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文峰笔

家乡的文峰笔
霍兴国

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虽算不上仁者智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却始终未变,也曾东临泰山观日出,西去青海看鸟飞,南到普陀拜观音,北赴长白赏天池,对家乡滹沱河两岸的山水景色更是情有独钟,尤其对文峰笔,多年来魂牵梦萦……

文峰笔是家乡的一座小山峰,坐落在繁峙泽萌泉村东南六、七里远的悬崖峭壁上,它在南北山崖的中间。南偏西是繁峙十景之一“笔峰拱秀”的笔架山,正北面是比文峰笔高的“一堵崖”——名如其形,“一堵崖”为罕见的长方形山峰,如同一面照壁,遮挡了文峰笔北面的视线,所以只有选东西方向角度才能观赏到文峰笔。

一个秋高气爽天气晴朗的午后,从牛家窑村到公主村的半路上,偶向西眺望,猛地看到文峰笔,高约数丈,粗可合围,挺拔俊秀,像一枝笔尖向上的毛笔头,耸立山崖。我欣喜异常。在它的周围,只见烟雾缭绕,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据民间传说,谁要是绕着它转一圈,亲手摸一摸,就会文思敏捷,能写出脍炙人口的优美篇章,写字的则能写一手漂亮的字,画画的能画一幅精美的画——而这些又是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啊!

儿时听大人讲文峰笔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相传明代有一位学识渊博、懂阴阳、识风水的知县,实地考察了繁峙,研究了《繁峙县志》后,做了一首嘲讽繁峙的打油诗:“十山九无头,滹沱水倒流,富贵无三辈,清官不到头。”意思说繁峙周边的山虽然很多,但多数山没有挺拔高耸的山峰。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多数江河滔滔东流,而发源于县境东南泰戏山脚下的滹沱河,境内弯弯曲曲六十多公里一直向西,出县境至忻州市区北部,才掉头向东流入渤海,故有“水倒流”一说。因为教育落后,所以《繁峙县志》上记载的秀才、举人、进士等有文化档次的读书人不多,知名人士更是寥寥无几。虽然有人侥幸发财暴富,但由于文化教育滞后,因而富贵不能世代相传。亦有居官为宦的人想当清官名垂青史,但因种种原因,难免落入世俗。有位绅士向知县请教破解之法,知县说有两个方法可行:一是在滹沱河两岸不断地植树造林,树的高度超过了城墙,生活就会富裕起来;二是努力倡导勤奋好学的风气,推倒象征阻碍教育发展的“一堵崖”,露出文峰笔,人才就会多起来。在这位知县开导下,随着树木的茂盛,老百姓的生活境遇有所改善。但是当时由于缺乏先进的开山工具,“一堵崖”却一直没有办法移走。这毕竟只是一个传说。其实,人才的教育培养乃百年大计,良好文风形成岂是一朝之功?乃需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啊!

家乡的文峰笔,它虽然没有泰山雄伟、华山险峻、衡山秀丽,但它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却神圣无比。当一些具有诗情画意的名胜古迹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宁静和清幽,许多地方已经变成了人头攒动、喧嚣嘈杂的旅游闹市,只有你——文峰笔还是净土一片,犹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不知是不是文峰笔的庇荫,它斜对过的华岩村,解放以来先后出现过省部级、县处级干部以及博士、硕士等优秀人才三十余名。

殷切地希望家乡的父老乡亲,乐山乐水,淡泊志远,更企盼家乡文化繁荣,人才辈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