总状花序生于二年生的枝条上,花瓣肉质,龙骨状。雄花序先叶开放,多花密集;雌花序与叶同出,紫红色。浆果状瘦果,成熟时由红色变紫黑色。

成熟的马桑果味甜,与桑葚味类似,所以常被山里的小朋友误食。所谓误食,说的是马桑果有毒,其有毒性成分为马桑内酯、吐丁内酯等。少量取食不会造成严重中毒现象,但若多食,其有毒成分会刺激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及迷走神经中枢,增强脊髓反射,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眩晕,惊厥,牙关紧闭,小便失禁,皮肤青紫,眼球上翻固定,瞳孔缩小等。按医学上的解救方法为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克,10%水合氯醛灌肠,静脉注射葡萄糖液或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并配合洗胃,导泻,服蛋清等。在农村,没有办法按医学上的方法处理,但我却见到过曾有人用最恶心却有效的方法救过人:将一段竹子从节中敲破,两端系上石头,放进粪坑里,待粪水渗入竹节后,取出来,将表面的污物弄干净,砍开,将汁液灌进中毒者嘴里,很快催吐,再灌入,反复多次,休息些时候,就恢复了。

小时候,我与弟弟独在老家。那是一个缺吃的年代,更不说有糖吃。由于贪恋甜味,也会经常采食小量马桑的果,我们称为马桑泡。大人们警告过多次,总不以为然,都觉得没事儿。但有一次弟弟真的就吃多了,出现了严重的中毒症状。无奈之时,任由邻居叔伯们用最原始的方法救了弟弟一命。所以我相信了那种看似粗野的方法,还是有用的。现在知道,不过是迅速催吐罢了。

有一点至今无法想通,就是马桑树的高度。今天我们看到的马桑都是小灌木,但在老人们的传言中,马桑是一种极高大的树木,是用于建筑高大庙宇和房屋最好的木材。

记得上高中时,学校的隔壁是古文庙,最感兴趣的,就是文庙的那几棵巨大的柱子。又高又大又直,看不到一个节巴的痕迹。那时老人们就告诉我,那是马桑树做成的柱子。很可惜,后来重修了,那些柱子已经不知去向。后来的日子里,或多或少地会关注马桑的事,总也找不到马桑大树,看到的都是一两米高的灌木,甚至连灌木都属于那种长不好的灌木。便开始怀疑起那些木头是否真是马桑,也想再找找马桑大树的证据。

2015年的石阡跨界科考,我们到了一个古寨,叫楼上古寨。整个寨子古色古香,保持得非常完好。就在这个寨子里,就有一橦“马桑古屋”,据说是有几棵柱子是马桑的。我们认真考察了古屋,据说已经有三百多年之久,有些柱子已经更换过,板壁也可以看出经过了修修补补。其中被指认是马桑的那几棵柱子已经非常陈旧,却看不到过多的虫蛀的痕迹。看了那木材的木纹和裂痕,还真与马桑无异。无风不起浪,为什么那么多古建筑都存在有马桑柱头的传言?

据老一代人讲,在几百年前,马桑都是长成大树的,且都是树王,高可参天。之所以用马桑来修建庙宇,就是因为马桑具有灵性,扶桑都是神物,可以通天。有一天,神人卯玉攀上马桑树顶,触及到了天,天神震怒,立下魔咒: “上天梯,不要高,长到三尺就勾腰”。从此,马桑树就再不能长高了。

我是搞科学研究的,并不相信神话故事。但马桑柱头与现在的马桑树确实扯不在一起,看不到有半点联系。老人们都说是近两三百年马桑才变矮的,是否真如此?也许,那时所谓的马桑树,只是与今天的马桑某一方面相像,实际是另外一种树木。而那时的那种“马桑”,早已经因为环境变化而消失。亦或是,今天的马桑与古时的马桑,还是一个树种,而因为环境的变化,让这个树种的现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成了统一的遗传特性。就像我们今天知道的,全球气候变暖,外来物种入侵,不致病的病毒突变后致病,一些物种的生活习性改变等。就如鸳鸯,本来夏季北迁,而今在贵州、云南、湖南、江西,都有大量夏季的繁殖。这,正是最可怕的。

又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一篇文章的内容: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人类,或许首当其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