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黯故里滑县尖庄村  文/杜冠章

读者是否留意,在汉武帝两次派去堵塞黄河瓢子决口的官员中,元光三年(前132)那次是汲黯、郑当时,元封二年(前109)那次是汲仁、郭昌。汲姓并非大姓,怎么时隔二十多年,两次堵口都有汲姓官员介入其事?莫非他们有什么关联?不错,他们是弟兄俩,而且都位列九卿。兄长汲黯最为著名,可谓古代名臣,因为好直谏廷诤,被武帝称为“社稷之臣”,颇受倚重。正是因为汲黯的缘故,弟弟汲仁也官至九卿,儿子汲偃官至诸侯相。

汲黯(?-前112),字长孺,《史记》说他是“濮阳人”,其实是当时濮阳辖内的“东郡白马”(即今滑县)人。关于其籍贯问题留待后边再说。汲黯在汉景帝时凭父亲官职的荫庇被任为太子洗马;武帝时出为东海太守,因治绩突出,召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后犯小罪免官,居田园数年后,召拜淮阳太守,卒于任上。此公为官特立直行,不阿上,不趋时,常有非常之举。

有一次,河内郡(今沁阳)发生了火灾,绵延一千余家,皇上派汲黯去视察。他回来报告说:“那里居民不慎失火,由于住房密集,火势便蔓延开去,不必多忧。我路过河南郡(今洛阳)时,眼见当地贫民饱受水旱灾害之苦,灾民多达万余家,竟至于父子相食,我就凭所持的符节,擅作主张下令发放了河南郡官仓的储粮,赈济当地灾民。现在我请求缴还符节,接受假传圣旨的罪责。”皇上认为汲黯是位贤良之臣,免于追究他的罪责。

在汲黯任主爵都尉而位列九卿时,王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做了宰相。朝中高官谒见田蚡时都要行跪拜之礼,他竟然不予还礼。而汲黯见田蚡从不下拜,只是向他拱手作揖。当时皇上正在招揽文学之士和儒者,说自己要效法古代圣王尧舜云云。汲黯当面向皇上说道:“陛下内心欲望很多,只在表面上施行仁义,怎么能真正效法尧舜的政绩呢!”皇上一时语塞,心中十分恼怒,怒气冲冲地罢了朝。公卿大臣都为汲黯担心,还有人责怪他不该那样对皇上说话。他却说:“天子设置公卿百官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一味曲从取容,阿谀奉迎,而将君主陷于不义境地的吗?何况我身居九卿之位,如果只知爱惜自己的生命,朝廷大事怎么办呢?”

汲黯是位老臣,当汉武帝还是太子时职位就比较高了。因为他直言敢谏,不仅得罪了朝廷权臣,还常常惹得皇上不大高兴,所以长期没有得到提拔,就连原来一些地位比他低的人都与他成了平级,有的甚至还超过了他。有一次朝见时,他竟公然对皇上大发牢骚:“陛下使用群臣,就像堆柴禾一样,总把后来的放在上面。”(原文是:“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于是,这句牢骚话竟然流传千古,成了“后来居上”这个成语的出典。当然,汲黯的本意是指责汉武帝用人不公,让资历浅的人官职超过了资历深的人。现在这句成语是用来赞扬在事业上年轻人超越老年人、后人超越前人。

后来,汲黯在一个重大问题上坚持己见,惹得汉武帝很不高兴,加上他又犯了点小罪,就被免官了,过起了隐居田园的生活。但过了几年,皇上又起用他做淮阳太守。汲黯托辞有病,不肯应诏。皇上破例允许汲黯“卧治淮阳”——就是躺着治理淮阳。这一来汲黯不好再辞,只得去淮阳就职。汲黯去后,果然把淮阳治理得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皇上下诏让他享受诸侯国相的待遇。七年后汲黯逝世于淮阳任上。

关于汲黯死后的埋葬之地,史志记载大体有淮阳、濮阳、滑县三种说法:

先说“淮阳说”。在“淮阳说”中也有两种说法。《明一统志·卷二十六》:“汲黯墓在陈州城东北三十里。”又《清一统志·卷一百五十四》:“汲黯墓在鹿邑县西南九十里。”陈州即今淮阳县,与鹿邑县同属周口市。这两种说法,一说在淮阳东北三十里,一说在鹿邑县西南九十里,其实说的是一个地方,不过是不同时期归属不同的县管辖而已,此地今天在淮阳境内。然而这个说法《清一统志》明确指出属于附会:“(鹿邑)县有引水故渎,汉元光中汲黯所开,渎上有祠,后人因以墓附会。”

再说“濮阳说”和“滑县说”。《清一统志》引《太平寰宇记》.“(汲黯墓)在濮阳县西南六十里,黯自淮阳太守归葬于此。”又《清一统志·一百五十八》:“汲黯墓在滑县东。”又据《重修滑县志》:“汲黯墓在城东三十里,古名保汲村,今村名南尖冢。”“汲偃墓在城东二十五里北尖冢(村)………古保汲村西北有一古冢,相传为汲黯之子偃卒葬于此。”据以上记载可知,“濮阳说”和“滑县说”其实也是同一个地方。位于滑县老城东三十里的南尖冢、北尖冢,正在“濮阳县西南六十里”。之所以造成濮阳县和滑县两歧的说法,也是由于不同历史时期行政区划不同所致。

其实,南尖冢、北尖冢这两个村名本身就承载着久远而又确凿的历史信息——“尖”也者,正为“汲黯”“汲偃”之合音也!不过,这两个村名到今天又分别演变成“南尖庄”“北尖庄”了。这也许是村民们觉得用一个“冢”字作村名不那么吉祥,有意改之的吧。好在人们的口语里,“儿化”后的“尖庄儿”与“尖冢儿”听起来也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久而久之,人们大多不知底细了。南尖庄、北尖庄现在是滑县留固镇属下的村子,两村村头的大冢如今还在,不过已经比过去小得多了。

再说一下汲黯父子的籍贯问题。《史记·汲黯列传》说他是“濮阳人”。根据古人“归葬故土”的习俗,汲黯、汲偃父子和汲仁的故里应是滑县留固镇尖庄村,那里在秦汉时期属于东郡,而东郡的郡治起初设于濮阳,所以从广义上说,也可以说是“濮阳人”。

(按:本文录自杜冠章先生编著的《历史名人与滑县》一书)

(0)

相关推荐

  • 庄子故里

      民权县城东北的顺河乡青莲寺村,相传是庄子的故里.战国时期这里属战国蒙地,所以司马迁在<史记>里说:"庄子者,蒙人也."青莲寺村不是很大,仅东西.南北两条主街.现在的 ...

  • 河南滑县:晏子墓

      安阳滑县晏子墓   2021年5月11日周二上午,我游览完滑县宁贞观后,开车来到了滑县晏子墓,到达时间是10:30左右.   滑县晏子墓位于河南省滑县焦虎乡晏口村东北半公里的田地里,墓冢长13.5 ...

  • 【总第220期】《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最新原创散文《 昭君故里行 》

    谒王昭君墓     2000多年来,人们无比怀念给各族人民带来和平富庶的王昭君.据说就在呼和浩特昭君墓之外,又给她"安排"(实为"指说")了10多处坟墓.这说明 ...

  • 淇县发现戊戌变法维新派人士墓地

    凤凰宅主 淇县发现戊戌变法维新派人士墓地 与扯淡碑一样,长眠道人又是朝歌历史上的一桩悬案.疑案. 对于前者,关注者众多,且蹿红互联网,而对于后者,鲜有人涉足,要么不屑一顾,要么说价值不大,成了被历史遗 ...

  • 河南滑县:蔡京墓(县保)

           安阳滑县蔡京墓   2021年5月11日周二中午,我游览完滑县晏子墓后,开车来到了滑县蔡京墓,到达时间是10:40左右.   蔡京墓,位于滑县牛屯镇蔡村的村北面的田地旁.     滑县蔡 ...

  • 【滑县老照片】2004年7月3日,留固镇庄子墓,全国另有三处庄子墓

    2004年7月3日,瑞视觉初访河南省滑县留固镇的庄子墓. 河南省滑县的庄子墓,位于该县留固镇中庄营村南约500米处. 那次探访,照相器材的主力还是胶卷相机,拍摄这组照片用的是不过500万像素的联想牌小 ...

  • 说“白马” 文/杜冠章

    滑县,大部分的版图属于古代白马县,历史上境内还有不少以"白马"为名的古称,如白马津,白马山,白马渡,白马口,白马渎,白马驿等等."白马"可谓名著史册. &quo ...

  • 曹操白马战袁绍   文/杜冠章

    历史上有名的白马之战,是东汉末年发生在军阀曹操和袁绍之间的一次战役.它是著名的官渡之战的序曲.这场战役的发生地就在滑县境内的白马坡一带. 公元190年前后,东汉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经过数年的兼并战争, ...

  • 李白抒怀白马津  文/杜冠章

    与王维同岁,也几乎同寿的李白(701-762),是唐朝,也是中国乃至世界诗坛一颗耀眼的巨星.他的事迹.他在文学特别是在诗歌上的成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了,这里不再多说,仅来说一说他与滑县有关 ...

  • 刘都堂故里——刘拐庄村(下)

    刘拐庄村里有"二十四烈士祠".烈士祠内供奉着当年刘拐庄村农民自卫组织红枪会24名阵亡壮士的灵位和石像.这背后又有怎样英勇壮烈的历史故事呢? 二十四烈士牌位 上世纪初豫北地区土匪活动 ...

  • 刘都堂故里——刘拐庄村

    淇县西岗镇刘拐庄村村口的马路边,立着一通"刘璋故里碑". 刘璋故里碑 石碑碑文由国家级知名文史专家.淇县刘拐庄村籍人士,原安阳市广播电视局局长王革勋先生撰写.碑上所刻的<刘拐 ...

  • 杜冠章先生对白马津位置问题的看法

    看着群里各位讨论白马津的位置问题,也来谈点个人看法,不是当裁判,没那个资格,也没有多少凭据,仅是"想法". 白马津之名,至少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史记><战国策&g ...

  • 杜冠章律联百对

    杜冠章,河南省滑县人,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河南省直机关退休干部,曾任河南诗词学会副会长,现为河南诗词学会顾问. 杜冠章律联百对 八节衣难备,三餐食不周.(杜冠章 闻儿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惭余穷供济,怜 ...

  • 鸿雪诗人 杜冠章 庚子诗词选

    Happy New Year 鸿雪庚子诗稿火热征集中... _ 词人,是那种把世界放在心中的人. 词人手中的那一枝笔应是一根魔杖,既可以化池为海,也可以缩龙成寸.于大千世界中,能观音听色,方入妙境. ...

  • 首战杜庄(文/康明才)

    杜庄,是运河边上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可是在当年,由于刚组建的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在这里与日本侵略军的第一场血战旗开得胜,名扬遐迩. 1940年元旦过后不久,日军为扑灭我鲁南人民的抗日烈火,从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