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成为”三季人“,不要介怀”三季人“
1
如果细细读过《论语》的人,一定知道“三季人”的故事。
说是2400多年前的一天,子贡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
客人问他:“你是谁呀?”
他说:“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子贡!”
客人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子贡很高兴地说:“可以呀!”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
子贡心想,这种问题还用问吗?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您搞错了,四季!”
“三季!”
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子贡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子贡向客人磕三个头。
恰好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子贡向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子贡很惊奇,可是他不敢马上问。
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
子贡没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后,子贡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只有三季呢?”
孔子说:你遇到一个只懂一年三季的人还和他计较,能有结果吗?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点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2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学到什么呢?
要学会理解他人。判断人的本事,是一种人生智慧。如果我们孔子的本事,最好听听 “三季人”的道理。
今天的“理解万岁”,在一定程度上,是要你知道,别人的见解也有别人的道理。
我们没有见过的事太多了, 了解一下别的人、 甚至于别的动物是怎么样生,怎么样活。
“三季人”也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存在, 且有相当的数量, 不要看不起人, 轻视人, 学会平等共处,。
大自然中还有许多有待人类破解的悬疑, “知之为知之, 不知之为不知之”,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和立场理解生活。
要练习不与人争对错、比高低。
不必与他人争吵,每个人的境界不同,都有自己看待事物的立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所谓“贤人争罪,愚人争理。”
贤人内求心境,故而能够在内求中净化心灵。愚人外求事相,故而任是非名利玷污灵魂;争罪的人,心境越来越平和宁静。
争理的人,心情越来越郁闷烦躁;久而久之,争理的人心烦气躁,从而生病。
而争罪的人,心境清宁,身心愉悦。
说话要看对象,要对懂理的人讲理,才能沟通,对不懂理的人讲理岂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而且,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人不可偏执, 不认同别人, 也是自己的偏执, 总想用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去纠正别 人,以证明自己的绝对正确和权威是不可取的。
其实,很多朋友听了这个故事后,会变得很开心,说啊,以前看到那些不讲理的人会生气,现在不会了,心想那是“三季人”嘛,就不往心里去了。
三季人坚持自己的“真理”,是因为他们没有见到证明他们错误的事实,因而,你生气就是对不起自己。
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
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
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
这个世界上“三季人”太多了!
对任何人、任何事,当你要发脾气时,当你情绪很不稳定时,你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马上就会心平气和了。
最重要的是,不能让自己在不经意间成了“三季人”却浑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