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那些曾经的岁月(五)
暖袖子
人生一世,诸事百般,多是过眼云烟。然而,有些久远的事,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事,依然还会记得。如,今天记叙的“暖袖子”,不是曾经经历过的人,可能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而我,却不曾忘记。
——题记
小时候,天蓝,云白。
冬天,奇冷。
寒风,刮的嗖嗖响。
落雪,平了沟沟壑壑。
大地,冻裂开一道道深不见底的口子。
上学的路上,踏着雪,迎着风,男孩子们压底了棉帽,女孩子裹严了头巾,天寒,冻的鼻涕直流,脸蛋冻裂出口子,耳朵冻的淌脓,进了教室,像是来到了避寒的“港湾”。
然而,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冷也袭上身来,先是脚冷,后是手凉。脚冻的麻木了,暂时可以忍耐些,手冻的抓不住铅笔,写不了字,拿笔的手,手面肿的如发面饽饽,手指头冻的像红萝卜。忍不住寒冷的孩子们,先是有人轻轻的跺脚,后来这个声音合成了节奏,正在版书的老师,停下了书写的手,回过了头,跺脚声戛然而止了……
如此的情景,你如果熟悉,那么,你该会和我一样,经历过一个艰难的时代,那是我们共同的少年时光。
小时候很穷,身上的衣带着补丁,脚下的鞋打着补头。衣服袖子好像永远不够长,冬天里,细心的妈妈们,为了让孩子们穿的暖一点,发明了许多保暖用品,比如,耳朵套,马蹄袖,暖袖子,棉靴子,棉袜子等等。
当然,这也是条件好的家庭才能有的。那时候,如果谁有一幅暖袖子,也是让同学们羡慕的事,特别是女孩子们,互相攀比着,也互相礼让着,这节课你戴,下节课她用,同学间传递着友情和关爱。
暖袖子的出现,是因为贫穷,孩子们身上的棉祆,或许是哥哥姐姐穿过的,也许是上年自己的旧棉服,因为,正是长身体的年龄,袖子不够长,大人舍不得给孩子添换新衣,所以,不管男孩还是女孩,因为钱,因为布票,因为兄弟姐妹多,似乎很少能穿上合身的衣服,这样的家庭,如此生活的孩子,在当时的社会,是随处可见的,也是司空见惯的,贫穷,是整个家国的真实写照。
看到冻了手脚的儿女们,哪个母亲不心疼啊,她们有的买来一块新棉布,有的在“布扯卷儿”里挑选着好一点的旧布料,续上新棉或是旧絮,做着再简单不过的暖袖子。说白了,就是给不够长的棉服衣袖,再做一个棉筒,把孩子们裸露的手,放进棉筒里,让她们的儿女,无论上课时静坐,还是自习时写字,那个暖袖子,就有了用处,该是带着母爱的温暖吧。小小暖袖子,就永远留在了我们这代人的心里。
我是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我们也曾经傲娇过,自豪过,带着鲜艳的红领巾,做过社会主义的新人,梦想着做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的少年时代,也向往着吃饱穿暖的日子。
世道艰难,日子苦涩,是父母用她们的心血哺育着我们,是社会主义的风云洗礼着我们,让我们懂得了感恩和知足,养成了勤俭持家的习惯。
随着时代的脚步,一路前行的我们,非常庆幸的走到了一个国家富强,人民安康的时代。在安然的日子里,我们不愿忘记过去,因为,那段岁月里,有许多怀念,有我们刻骨铭心的爱……
在我就要结束这篇短文的时候,我想说,应景而生的暖袖子,是时代的产物,是历史长河里的一朵浪花,是不是值得记忆,让自己的心去说吧……
二零二一年五月十六日
辛丑年四月初五(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