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4条
今日学习《伤寒论》第3条: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伤寒。”
太阳病,外感风寒邪气在表,已经发热戓未发热,必恶寒,主意这是因寒邪所犯必然性的恶寒(发冷),身体疼痛是寒邪入表,闭塞毛窍,出入不通,肺主皮毛,因毛窍受寒气闭塞不通,肺气失宣,液输布失常,凑理失养,不通则痛。呕逆是因寒邪闭塞毛窍肺气宣降失常,人体是整体的运行,一气受滞影响全身,首先影响到的是母子表里最亲近的,脾胃是肺之母,大肠是肺之表,肠胃主降,由于肺气的降失施,影响了肠胃的降,不降则逆。脉阴阳俱紧,上为阳下为阴,脉寸脉在上为阳,尺脉在下为阴,脉阴阳指的是寸脉尺脉俱紧,因寒束表气不宣,脉紧为实,结合恶寒为要点为辩证依据。名为伤寒,
外感风寒是常见病,中医辩证治疗因邪性不同,体质不同,个性化治疗是正确的,不是因为所受同邪就用同样的方药,因为体质不同,病程中有变不同,所以一人一方理性的正磡的,不能一见受害就麻黄汤,下面分享一例外感风寒,
一身酸胀,口苦,头晕炫目,四肢无力,有痰,有点发烧,无鼻涕,咽喉痛,痰是黄色的,昨晚就有点难受了,今晚上醒来就是现在这状况
一身酸胀,是外感寒邪束缚毛窍不通,津液输布运化失常加上本有湿邪,湿滞困皮下,所以酸胀。口苦玄晕,少阳气机不降上逆,咽喉痛痰黄,
加桂苓,温化水湿,桂姜达表排邪,邪去表通,津液输布正常,加苓去湿,就不酸胀了。
桂枝合生姜才能走表
湿滞皮下玄腑气机不畅湿滞于此所以酸胀。
柴胡24,生姜15,黄芩10,姜半夏10,炙甘草6,大枣6,党参15,桂枝15,茯苓15,
黄岑:有热邪才伤正气,对证不但不伤而且是帮助去邪复正。
邪气所凑其气不顺则虚。如绳索困手脚,你最有力施展不了。
人体脏腑被邪所束缚,运行不就失常了
今日学习《伤寒论》第3条: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伤寒。”
太阳病,外感风寒邪气在表,已经发热戓未发热,必恶寒,主意这是因寒邪所犯必然性的恶寒(发冷),身体疼痛是寒邪入表,闭塞毛窍,出入不通,肺主皮毛,因毛窍受寒气闭塞不通,肺气失宣,液输布失常,凑理失养,不通则痛。呕逆是因寒邪闭塞毛窍肺气宣降失常,人体是整体的运行,一气受滞影响全身,首先影响到的是母子表里最亲近的,脾胃是肺之母,大肠是肺之表,肠胃主降,由于肺气的降失施,影响了肠胃的降,不降则逆。脉阴阳俱紧,上为阳下为阴,脉寸脉在上为阳,尺脉在下为阴,脉阴阳指的是寸脉尺脉俱紧,因寒束表气不宣,脉紧为实,结合恶寒为要点为辩证依据。名为伤寒。
第四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上接第三条知道了伤寒。伤寒一日就是第一天,邪在表,脉若静者为不传,就是说脉浮阴阳俱紧依旧没变,邪也没传入他经,如果有呕吐烦躁,脉也变了数急说明有变化了。
比如说,恶寒发热或没发热,身体疼痛,烦躁,太阳伤寒有变,夹有里热,因为太阳受害,毛窍闭塞不通,里外无法交流,外闭里郁热不得宣而烦躁,证变方变,由太阳伤害证的麻黄汤变成了大青龙汤,太阳表证还在多了里热。看大青龙方中治太阳伤寒的麻黄依旧没变,因为恶寒身体疼痛表证还在。
上下连贯的,上一条告诉你什么是伤寒,下一条讲了伤寒的有变。
张先师只是写脉症方药,这是辩证依据与治疗方子,从事临床可以了,但是好多人只解方证,不知这个证的机理变化,不明事理,用方药也糊涂不明了,如果出现书上没有症候,就无策了。人生病不可能安书上生的,千变万化,
伤寒论是临床实战手册,疗效好。
比如说,恶寒,体痛,脉阴阳俱紧,多了烦躁,咱们知道这烦躁怎么来的,明白了,才能更好的用药变方了
外闭里郁不得宣,如房门紧闭,里外不交流,房里闷热不得散,如草堆,堆积太厚,里不得宣通而发热。
打开闭塞,内外通,加点风吹吹方中石膏,里热就解了。
原因: 太阳伤寒有变,夹有里热,因为太阳受寒,寒则收引,毛窍闭塞不通,里外无法交流沟通,身体内外阴阳不调。
结果: 外闭里郁热不得宣而烦躁
太阳阳明合病核心思想就是麻黄,取其辛,辛以解表,石膏取其凉,凉以解热
石膏清气分之热,不但清热,还会散热,如风吹散,。
上面讲的外寒里热,麻黄石膏汤。
如果里寒外热,不能用寒凉的了,外热无汗,邪在表,身体调正气向表与邪战斗,里正空虚,夹着内寒的,就麻黄附子细辛方了
邪气所凑其气必虚。这句是中医金典名句,也有错误的。
邪气所凑其气必虚。这句话体现了必虚,这虚呢不能单纯虚的表现,如果是理解为单纯的虚,是不对的只解其一,邪气所凑消耗正气这是肯定的,但是不一定到了虚的状态。有邪胜正弱也有正强邪弱的。
应该是邪气所凑影响正气的正常。
应该是其气虚必受邪凑。
应该这样理解,
比如卫气卫阳虚,腠理不密,易感风寒
邪气包括一切致病之气,包括了气血阴阳失调所产生气郁气滞,血瘀,虚热,虚寒,都是致病的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