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最大公约数 解决放假众口难调

作者:冯海宁

  今年的五一假期连休5天,这是2008年取消五一黄金周以后,最长的五一假期之一。可是,面对这一“最长五一假期”,在近日微博热搜的相关话题讨论中,网友所更多表达的,却并非欣慰,而是吐槽和不满,如许多网友纷纷表示,除了两天周末和两天调休,其实只放了一天假,而此安排也约等于毁了假期前后两个周末。还有网友表示,五四青年节28岁以下青年本就有半天假,这么算的话五一只放了半天假。

  连休5天的五一假期,“其实只放了一天假”——这样一个五一放假“真相”,无疑算不上是什么惊人“发现”,更不是什么新鲜事,它既是长期以来一直沿袭的习惯性做法,也是人们早应了解到的一个常识。

  不仅“五一调休”存在争议,过去出现的“调休式”放假——为延长法定节假日的休假时间,将与其临近的双休日调休,大家也曾看法不一。由于今年五一放假挪借了前后两个周末,所以,引发的争议似乎更大些。

  坦率地说,无论是这种调休还是由此引发的争议,都是正常现象。调休是在权衡利弊之后,所作出的相对合理的选择,不同人群对统一的调休持不同看法,并不奇怪。

  为何说今年“五一调休”是相对合理的选择?原因之一是,充分考虑到长途探亲、旅游人群对长假的需求。多方预测显示,今年五一旅游人次有望超过两亿。火车票、机票、景区门票的预订异常火爆,正在印证着这种预测。之所以如此,既因为今年春季多数人响应号召就地过年,也因为这个季节更适合远行,而远行则需要长假支撑。

  原因之二是,长假有利于恢复旅游经济,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虽然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3%,是近30年来单季GDP同比增长的最高水平,也是世界最高增速,但旅游业深受疫情影响,还没有完全恢复。这意味着旅游对消费乃至经济的贡献,潜力还有待再释放。过去实践表明,长假是促进消费增长、进而优化经济结构的有效手段。

  原因之三是,“五一调休”也符合制度规定。根据2014年修订后实施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此次除了两天周末和两天调休,实际放了一天假,符合制度规定。考虑到五一假期与春节长假、国庆长假均间隔较长时间,很多公众需要更长时间休息、休闲、探亲,所以在五一安排长假有其合理性,并不是随意决策。

  为何又有网友对调休表示不满?笔者以为,主要原因是,这部分网友既没有长途探亲、旅游方面的需求,或许也未能全面理解长假对于旅游、消费等方面的意义。

  在一个利益诉求不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要让14亿国人都能接受同一种放假安排,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全体公民放假安排,还是其他公共决策事项,都存在众口难调的问题,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可以说,没有任何办法能实现“众口一致”,只能在众口难调中寻求最大公约数。这既需要决策前调查民情民意,也要在科学决策后做好解释说明等工作。

  另外,还需要以更有力的措施保障职工带薪休假权,让更多职工有权利选择适合自己带薪休假的时间和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