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父母窃取的感受
插图摘自互联网
文|李雪
01
被盗取的人生
一旦父母表达出对孩子某个兴趣爱好的兴奋感,孩子通常就会放弃这个兴趣爱好,或者即便没放弃,但是也没有热情了。
一旦父母看待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父母自己便成就感十足,孩子会觉得取得什么成绩都毫无意义,活着都没意思,更不想让自己过得成功幸福。
自体自恋的父母,会把孩子的一切成就据为己有。孩子不如所愿的时候,则会认为孩子在攻击自己,或者老天在折磨自己。
比如,我养的猫个个肥肥圆圆,活泼可爱。
自体自恋的想法是:看我把猫养得多好!我多会养猫。—— 成就感十足。
现实是:猫能长得胖,是猫自身的特质。我做的仅仅是提供了合格的食物。—— 这意味着我仅仅是履行了基本职责,没饿着它们,没虐待吸食它们。我有幸得以欣赏这些可爱的猫咪,赞叹生命的妙趣。
孩子长得壮,活力四射,这意味着父母没有侵犯孩子,给孩子提供了基本物质条件,每个孩子原本的特质,就是会健康开心。
心理健康的父母不是对此充满成就感,而是觉得很开心可以近距离欣赏到一个自然流动的生命,向孩子学习逻辑干净直达本质的思维方式。—— 非要说功劳,那也是孩子自己的功劳,或者说是生命的自然规律。
很多父母反馈,买回来二南白茶,自己专心泡茶品茶,孩子也会过来讨茶喝,觉得好喝就会主动要求父母泡茶给自己。
而有些父母兴奋的期待孩子喝茶,孩子则宁死不喝。因为父母要寄生孩子,窃取孩子喝茶的美好感受,孩子则觉得你给我喝什么都如同下毒。
自体自恋的父母很容易把孩子养得体弱多病,然后憎恨孩子生病,觉得孩子生病是在故意折磨自己,对生病的孩子冷言狠语,是“讨债鬼”。
孩子的任何成绩,被父母窃取了成就感,孩子就变得索然无味,麻木不仁。
自体自恋的父母,把孩子的人生路据为己有,让孩子无路可走。
02
被偷换的感受
当孩子投入地做一件事情很开心,跟父母分享,父母看见了孩子的开心,这叫:情感共享。
而自体自恋的父母,却会有另两种反应。
一是,当这种“开心”不在父母的认可范围内,比如孩子看漫画开心,父母要么麻木无反应,根本不接收孩子的信息,要么自恋暴怒,攻击孩子:整天就知道看什么破漫画!
二是,当这种“开心”恰好符合父母的自恋幻想,比如孩子弹琴弹得好,父母会表现得特别享受,仿佛自己弹奏出美妙的音乐,是全场的焦点,比孩子还陶醉。
这种就是吸食寄生,父母窃取了孩子的生命 —— 这些父母把“我看见你在创造,为你开心”偷换为“看我多牛逼,是我创造了这一切”。
孩子会觉得被掏空,身心麻木,觉得一切都没意义:弹琴弹得好如何,考上常青藤又如何,我的人生我的成就都不是我的,我根本无法享受,我只是创造成就供父母享受的工具人。
04
读者互动
来自今日头条的读者评论:
昨天得知孩子月考考的不错,心里挺开心的,甚至觉得颇有成就感。突然反思,为什么我会用“成就感”这三个字?
考试成绩好也不是我努力得来的,那是孩子的成绩。想到这里突然悚然一惊,我想要成就感,我需要自己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价值才对。
来自新浪微博的读者互动:
@Simo奚木:儿时弹琴比赛获奖,我没有任何感觉,相比之下我妈全程无比兴奋,斥当时的巨资请人为我录像。我一度以为这是深爱,其实就是我妈用我的生命活出了第二春。我用青春血肉生命之躯养活爸爸妈妈的自恋。
@简简单单低调普通:我做短视频的,一开始兴致勃勃,成功涨粉,收益可观。我妈天天盯着我的播放量,我出了爆款,她就比谁都激动:真不愧是我的女儿。
我现在真的好排斥做视频,非常非常排斥。经常断更,也失去了那种动力和喜欢。
@李雪爱与自由:幸福着你的幸福,让你无可幸福。
@睿姑娘and卓小子:骂孩子一顿,真的超级解气,自己也立马浑身充满能量。女儿以前被我严重吸食,每天都丧到不行,像行走的僵尸。
遇见雪老师之后放手去爱。现在女儿活力满满,真是天壤之别。有时还是去管制孩子,但是过后会立马惊醒,跟孩子道歉。
@李雪爱与自由:僵尸娃也可以复活,只要父母停止吸食。
@拆二代的朋友:我为妈妈的事情着急难过,妈妈会安慰我说:这是我的事,我自己去解决,不是你的责任,相信我可以的。
当我取得成绩,感谢妈妈,我妈会说:那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我哪有帮助你那些。我总说:是你给我的爱,平等的沟通铸就的基础啊。
@李雪爱与自由:货真价实的母爱,边界清晰不自恋。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全平台在售。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摘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