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出土一个人首鸟身像,可惜尾羽丢失,直到35年后才找到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三星堆遗址就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有一件青铜人首鸟身像造型十分奇异,设计感极强,因此被视为是“无价之宝”,但它是个残件,尾羽毛不见了,幸运的是,这件“鸟身”铜像的尾羽却在35年后,才被专家发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29年,从燕道成发现了三星堆玉器坑开始,直到1986年,考古学家们才来到三星堆遗址,开始对它的科考发掘。功夫不负有心人,三星堆遗址的发掘行动收获颇丰,其中收获最大的是2号祭祀坑,专家在这里发现了各类文物多达6095件。其中青铜制品736件,黄金制品61件,玉器486件,石器15件,绿松石3件,象牙67件,象牙珠120件,象牙器4件,虎牙3件,海贝4600枚。
这个2号祭祀坑的海贝如此之多,它是不是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呢?答案是否定的,海贝之所以数量多,是因为它是当时的“货币”,要说代表三星堆文化的文物,那还得是青铜器。这里出土的青铜器有:大型青铜立人像、跪坐人像、人头像、人面具、兽面具、神坛和神树等,种类繁多,造型各异,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与研究价值。
在这些珍贵的青铜文物中,八棵奇特的“青铜神树”十分引人注目,它们中最大的一棵高达395厘米,被认定为全世界已知的“最大单件青铜文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文物想要完好地保存几千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八棵青铜神树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有几棵甚至已经成为了残件。
考古专家们非常负责,他们没有放弃任何研究的机会,他们在众多的残片中寻找,最终发现了一件十分珍贵的“残件”,它全高有12厘米,整体呈现出人首和鸟身的形象,所以专家们将其命名为“人首鸟身像”,显然,它原本是被浇铸在神树的树枝上,该像为平头顶,头戴翎,面带面罩,脸形方正,大耳高鼻,其双眼呈外凸状,具有三星堆人脸的特征,其鸟身较短,但仍然十分生动形象。
这件人首鸟身像十分珍贵,它被评定为“一级国宝”。这不仅是因为它造型奇异,十分出众,也是因为它具有的象征含义。要知道古人都有“以上为尊”、“居中为尊”的规矩,人首鸟身像存在的树枝端部,正好就是神树的上端中部,这就说明,这尊不大的铜像,就代表着“天帝”,很有可能就是古蜀人崇拜的“大鸟王”颛顼。
可这件珍贵的铜像也是一个“残件”,它鸟身的翅膀只有一只,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毕竟根据现代的科学技术,凭借一半翅膀还原另一只翅膀,还是能做到的事情,但是它的尾羽也残缺了,这可难坏了我国的考古专家,没有一点的线索,没有一点的提示,想要复原这座铜像的尾羽,可以说是难如登天。
万幸的是,这个遗憾没有持续到永久。2021年,随着6个新祭祀坑的发掘工作的进行,三星堆遗址又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正当专家们在紧张地整理各个文物时,忽然他们发现了一件奇怪的物件,它是上下对称的设计,整体为青铜锻造而成,花纹十分奇特,呈现出向内卷曲的形态,整体角度几乎达到了360度。
这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正当大多数人一筹莫展时,一位老专家忽然想起四十多年前的“人首鸟身像”,将这两者放在一起后,断裂处几乎可以完美地拼接在一起,这件“奇怪”物件,原来就是神鸟的尾羽!从1986年发现人首鸟身像的残件,到2021年尾羽毛复原后,整整用了35年的时间,这只神鸟终于被复原,它展翅欲飞,神采奕奕,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三星堆文物的极致之美。
三星堆遗址是无比珍贵的文化财富,它不仅出土了大量无价之宝,还埋藏着许多我们未知的秘密,它就像是一座丰厚的文化宝藏,等待着我们用科学的技术,去一点点地发现它的价值,考古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晋小舟
资料来源:1、《三星堆出土文物全记录》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天地出版社出版
2、《三星堆图志》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