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其实很有趣

前两天提问妮妮背历史,其中有一道题是: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妮妮说:“是因为司马迁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父亲博学,他自己也勤学,所以写了《史记》。司马迁如果在我们二实小上学,他们家就能评为'书香文明家庭’!哈哈!”

我被妮妮的联想逗乐了,但从我的语文思维觉得不应该这样答。就问:“老师没讲他被施以宫刑,是这样的磨难激发了他的斗志,让他创作出不朽的作品吗?”

妮妮说老师没讲。

隔天,我问历史老师,历史老师说,从历史的角度,不说这些负面的理由,而是从积极角度回答。

今天,我翻妮妮的《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看到这一章。这本书写得真是好,把司马迁写《史记》的前因后果写得特别清楚,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它开篇说,在汉朝和匈奴的长年争战中,发生了很多故事,其中有一个是关于死不投降的故事,有一个是关于投降者的故事。

这个不投降的人是苏武,被匈奴扣押十九年死不投降。苏武一辈子什么大事都没有做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不投降”!

而这个投降的人是李陵,李广的孙子,在敌方多于自己十几倍的兵力下,虽也让敌方死伤惨重,但他自己也被俘,不得不投降。李陵投降的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把李陵全家都杀了。

素知李陵为人的司马迁在汉武帝面前为他说了几句公道话,竟遭到了汉武帝的迁怒,他下令判司马迁宫刑。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忍辱偷生,写下了《史记》。

课文课上讲到司马迁,更多的是把他当成“磨难出人才”的励志事例,但对于他为什么被施以宫刑,我也不太清楚。今天算是搞懂了。

并且,这本书很巧妙地把他和苏武放到一起对比着写,更让人唏嘘叹息。

历史一旦写成了故事,就变得有趣了!因为它不再是由枯燥的数字、人名和事件构成的问答题,而变成了有因有果有画面有情感的电影,不仅引人入胜,还让人印象深刻!

都说文史不分家,我们的课本为什么不把语文和历史编排到一起呢?语文课文以历史为主线,按照时间顺序,学习历代作家诗人的作品。而历史课本编排得像《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或《穿越报》一样有血有肉,有趣有味。

如果是这样的话,学生肯定乐学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