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礼仪
关于礼仪
读《荀子》第二十六章 《大略》十六——
(峻岫)
(原文)
16、夫行也者,行礼之谓也。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
“行”指德行,德行就是要奉行礼义。所谓礼义,就是对地位高的人要尊敬,对年老的人要尽孝道,对年长的人要顺从,对年幼的人要慈爱,对卑贱的人要有恩惠。“礼”不仅仅是礼貌,“礼”也是秩序、规矩。
17 、赐予其宫室,犹用庆赏于国家也;忿怒其臣妾,犹用刑罚于万民也。
“宫室”指的是家庭内部。在家庭内内部,进行赏赐,也应当像国家中的庆赏一样的,(不能随意,不能无序。)对自己的奴婢发怒,也应当像对民众使用刑罚一样。这句话不是说可以对奴婢随意用刑,而是说不可以随意用刑。总之就是在家里也要有法可依,不能任意而为。
18、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视,导之以道而勿强。
君子对于自己的子女,疼爱他们而不是表现在脸上;使唤他们而不是声色俱厉,要用正确的道理来引导他们,而不是强迫他们去接受。
19、 礼以顺人心为本,故亡于礼经而顺于人心者,皆礼也。
所谓“礼”,就是顺人心。所以在《礼经》上,丢失了一条,就是能顺应人心的,就是礼。
20、 礼之大凡:事生、饰驩也,送死、饰哀也,军旅、施威也。
“礼”的大致情况是:侍奉生者,润饰喜悦的情绪,安葬死者,更好地表达哀思,节制军队,体现威武之势。这里说到“礼”的几种作用,第一种就是“侍奉生者”,也就是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融洽的关系;第二,就是体现礼貌和仪容;第三就是,安葬死者;第四是体现哀思;第五,是维护军队的纪律,第六是体现军威。
21、 亲亲、故故、庸庸、劳劳,仁之杀也;贵贵、尊尊、贤贤、老老、长长、义之伦也。行之得其节,礼之序也。仁、爱也,故亲;义、理也,故行;礼、节也,故成。仁有里,义有门;仁、非其里而处之,非仁也;义,非其门而由之,非义也。推恩而不理,不成仁;遂理而不敢,不成义;审节而不和,不成礼;和而不发,不成乐。故曰:仁义礼乐,其致一也。君子处仁以义,然后仁也;行义以礼,然后义也;制礼反本成末,然后礼也。三者皆通,然后道也。
亲近最亲近的人,热情对待老朋友、奖赏有功的人员,慰劳付出劳动的人,这就是仁爱的等级。让显贵的人更显贵;让该尊敬的人更尊敬;让贤达的人更加贤达,尊敬老年人,敬爱年长的人,这是义方面的伦理。奉行这些仁义之道,能够恰当,就是礼的秩序。仁,就是爱人,所以能和人互相亲近;义就是合乎道义,所以能够切实地实行。礼,就是适度,所以能够成功。仁有安居之处,义有进出之门。“仁、非其里而处之,非仁也;”仁义而不是出自内心,就不是仁义;“义,非其门而由之,非义也。”“义”不是按道理,不是尊道义,那就不是义。“推恩而不理,不成仁;”广施仁爱,而不遵从道义,那就不成仁爱。“遂理而不敢,不成义;”明白道理,但是不敢实行,就不能成义;“审节而不和,不成礼;”懂的道理却不能和谐,就不能成礼。“和而不发,不成乐。”懂得和谐,而不知抒发,就不成为乐。所以说:“仁义礼乐,其致一也。君子处仁以义,然后仁也;行义以礼,然后义也;制礼反本成末,然后礼也。三者皆通,然后道也。”仁、义、礼、乐,它们的作用是一致的。君子根据道义来决定仁爱,才有了仁爱;根据礼仪表达道义,然后才有了义;制定礼仪,要抓住根本,看结果,再完善具体的细节,就有了各种礼,各方面的礼。仁、义、礼是相通的,目的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