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记录遇见
用文字记录遇见
“遇见”是《朗诵者》第一期的关键词,董卿用非常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人世间各种情境的“遇见”。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一次次的“遇见”中,丰富了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达到自我和外界的调和相容。“遇见”很美好,那是瞬间或短时地心灵满足和愉悦。2017年,我做的最有意义的事,就是用文字记录“遇见”!
一、遇见培训,用记录中固化见闻感受
2016年11月6日,我随刘校长和其他两位老师赴北京教育学院参加为期5天的“濮阳市中小学教学名师高研班”。这是一次规格较高的培训,参与者几乎都是全市各个学校的名师或校长。培训的内容对我来说也是新鲜的、参与度极高的、又有挑战性的。说实话,那几日,我一直过得战战兢兢,紧张不已。首先,害怕教授的提问,怕自己回答得驴头不对马嘴,引得其他老师笑话。其次,各种参与性极强的活动,我们组都爱派年龄最小的我独挡一面,这无疑是对我的严峻考验。
在这五天里,我作为代表在第一天的破冰活动中介绍本组的组名、组徽、组口号,并诠释它的意义,尽管这一切都准备得很仓促,但我也很顺利地完成了。第二天,我被组长指名要为当天的培训学习出一期简报。为了让这个简报出得不落俗套,我可以说使出了浑身解数,把我们一天的活动:照集体照、开班仪式和教授讲课用三句诗串联起来。“热情———京都清晨秋意浓,情意姗姗倩影融”、“激情———眉飞神舞抒心志,吸纳碰撞相映生”、“温情———智慧化作润心雨,一席饕餮沐春风”,为了更好地锤炼这三句诗,我还分别请教了善诗词的同事和老同学,最后的成稿发给组长后,得到组长和全组人的一致好评。
在培训即将结束的前两天的晚上,班长通知让我作为学员代表发言,这无疑又成为我的一个巨大压力。当天晚上,我放空自己,认真梳理这几日的培训生活,同时,从中提炼感受,在晚上12点后才静下心来写了发言稿。发言稿修修改改,最后完稿时,已是凌晨2点多。为了达到较好的发言效果,第二天下午的自由活动时间,我没有随校长和同事出去逛香山,而是独自在宾馆里背稿子。结业典礼上,我完全脱稿、一气呵成的发言羸得了满场喝彩。我一走下来,二实小的程校长就搂住我,激动不已地说:“你咋恁棒啊!一定请你到我们学校讲一讲!”我说:“程校长,我已经作为家长代表在咱学校发言过两次了。”程校长连声说:“不够,不够,还要讲!”
回顾整个培训的过程,我一直在参与中学习,在写作中梳理新旧知识的融合。可能在那次培训中,大家对我最大的印象是我发言时的精彩,但对我个人而言,那两次深夜写作的过程,是我最深刻的记忆,那用文字记录的两次用稿,是我培训时最美好的遇见!
2016年11月22日,我又随我们的语文教研组长任老师赴三门峡参加省多文本阅读课题推进会。其中10个优秀课题成果展示,让我获益匪浅。2016年12月22日,我又在市高新区实验学校参加了教育部示范性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的培训。2017年3月5日,在市三中倾听“核心素养”背景下班主任现场观摩研讨会。2017年5月23日,在河师大参加学科带头人培训并结业。每一次的培训,都是一次美好的遇见,而我也用文字记录了这一次次的遇见,使得遇见的美好得以永恒。
二、遇见公众号,在记录中发现最好的自己
2017年1月1日,我建立了公众号。2017的关键词是“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反思我自己有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班级管理、相夫教子的经验和素材,还有二三十年的读书写作的积累,我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智慧精华记录下来呢,说干就干,公众号就应运而生了!
公众号建立以来,我虽不至于做到一日一文,但记录生活、心情和思想的步伐明显加快了。迄今为止,半年的时候,我写下了大约一百篇文章,这些文章里有班级故事,有教育思考,有育儿心得,有生活感悟。每一篇的写作都是一次不可预知地遇见,写作之初,我并不能预测它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但完篇后,亲朋好友的赞誉,让我很有成就感。一篇篇的文章,是我这半年来的行走足迹,虽然写作占据了不少我的闲暇时间,但不得不说,用文字记录生活和心情,我从来没有像这半年走得更笃定更坚实,就像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一种踏实和从容!
在记录中,我不断地审视自己,修正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完美,在自我审视中,我接纳着自己的不完美,同时,尽可能地让自己向完美的方向努力着。一次次地记录,让我遇见了最好的自己。也让我的目光更柔和澄澈,遇见着生活中的各种美好!
三、遇见课题和公开课,在记录中促进专业成长
不谦虚地说,在专业成长方面,这学期是我成长最快的半年。而促使我成长的推手就是课题和公开课。
虽然课题是集体的智慧,我也不是我们课题的第一负责人。但以此为契机,我购买并阅读了好几本与课题有关的书,《书册阅读教学现场》、《时代语文:三维阅读互动课堂》系列、《让学生学会阅读》等,这些书,不仅让我了解到群文阅读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程度,也让我结识了吴欣歆、蒋军晶这些语文界的领军人物。或许,在撰写课题材料的时候,我读的这些书里的内容无法直接作为素材运用到我的文章里,但通过反复阅读品匝,使得我脑洞大开,思维开阔,如有神助地完成了所有我负责的课题部分,最后,我惊喜地发现,这一切都系我的原创!如果要找从那些书中借鉴的部分,我想找到仅仅是思想,而不是文字。
为准备省优质课选拔赛的录像课,我又把精力投放在作文教学中。《听黄厚江讲作文》、《黄厚江中学作文教学智慧》、《王莉的初中作文教学创意》、《你也可以这样教作文》、《作文课,我们有办法》、《中学作文教学设计方案40例》等作文教学书籍,原来对我来说,仅仅是当当网上的书目而已。对此我根本没有下单的欲望,但教学任务的压力,使得我不仅通通毫不犹豫地买来,还生吞硬啃下不少“干货”。当然,最后我备出的作文课,没有这些名家大师优秀作文案例的一点影子,但是,我自己的收获远不止这些。
行文至此,我发现促我成长的不是课题和公开课本身,而是为了备战课题和公开课,我硬啃下的那些书。除了这些书,我还读了《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王崧舟讲语文》、《诗意语文》、《听王崧舟讲语文》、《在唐诗里孤独漫步》、《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中国最美的语文》、《中学语文电影课》等一系列语文专业书籍。而我从这些书中获得的营养,都自然地流泻在公众号的文章里。
语文教学、课题、公开课、读书、写作,这构成了我专业成长的全部。它们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我不知道它们之间是谁成全了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写作,让它们有了归宿,让我们彼此有了更好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