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百多年的历史风雨中桂林中学培养了许多以专心志做学问、以忧天下为己任的各领域英才,今天为大家介绍其中的四位院士校友,他们践行着理想,奉献着青春,用自己的言行完美诠释了“专心志、忧天下”的校训,也为今天的桂中学子树立了光辉的形象和榜样。他们的成长与成就,浸润着桂林中学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他们的人生经历与风度,也构成了桂林中学百年历史的一部分。
(一)黄旭华院士
下面为大家介绍的第一位院士,相信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他就是我们中国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风华正茂的黄旭华先生因战事吃紧而随亲人来到桂林,从此便与桂林中学结下缘分,开始了高中的学习生活。在桂林中学里,黄旭华接受了严格而系统的学习。在这里,他不仅领略了姑苏才女柳无垢的渊博学识,秉承了数学老师许绍衡的代数才赋,而且深受柳无垢、巴小泉等老师的光明磊落、抨击时弊的崇高精神与进步思想的感染,也激起了他对于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青年时期黄旭华
1959年,苏联突然提出要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主席听后十分愤怒,并坚定的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于是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在接下来的30年里,他为了国家事业隐姓埋名,甚至连父亲去世,他都没能陪在身边;尽管当时国防科研、军工生产、工作生活条件都相当艰苦,但他无怨无悔。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主持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研制,分别获1985年和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7年10月25日,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1月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
黄旭华院士
黄老认为:能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更多的事情,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的人生价值才有更大的体现。他也曾勉励桂中学子要遵循“专心志、忧天下”的校训,培养自己,锻炼自己,科技的发展没有止境,要不断创新,也望同学们在科技的探索中永不知足,这句话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他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他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他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黄旭华(左三)及同学在解西办公楼前留影
桂林中学党委书记陈现梅代表学校看望黄旭华校友
黄旭华之女与校园内黄旭华雕像合影
黄旭华给母校赠言
(二)雷啸霖院士
第二位院士校友他是国际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雷啸霖。他与美籍教授丁秦生合作创立的“雷—丁理论”,成为国际上研究半导体热载流子输运问题的重要理论。少年时代的雷啸霖亲眼目睹了旧中国的贫穷落后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土的沦丧,迫使他跟着父母颠沛流离,他心底埋下了对侵略者仇恨的种子,同时萌发了科学救国的理想。1952年,雷啸霖在桂林中学就读,严密数学的逻辑推理和由此导出的结论,使高中阶段的他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同时,物理世界的奇妙,简洁的方程把宇宙和原子都描绘得如此精确的物理学更是在这位年轻人的心中扎下了根。
雷啸霖院士
1955年,雷啸霖在广西以高考理科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从此开始了他为祖国奋斗的一生。桂中所镌刻在他身上的印记,让他在中国物理学家的海洋中熠熠生辉,他刻苦钻研,勤勤恳恳的精神也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桂中学子。雷啸霖教授曾说:“在物理学宏伟的大厦中,我在半导体输运理论方面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是沧海一粟,而在有生之年我恐怕只能再做一点更加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还是和过去一样,钟爱物理,情愿把一生献给这门科学。”雷啸霖教授用他一生的智慧,为祖国服务。日日夜夜,他孜孜不倦地在科学的大厦上,印刻着属于自己的那块小小的印记。
桂林中学副校长关剑锋代表学校看望雷啸霖校友
(三)童庆禧院士
童庆禧,是桂林中学走出去的中国遥感学科带头人,也是我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第三位院士。童庆禧院士在桂中就读的时间可以说是四位里面最长的。而桂中所教授给他的不止是科学文化知识,还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也为他日后 为中国立下的赫赫功绩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许大家对童庆禧院士的了解不算多,所以我想先为大家简单讲述他为我们国家做出的贡献:童庆禧院士先后主持承担了对中国遥感技术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高空机载遥感实用系统”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在中国自然灾害遥感监测,特别是在洪水、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遥感应急反应和快速分析评估方面成就卓著。他还在推进航空遥感系统进入国家大科学工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童庆禧院士
2020年5月他特地回到桂林中学参观了解西、临桂两个校区,并对桂中的发展表示欣慰与自豪。他还对我们青年给予厚望。他希望各行各业的青年都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光与热。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为国家添砖加瓦。为铸就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童庆禧院士(左四)及其夫人(左三)回母校访问
童庆禧院士(左二)及其夫人(左三)到临桂校区访问
童庆禧院士给母校赠言
(四)李林院士
最后介绍的这位校友可谓是女中豪杰。她参加了第一个原子“反应堆”实验,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材料工作等实验,为我国的原子能工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是中科院的院士,也是我们桂中的校友,她就是李林。
李林院士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是个兵荒马乱的时期,其父李四光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在国内外四处奔波,而李林也继承了父亲的智慧和优良作风,初中还未上时完就考上了高中,进入了桂林中学,到了高二年级又以同等学历考入广西大学的机械系。1958年,李林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她毅然离开自己挚爱的亲人,她忘我地投身到艰辛和危险的热室试验工作中,从事了大量原子反应堆材料的辐照实验。这是一项放射性强、技术要求高,而且工作环境艰苦的行业,通常不让女性参加。但李林总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组织协调各项生产任务,哪里最危险、最艰苦,哪里就有李林的身影。后来有人评价她说:“在李林的人生坐标上,既有其生活中典雅、文静、闲适的风度;又有工作中刚强、不屈、开拓的精神。”我想,这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的背后无不有父亲和学校言传身教的影子吧。
李林(前排左一)与父亲李四光(后排左一)及母亲、丈夫合影
四位优秀的院士校友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践行了努力学习立志报国的精神,他们身上凝聚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党员都应该学习和向往的目标,那就是在国破家亡时,坚定信念,励志科学报国;在身处逆境时,毫不气馁、笃志学习;在时代和平时,不图安逸,矢志如一;在人生暮年时,不叹衰老,工作不息!
更新于 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