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论鉴:最为常见的瓷器鉴定特征真品、仿品对照,教你细细辨别

在古玩界,瓷器一直是备受着收藏家喜爱的一大板块,但是呢在如今的收藏市场,仿造品泛滥,关于各朝各代的款式特征,名窑仿品皆多,而真品却很少,这一点一直是困扰着民间爱好收藏家的问题,所以在鉴别时要学会区分,多加注意,今天福羲小芳来分享一些经验,通过瓷器鉴定常用的特征真假对比进行分析举例,望能帮助到更多人。

古玩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价值也相对比较高.

应了那一句话,有利益的地方就有造假.

笔者认为目前陶瓷真品和赝品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1、工艺区别。古今烧造瓷器的方式和方法不同。艺术感和审美角度也不同。做出的瓷器自然呈现了不同的审美观。

2、年代。真品是老的,赝品一般都是新仿品。

3、稀缺性。真品不可再生。赝品可以无限制生产。

4、价值。物以稀为贵,真品往往价值远远高于赝品。赝品的产生往往由于真品价值高而去仿制真品

尽管现今市场用反鉴定手法制出的高仿瓷器有些确实极似真品,鉴定者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古瓷与新瓷还是有区别的,接下来我们一一分析

1.根据造型判断

一个时代的瓷器,一定离不开这个时代主流的审美趣味,包含一个时代的风格、时代的美感、时代的审美角度。比如,宋代以高雅为典范,元代以粗犷厚重为代表,明代以简洁洒脱为本质。入清后,康熙瓷的型制显得清雅秀丽;雍正、乾隆时期器型则趋向稳重厚道的形态。各有所异,都是因当时人们审美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这是最要害的一点,众所周知,在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不同社会的古代人们的哲学、美学、以及文化差异是巨大的、无法重合的,因此,仿古作假品无论怎样的精心研究被仿对象,着意模仿古瓷造型特点,也必然会留下仿造者的时代烙印,都会有蛛丝马迹留给辨伪者的。

仿品造型失去古物风格

古瓷是已经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风化,再顺着太阳光线,用几十倍以上的放大镜探视古瓷器表面的釉层,老瓷表面的磨损纵横交错,深浅粗细不一,而往往新瓷则无这一现象,很多作假者都是用砂纸摩擦,在线条、方向和力度方面几乎都一样。

仿品磨损现象露出破阵

2、工艺特征规律

窑口不同,器物胎接法与釉连接法、修胎工艺以及圈足都有区别。拿梅瓶举例:如果是真品,瓶颈与肩的接痕必定自然,不甚修正,用手摸之不大规则,有锋芒现象。而赝品,往往其口部修整过甚,显得平滑。宋元时期的接痕是胎与胎连接,明清时期则是用釉相接。仿品往往不注意这些细节工序

3.通过陶瓷器物的重量与手感进行鉴定

要用实践和真功夫去体会。如你有藏品困于出手,想找正规拍卖行进行拍卖,可与福羲拍卖行小芳经理洽谈,壹玖壹,叁柒陆,贰柒叁伍玖、陶瓷表面处理的不同,材料的不同,烧的温度不同,温差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手感。一般而言,古代陶瓷重量适中,较均匀。新仿的陶瓷密度分布不均,多数是下重上轻。

4、根据陶瓷胎色、胎质、釉色的特征来判断

瓷器的釉

古瓷因年代久远,器物釉面光泽深厚温润,光由内发,这种光是自然形成的。

新瓷往往釉面有一层浮光,光亮刺眼,或者说叫做“生性”,即使用消光剂或其他方法去掉表面浮光,也不会呈现古瓷温润的莹光,釉面会有无数细痕,发污,失去了光泽,也失去了神韵。

古瓷的彩绘,颜色沉着含蓄,彩与胎的覆着粘接自然。但后加彩的器物,加彩的地方色彩特别鲜艳,光泽度强,显得刺目。

再如古瓷中瓜皮绿色年深日久会泛银,器物表面有一层银光色,很自然,这种自然银光新瓷无法仿制。

古瓷的金色,年代久远会磨损变色,或只留下痕迹。仿者金色鲜艳,不易剥落。古瓷上有后漆金彩的,仔细观察会有剥落的原来金色的痕迹。

此外,古瓷上金彩的颜色也不一样,清代道光十年(1 840年)以前瓷器上的金色一般是用金粉描绘,金色深沉,稳重。1840年以后仿制的古瓷是用金水描画,虽光泽度好,但不如以前的色深。

瓷器的底足、胎

真品底足

区分古瓷与新仿制品一定要看底足

就如同名牌服装,一要看版式,二要看边角的处理.于细微处辨真伪。

瓷底足露胎处其胎质有一种熟性.因年久有一些灰尘浸入

但灰尘已吃进胎内,与胎结合

如龙泉瓷胎体中含有较多的

烧成后器物的足部边缘呈现铁红色,称为“二次氧化”

出土古瓷上的土锈会浸入瓷质内部,与瓷釉紧密结合,不易剔除。

伪造出土瓷器上的土锈,有的是用胶与土混合粘上去的,

如未用胶,则土锈质松,浮而不实,稍加碰击,锈斑就会刮落下来。

仿制的龙泉瓷,器形、釉色均可乱真,

古瓷叩之响声清脆,这是由于胎质细腻,胎性已熟。

新瓷扣之响声短促沉闷,这是由于胎性生,就如同石料一样,

讲究生坑或熟坑,生坑是指新开采的石料.有一种自然的生性。

5、纹饰、款识

古代瓷器的纹饰及器物款识,其画法和刻法多自然流畅,

新瓷尽管笔法熟练,但难免生硬、呆板,如同写字一样,

一人一种笔法,各不相同,字如其人,仿字可以仿形,不容易仿神。

新瓷在仿制过程中会留有不自然的临摹痕迹。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古瓷青花款识深沉于釉下,新瓷青花款识似浮于釉上。

古瓷由于长期受自然界空气尘垢侵蚀,加之气温的变化,

仿品纹饰的绘画不自然,缺乏灵魂

古代瓷器上大多有绘画,仿假品大多笔力拘谨,且线条不流畅,有些拙劣的仿品纹饰粗糙,仿品对纹饰图案要刻意描摹,必然需要十分小心谨慎,所以所画出来的纹饰缺乏灵魂,拘谨生硬,令人感觉不自然,当然,历年历代都有不少绘画高手参与仿造,由于这些人水平高,对真品绘画能心领神会,得其真谛,仿的画也极其形似,但是终究不能完全表达出真品的艺术神韵,不能比拟。

如果有经常去景德镇瓷都拜访过那里面的制瓷师傅,了解新瓷作旧的手法,或者有经常到瓷都的老城区那些建筑工地上捡一些作旧的瓷碎片,那么辨别真伪的眼力就会不断提高了,当然,真正要提高辨别水平还是得多接触真品,多看真品,且了解到每个时代的文化特点,总之,仿古瓷器目前都是现代人的所为,所以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些现代人的工艺痕迹。欢迎评论区留言,你手上的藏品一定是珍品,福羲小芳在评论区等着您!

(0)

相关推荐

  • 瓷器八大造假方法,一个比一个过分!

    随着收藏热的升温,艺术品市场拍卖的火爆,很多人通过收藏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从上个世纪90年代成立的中国拍卖公司,为全中国大众打开了一扇致富之窗,成交价一浪高过一浪的文物交易,鼓舞着人们争先恐后的相继四出 ...

  • 从瓷器上的三大痕迹:谈古代陶瓷的鉴定技巧|玉器|仿品|拉坯

    很多朋友包括鉴定专家都曾谈论过一个话题--陶瓷最难鉴定也最容易鉴定.如今,这种说法又变了:陶瓷最难看了,书画最容易鉴定.因为书画家每个人的风格比较单一,虽然有模仿,但还是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陶瓷涉 ...

  • 宣德瓷器仿品多:来细细品味真正到代的宣德瓷器!

    宣德皇帝朱瞻基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史称"太平天子".宣德一朝(1426-1435)仅持续了短短十年.在平定了汉王高煦之叛后,宣德帝全力发展社会经济,提倡艺术发展,使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同 ...

  • 专家揭秘六种常见的瓷器造假手段

    专家揭秘六种常见的瓷器造假手段 经过酸腐做旧处理的瓷器 当前的文物艺术品收藏市场上,瓷器作为一项收藏大类,始终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这些年,伴随着瓷器收藏热的不断升温,大量的仿品.假货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市 ...

  • 瓷器鉴定看纹饰,仿品画工易识别

    中国古代瓷器上的装饰纹样,纹饰不仅题材丰富,绘画技法巧妙,而且"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常用谐音表意和象征手法寄托吉祥的寓意.而且纹饰图样在瓷器的鉴定上具有断代与辨伪的重要作用. 首 ...

  • 四大拍行揽金超1亿!瓷器板块交易最为火爆

    四大拍行成交第一现场 就在上周,国内各大拍行掀起了一波春拍前最密集的拍卖.易拍全球继在拍卖前为大家带来拍卖预告和精品推荐后,在各大拍行落槌之时,本期也第一时间梳理了当下最新成交,希望大家能见微知著,从 ...

  • 古董瓷器作假的十种常见例子

    如今市场上层出不穷的各种假货,就仅以陶瓷为例,可以说是花样各异,千奇百怪.接下来读者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关于瓷器作假的十种常见例子: 一.器型臆造 在瓷器作假的领域里,有一种假货,它们曾经在历史上从 ...

  • 瓷器表面使用磨损痕迹与高古瓷鉴定

    清雍正 仿汝釉如意耳方壶 六字篆书款9.6 cm HKD 3,660,000 古代陶瓷作为一种器物,不同的造型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或用于实用,或用于陈设欣赏,或作为明器随葬.陶瓷器一经生产出来,它就 ...

  • 高清图解说:瓷器表面使用磨损痕迹与高古瓷鉴定

    清雍正 仿汝釉如意耳方壶 六字篆书款9.6 cm HKD 3,660,000 古代陶瓷作为一种器物,不同的造型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或用于实用,或用于陈设欣赏,或作为明器随葬.陶瓷器一经生产出来,它就 ...

  • 瓷器专家孙瀛洲把毕生鉴定心血写成书,还将私人珍贵瓷器赠予故宫

    文藏说瓷发布时间: 19-10-2410:14古瓷研究者在陶瓷研究领域,谈及真伪鉴别的著作历来不多.清末民初<陶雅>.<饮流斋说瓷>诸书中偶有涉及,也都只是寥寥数语.未称详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