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敌|职场上,在你打算收拾对手前,必须考虑这五大点!
【出处】《资治通鉴 卷第十一 · 汉纪三》
【原文】项王将钟离味,素与楚王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昧,闻其在楚,诏楚捕昧。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
冬,十月,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者。帝以问诸将,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帝默然。又问陈平,陈平曰:“人上书言信反,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上能过。”平曰:“陛下诸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柰何?”平曰:“古者天子有巡狩,会诸侯。陛下第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上因随以行。
【译文】项羽手下的将领钟离昧,向来跟楚王韩信友好。项羽死后,他就逃出来归附了韩信。汉王刘邦很怨恨钟离昧,听说他在楚国,就诏令楚王逮捕他。这时韩信刚到他的封国,巡视所辖县邑,出入都有成队军队护卫。
冬季,十月,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高帝便征求将领们的意见,大家都说:“赶快发兵,把这小子活埋罢了!”高帝默然不语。接着又询问崐陈平,陈平道:“有人上书告韩信谋反,这事情韩信知道吗?”高帝说:“不知道。”陈平说:“陛下的精锐部队与楚王的相比谁更厉害呢?”高帝道:“超不过他的。”陈平说:“陛下的将领们,用兵之才有能比过韩信的吗?”高帝道:“没有赶得上他的。”陈平说:“现在军队不如楚国的精锐,将领又比不上韩信,却要举兵攻打他,这是促使他起兵反抗呀。我私下里为陛下感到危险!”高帝说:“那该怎么办呢?”陈平说:“古时候天子有时巡视诸侯镇守的地方,会见诸侯。陛下只管出来视察,假装巡游云梦,在陈地会见诸侯。而陈地在楚国的西部边界,韩信听说天子怀着友好会见诸侯的心意出游,必定是全国安稳无事,便会到郊外迎接谒见陛下。拜见时陛下就趁机捉拄他,这不过是一个力士即能办到的事罢了。”高帝认为说得不错,便派出使者去通告诸侯到陈地聚会,说:“我将南游云梦”。高帝随即起程南行。
【分析】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同样的道理,对于一个无懈可击的人,敌人想要挖掘出可攻击的点,那是不大可能的。但主动犯错,那么你的弱点也就暴露了,敌人就会大加利用,大肆渲染,力图一下子就掰倒你!正如韩信无意中收留了项羽的老部下——钟离昧,刘邦就借此做文章,一下子就把韩信给收拾了。你说韩信可怜吗!可怜!但别忘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韩信不主动犯错,刘邦暂时还收拾不了他。具体分析如下:
1、行为解读:安插罪名
在案例中,韩信所表现出的行为是:
其一,韩信在没有经过刘邦同意后,出于朋友关系,私自收留项羽的老部下钟离昧,并且是在汉王怨恨钟离昧这个人的前提下收留的;
其二,在刘邦下令逮捕钟离昧的特殊时候,韩信在其封国出入都有大量士兵列阵护卫。
在行为一中,其所传达出的就是韩信私自收留刘邦怨恨的人,这等同于跟刘邦过不去,跟刘邦过不去,那就是刘邦的敌人,必须除之而后快!
在行为二中,不管韩信是出于个人安全考虑还是其他方面,出入都有大量的士兵列阵,这种情况并且是发生在刘邦下令逮捕钟离昧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这就给不怀好意或者不明实情的人或者被刘邦授意的人可以大做文章的舞台,过度解读韩信的行为:认为韩信不执行刘邦的命令,频繁地调兵遣将,企图造反!行为过度解读的背后目的是给韩信安罪名。要想惩办韩信,刘邦需要有个藉口,这就是所谓的师出有名!
2、假手他人:保持独立
分析中,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刘邦授意某人刻意举报韩信造反,目的主要是想收拾韩信。刘邦之前也许正苦于抓不到韩信的错误,这次韩信自己撞到枪口上,那么善于抓住机会、利用机会的刘邦肯定会大加渲染、升温升级事件的性质,人为地拔高到可以惩办韩信的高度!所以,刘邦授意他人举报韩信,假手他人,保持自己的独立性,避免卷入不必要的麻烦,以独立的第三人来惩办韩信,致人而不致于人!惩办韩信,刘邦需要有个人先来打头阵,之后借力打力,一次收拾掉韩信!
3、阻力测试:可行性高低
在前期中,罪名有了,该举报的也有人主动举报了,那么接下来便是进行实施阻力的测试,测试下初步惩办韩信的阻力大小,所以,在案例中,刘邦单单询问众将领,而不问文官,其主要目的有以下两点:
其一,态度测试:由于韩信是武将出身,同文官交易不多,所以态度方面,主要是看众将领赞成惩办韩信人数的多寡:一旦反对人数太多,这就说明在道义方面行不通,实施的阻力太大,牵涉的人数太多,影响太大,说明现在惩办韩信还不是时候。这是从广度而言!
其二,忠诚测试:忠诚方面,主要是看众将领出面为韩信辩护、求情的将领有多少,其辩护、求情的的程度有多深,那么以后刘邦心里便有了个底:哪些是比较忠实自己的,哪些是比较忠实韩信的。那么以后自己对将领的授任便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是从深度而言!
4、实力对比:避实击虚
在阻力测试中,众将领全票通过,刘邦得知可实施度很高,所以刘邦这时候才询问谋士陈平的看法,主要是希望陈平给出具体的惩办方案。陈平在一番实力对比后,给刘邦提出的建议是:硬攻不行,得靠谋略取胜。如果不对军事实力进行对比就冒然进攻,那么一旦将来战败,到时候将处于非常不利的被动地位,反受制于人,风险性太高,得不偿失!
5、谋定后动:以谋胜敌
既然兵力上无法战胜,那么只有智取了!怎么个智取法?总的来说就是,刘邦打出巡游的口号,以此来麻痹韩信,然后再调虎离山,把韩信调离出原来的封地,擒贼擒王,一举拿下韩信!
综上所述,经过教主的分析,以上五大点,很完美,既有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又有军事实力的对比,更多的在于谋略的运用。整个过程相当于《孙子兵法》强调的“庙算”——多算胜,少算不胜。真正做到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