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如何融入乡村振兴?3个案例给你启迪,增收致富或许成为现实
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拉开了帷幕,这或许是我们农村人增收致富的又一次大的机会,可是该如何去抓住这次“东风”,把我们农村人的钱袋子鼓起来,确实是一个难题。不过在我看来,任何事情都是事在人为,只要我们充分开启农村人的聪明才智,或许增收致富的梦想就能成为现实。下面这3个案列,希望能给有此梦想的农民朋友带来一些启迪,话不多说,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农村也有很多独特的资源和条件,但是我也知道,虽然有资源但没有成为产品、虽然有产品但没有形成产业、虽然有产业但没有产生效益,那一切都是空谈,这方面的教训在过去农村的一些发展过程中,确实也发生过。所以我认为如何把资源转化为一种产业、生产出适销对路并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利润收入的产品,才是我们农村人在主动融入乡村振兴计划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案例一:对接乡村旅游的开发,发展个人种养殖业模式
乡村振兴计划也少不了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而实施乡村旅游的地方,自然也是生态优美、空气质量良好、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只有这样的地方才会吸引大批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玩耍。一个地方人流量多了,商机自然也就增加了。同时农村有农村的资源,无数的荒山荒坡和土地,就是我们农村人对接乡村旅游开发的着力点。
兴隆村过去是我们这里的一个贫困村,山高坡陡且公路建设非常滞后,村民的生活也很穷困,但是这个村有几个优势:一是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二是毗邻重庆大市场;三是农民的耕地面积、荒山荒坡相对较多。
几年前,这个村开始引资面向重庆大市场,开发乡村旅游,打造各种休闲避暑山庄,吸引了大量的重庆游客前来玩耍、避暑。而该村的村民结合旅游的开发,在村委会的引导下,发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土鸡、土蛋、竹笋、水果等农特产品深受重庆游客的欢迎,成为了该村农民的主要经济支柱,农民从乡村旅游的开发中真正尝到了甜头。
案例二:城郊农民发展集约化蔬菜模式
城郊结合部的农村,优势明显,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好,运输条件便捷,同时农村绿色生态的特点也不缺,所以可以朝集约化模式发展,大力种植各种蔬菜产品,建成城市的“菜篮子”基地。
我们县城附近有一个村叫城郊村,过去县城还没有扩展以前,这个村离县城中心还相对较偏,后来县城面积拓展了2倍以上,这个村就与县城紧密毗邻的关系。由于县城人口大增,对于各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
这个村的村民正是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就开始专业种植各种应季蔬菜,并慢慢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大棚、温室等蔬菜基地,成为县城新鲜、绿色、生态蔬菜的主要来源。很多村民因此而受益,并在县城购买了房子。
案例三:结合村情发展开发农业种植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在一些自然条件好、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农业主产区,可以结合乡村振兴计划的设施,大力发展各种开发农业种植项目。
这是从网上看到的一个资料,说的是福建某地一个叫“三坪”的行政村,全村共有2000多人口、有山地60360亩、耕地2190亩。该村村民在村委会的引导下,种植了毛竹18000多亩、蜜柚12500亩,他们还充分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优势,大力种植金线莲、铁皮石斛等中药材和各种花卉,形成了兰花种植基地和蕨菜种植基地,并依托千亩柚园、万亩竹海、玫瑰花海等优势又开发特色观光旅游业,做大做强了高效农业,成为了AAAA级观光旅游风景区。
乡村振兴计划本身就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农业发展内容,这个项目的实施和推进,必然是我们农村人获得发展机会的契机。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对接乡村振兴计划,必然就能从中受益,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的钱袋子也许因此就能鼓起来了!
大家对此怎么看呢?欢迎分享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