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4条

​今日学习《伤寒论》第3条: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伤寒。”

太阳病,外感风寒邪气在表,已经发热戓未发热,必恶寒,主意这是因寒邪所犯必然性的恶寒(发冷),身体疼痛是寒邪入表,闭塞毛窍,出入不通,肺主皮毛,因毛窍受寒气闭塞不通,肺气失宣,液输布失常,凑理失养,不通则痛。呕逆是因寒邪闭塞毛窍肺气宣降失常,人体是整体的运行,一气受滞影响全身,首先影响到的是母子表里最亲近的,脾胃是肺之母,大肠是肺之表,肠胃主降,由于肺气的降失施,影响了肠胃的降,不降则逆。脉阴阳俱紧,上为阳下为阴,脉寸脉在上为阳,尺脉在下为阴,脉阴阳指的是寸脉尺脉俱紧,因寒束表气不宣,脉紧为实,结合恶寒为要点为辩证依据。名为伤寒,

外感风寒是常见病,中医辩证治疗因邪性不同,体质不同,个性化治疗是正确的,不是因为所受同邪就用同样的方药,因为体质不同,病程中有变不同,所以一人一方理性的正磡的,不能一见受害就麻黄汤,下面分享一例外感风寒,

一身酸胀,口苦,头晕炫目,四肢无力,有痰,有点发烧,无鼻涕,咽喉痛,痰是黄色的,昨晚就有点难受了,今晚上醒来就是现在这状况

一身酸胀,是外感寒邪束缚毛窍不通,津液输布运化失常加上本有湿邪,湿滞困皮下,所以酸胀。口苦玄晕,少阳气机不降上逆,咽喉痛痰黄,

加桂苓,温化水湿,桂姜达表排邪,邪去表通,津液输布正常,加苓去湿,就不酸胀了。

桂枝合生姜才能走表

湿滞皮下玄腑气机不畅湿滞于此所以酸胀。

柴胡24,生姜15,黄芩10,姜半夏10,炙甘草6,大枣6,党参15,桂枝15,茯苓15,

黄岑:有热邪才伤正气,对证不但不伤而且是帮助去邪复正。

邪气所凑其气不顺则虚。如绳索困手脚,你最有力施展不了。

人体脏腑被邪所束缚,运行不就失常了

今日学习《伤寒论》第3条: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伤寒。”

太阳病,外感风寒邪气在表,已经发热戓未发热,必恶寒,主意这是因寒邪所犯必然性的恶寒(发冷),身体疼痛是寒邪入表,闭塞毛窍,出入不通,肺主皮毛,因毛窍受寒气闭塞不通,肺气失宣,液输布失常,凑理失养,不通则痛。呕逆是因寒邪闭塞毛窍肺气宣降失常,人体是整体的运行,一气受滞影响全身,首先影响到的是母子表里最亲近的,脾胃是肺之母,大肠是肺之表,肠胃主降,由于肺气的降失施,影响了肠胃的降,不降则逆。脉阴阳俱紧,上为阳下为阴,脉寸脉在上为阳,尺脉在下为阴,脉阴阳指的是寸脉尺脉俱紧,因寒束表气不宣,脉紧为实,结合恶寒为要点为辩证依据。名为伤寒。

 第四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上接第三条知道了伤寒。伤寒一日就是第一天,邪在表,脉若静者为不传,就是说脉浮阴阳俱紧依旧没变,邪也没传入他经,如果有呕吐烦躁,脉也变了数急说明有变化了。

比如说,恶寒发热或没发热,身体疼痛,烦躁,太阳伤寒有变,夹有里热,因为太阳受害,毛窍闭塞不通,里外无法交流,外闭里郁热不得宣而烦躁,证变方变,由太阳伤害证的麻黄汤变成了大青龙汤,太阳表证还在多了里热。看大青龙方中治太阳伤寒的麻黄依旧没变,因为恶寒身体疼痛表证还在。

上下连贯的,上一条告诉你什么是伤寒,下一条讲了伤寒的有变。

张先师只是写脉症方药,这是辩证依据与治疗方子,从事临床可以了,但是好多人只解方证,不知这个证的机理变化,不明事理,用方药也糊涂不明了,如果出现书上没有症候,就无策了。人生病不可能安书上生的,千变万化,

伤寒论是临床实战手册,疗效好。

比如说,恶寒,体痛,脉阴阳俱紧,多了烦躁,咱们知道这烦躁怎么来的,明白了,才能更好的用药变方了

外闭里郁不得宣,如房门紧闭,里外不交流,房里闷热不得散,如草堆,堆积太厚,里不得宣通而发热。

打开闭塞,内外通,加点风吹吹方中石膏,里热就解了。

原因: 太阳伤寒有变,夹有里热,因为太阳受寒,寒则收引,毛窍闭塞不通,里外无法交流沟通,身体内外阴阳不调。

结果: 外闭里郁热不得宣而烦躁

太阳阳明合病核心思想就是麻黄,取其辛,辛以解表,石膏取其凉,凉以解热

石膏清气分之热,不但清热,还会散热,如风吹散,。

上面讲的外寒里热,麻黄石膏汤。

如果里寒外热,不能用寒凉的了,外热无汗,邪在表,身体调正气向表与邪战斗,里正空虚,夹着内寒的,就麻黄附子细辛方了

邪气所凑其气必虚。这句是中医金典名句,也有错误的。

邪气所凑其气必虚。这句话体现了必虚,这虚呢不能单纯虚的表现,如果是理解为单纯的虚,是不对的只解其一,邪气所凑消耗正气这是肯定的,但是不一定到了虚的状态。有邪胜正弱也有正强邪弱的。

应该是邪气所凑影响正气的正常。

应该是其气虚必受邪凑。

应该这样理解,

比如卫气卫阳虚,腠理不密,易感风寒

邪气包括一切致病之气,包括了气血阴阳失调所产生气郁气滞,血瘀,虚热,虚寒,都是致病的邪气。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第3条讲了些什么?3.太阳病,或已...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本条是太阳伤寒的定义.太阳病初起,或伤于风,则名中风:或伤于寒,则名伤寒.言其中者,病位深而在肌表:言其伤者,病位浅而在卫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83—91条

    ​83.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84.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85.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86.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音唤,又胡绢切,下同.一作瞬)不得眠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9,30条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1,32条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方一.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太阳病,背项胀痛,无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7,28条

    ​今日学习 第27条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有表证之像,但脉是微弱的不浮,说明邪不表,回顾第二十三条,脉微,但是面有热色,身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5,26条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方十二.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7,38条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1,22条

    今日学习<伤寒论>21条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恶寒者加附子. 太阳病下之后,这是外内夹杂病,因内证明显,外感不显,用了下法.不可能太阳表证用下法. 第十五条也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19,20条

    今日学习<伤寒论>19条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服用桂枝汤呕吐 者,为什么用桂枝汤,说明患者是有表证的,用了之后吐了为何,咱们回顾第17条:就明白了. "若酒客病,不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9,40条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大青龙汤发. 这条同上一样用大青龙汤,补充了不同体质产生了不同的症状,同病不同症的个体差异. 太阳伤寒本是脉浮紧,恶寒无汗,身.这里脉却浮缓了,身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41,42条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有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心下有水气,外有伤寒恶寒无汗发热,内有水饮的内外夹杂病,上一条已经讲了. 这里渴不渴的服用小青龙汤后,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