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南方难出名将、近代北方少有梓材

我特别喜欢读历史方面的小说,喜欢看古代名将威震海内外的英雄气概,喜欢中兴名将挽狂澜于既倒的英勇篇章。

但是从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小小的问题,那就是古代的南方少有名将;而近代的北方也少有梓材。这是为什么呢?

秦灭六国时期的王翦:陕西人,杰出军事家,破赵、扫晋、攻燕、灭楚,称之为秦朝第一名将也不为过。

西汉北击匈奴之卫青:山西人,中国骑战代表人物之一,汉朝著名的将领、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北击龙城、收复河套!

西汉北击匈奴之霍去病:山西人,中国骑战代表人物之一,汉朝著名的将领、军事家,民族英雄。打通河西走廊、漠北之战封狼居胥、匈奴不敢南顾!

隋唐名将代表人物李靖:陕西人(祖籍甘肃),隋末唐初杰出军事家,主要成就:灭东突厥、平吐谷浑。

宋朝中兴名将之首岳飞:河南人,抗金名将、民族英雄,抗击强大的金国,且反攻收复大片失地,是宋朝时期少有的军事力量代表人物!

明朝第一名将徐达:安徽人,北逐蒙古、攻入元大都、灭亡元朝。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山东人(祖籍安徽),杰出军事家、民族英雄。成就:东平倭寇,北御蒙古。

但到了近现代,出现的一些名将、统帅却大多数都是南方人。

从这些各个朝代和近现代的名将籍贯,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名将北方人居多,而南方人鲜有;但到了近现代,北方人成为名将的概率却大大降低。

我觉得这些名将之所以成为名将,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历史大势原因,而名将们只不过是被历史大势所裹挟的弄潮儿罢了!

首先看秦朝王翦,难道他的能力真的比赵国李牧、楚国项燕强吗?

我觉得并没有,王翦强在秦国的国力、强在秦国的动员能力、强在秦国的制度、强在秦始皇帝的魄力,是这方方面面的领先,才让王翦一跃而起,成为秦朝第一名将。

其次是卫青、霍去病;为什么是卫青霍去病脱颖而出,而不是其它人呢?

我觉得他们两个能脱颖而出,首先肯定是离不开他们自身的优秀;但是优秀的人那么多,为什么是他们两个呢?我觉得首先是因为他们生活在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时期的汉朝,刚刚经历过文景之治的盛世,帝国休养生息几十年,国力空前繁荣,恰恰汉武帝是一个不甘平庸的人,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信念的人,打击匈奴就是他的目标,而打败匈奴靠的就是骑兵,南方人有的连马都没见过,怎么可能有统帅骑兵的人出现呢?

而古代名将大多数都是北方人的原因,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古代的战争主要是以冷兵器为主,冷兵器时代讲究的是个人身体素质,北方人普遍比南方人更高大威猛,那么在冷兵器时代,北方人参军会更有优势。

2.古代国家的经济、文化、人口等重心都在北方地区,国家最强的对手也在北方地区,北方人不管是身体、见识、心态、人脉关系等上面都全面领先南方人,因此,北方多出名将也就不足为奇。

而为什么明朝开始,南方人中却更出名将呢?

1.从唐代开始,中国的人口向南迁徙速度加快,长江流域得到大开发,江南已经再不是蛮荒之地,已经变成鱼米之乡。

2.五代十国时期,汉族人口进一步向南迁徙,随着人口的迁移,经济、文化的重心也慢慢开始南移,长江流域慢慢成为中华文明的新的中心。

3.到宋代,北方地区长期被异族占领,有能力有想法有手段的人,基本都迁移到大河以南,大河以北地区,渐渐不再被汉民族所统治,不愿意迁徙的人也就认命了!且随着海洋贸易慢慢的繁荣,东南沿海得到大的开发,经济重心慢慢向东南沿海地区偏移,北方地区基本已经被边缘化。

4.随着蒙古铁蹄的南下,汉民族只能退避三舍,蒙古统一中原,汉民族不得不忍辱负重,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到来,北方人经过长期被异族统治,基本对于汉民族的认同感已经较为薄弱,而南方人继承的中华民族的衣钵文化遗产,民族的认同感会更强,因此元末明初,也以南方人的抗争更为激烈,始终在朱元璋的带领下,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安徽籍名将们也跟着脱颖而出。

5.再到近现代,战争的形式已经变的完全不一样,不是身体素质强你就能成为一个好兵,火器时代更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毅力,一个组织的凝聚力。因此掌握先进思想、接受新鲜事物更多、民族认同感更强、更敢于抗争的南方人首先响应号召,带头打起了推翻封建王朝的运动。

总结:古代北方出名将,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北方比南方更先进,不管是身体、政治、经济、文化、见识、关系等都远远强于南方;

而到了近现代,南方渐渐开始从人口、经济、思想、最后到政治等全面反超北方,因此近现代南方更出人才,直至现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