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循诗访古五日:浙江杭州西湖花港观鱼(云游系列之547)
本次苏杭行程中杭州第一站,西湖花港观鱼。西湖有十景之说。从一年四季角度,春有苏堤春晓,夏有曲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断桥残雪。从一天晨昏角度,日间,有雷锋夕照,夜间有三潭印月。从视觉层面,远有双峰插云,近有花港观鱼。从听觉层面,远有南屏晚钟,近有柳浪闻莺。其实南宋以来西湖十景的平湖秋月写作平湖秋色,柳浪闻莺写作柳岸闻莺。仔细揣度,原来叫法更贴切些。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游西湖,亲自操刀改为如今的名字。满族出身的康熙皇帝,尽管饱受汉族诗书的影响,却难以体悟其中深意,以致西湖十景名称改后留下了瑕疵。
花港观鱼地处西湖西南,三面临水,一面倚山,占地300余亩。西山大麦岭后的花家山麓,有一条清溪流经此处注入西湖,故称花溪。南宋时,内侍官卢允升在花溪侧畔建了一座山野茅舍,称为“卢园”。园内架梁为舍,叠石为山,因景色恬静,游人萃集,雅士题咏,被称为“花港观鱼”。其间宫廷画师创作西湖十景组画时将它列入其中,由此而名声远扬。那时这里只有一池、一碑、三亩地。后来卢园荒废,此景亦衰。
清康熙三十八年皇帝南巡,在苏堤映波桥和锁澜桥之间的定香寺故址上,重新砌池养鱼,筑亭建园,勒石立碑,题有“花港观鱼”四字。康熙皇帝御笔的鱼字,底下却是三点。然而,在汉字里,三点为水,四点为火。繁体'鱼'字底部的四点,本为火字,鱼遇水而生,遇火必死。皇帝不忍见鱼死,便将'鱼'字底部的四点改写成了三点,意在让鱼永远欢乐地生活在水里,以示皇恩浩荡,泽被万物之意。这也给后人留下了一段有趣的典故。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又有诗作题刻于碑阴。一碑双面是康熙和乾隆祖孙两位皇帝分别题的字,这在我国碑林中并不多见。乾隆诗有:“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之语。
花港观鱼园内景观由鱼乐观、牡丹亭和花港三个部分组成。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岛,池上架设曲桥。在空间构图上,开合收放,层次丰富,节奏清晰,跌宕有致,既曲折变化,又整体连贯,一气呵成。倚桥栏俯看,放养着数万尾金鳞红鲤,游人在观鱼池的曲桥上投入食饵或鼓掌相呼,群鱼就会从四面八方游来,争夺食饵,泼剌跃起,染红半个湖面。在这里纵情鱼趣,鱼跃人欢,其乐融融。不过,我却没有那般兴致。自从在寒山寺看过锦鲤之后,觉得哪里的锦鲤都不如寒山寺的好看。我也套用一句有关旅游的话吧,“寒山归来不看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