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种常见脑血管疾病影像诊断,需要掌握!
神经病学医学网 影领学苑
仅供学习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病变,主要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俗称为脑中风。
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也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
超急性期(24h):含氧血红蛋白 T1WI低信,T2WI高信号
急性期(2-3d):脱氧血红蛋白 T1WI等信,T2WI低信号
亚急性早期(4~5d) :正铁血红蛋白(红细胞完整) T1WI高信,T2WI低信号
亚急性中期(6~10d) :正铁血红蛋白(红细胞溶解)RBC细胞膜破裂,T1WI仍高信号,T2WI上逐渐从周边向中心高信号
亚急性后期(10d~4w) :血肿周边含铁血黄素 ,T2WI为低信号,中心T1WI与T2WI均为高信号
慢性期(4w~):血肿逐渐液化,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缺血性脑梗死:脑内大或中等管径动脉狭窄、闭塞,致病变血管供应区脑组织坏死。
出血性脑梗死:梗死后缺血区血管再通、灌注,血液外溢,造成梗死区出血。常见于大面积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脑深穿支动脉闭塞所致的较小面积的缺血坏死,多见于基底节区、丘脑区,其次为脑干、小脑。
超急性期:6h之内
急 性 期:6~72h
亚急性期:3~10d
慢性早期:11d~1m
慢性晚期:1m以上
超急性期(0-6h) 发病2h,T2WI可呈高信号,部分病例30min便可显示。
急性期(6-72h) 梗塞区水肿发展,T1,T2值进一步延长。
亚急性期(3-10d) 3d后水肿最重,占位明显,梗死范围仍增大,脑回状强化明显。以上三期DWI均为高信号
慢性早期(11-30d) 坏死组织被清除,水肿渐消退,梗塞区周围出现新生血管。仍呈脑回状强化,可出现坏死囊变,易出现梗死后出血。
慢性晚期(>30d)梗塞范围小、治疗及时,仅有局部脑萎缩。梗塞区明显的胶质增生,引起脑萎缩、囊性脑软化灶。
指脑动脉或其分支的局限性、囊状或梭性膨大。
病因分为先天性、外伤性、细菌性及动脉硬化、脑瘤所致的动脉瘤。
好发于脑底部动脉环及大动脉分叉部,以前交通动脉最多见,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
由增大的血窦间隙构成,缺乏正常内皮紧密连接,其间无正常结构,低压、慢流速
CT平扫呈边缘清楚的圆形、类圆形略高密度病灶,密度多不均匀,约33%伴发钙化,无占位或轻度占位,无水肿,可伴有出血,增强可不强化、轻度强化或明显强化。
MRI病灶内不同时期出血所致病灶中央部高低混杂信号排列如“爆米花状”,具特征性。
以双侧颈内动脉虹吸部末端及大脑前、中动脉近段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伴有颅底异常毛细血管网形成,以及丰富的侧支循环为特征的脑血管病。临床可表现为脑缺血发作或脑出血。
平扫主要观察血管闭塞引起的继发性改变:①脑梗死,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及额颞顶叶多发性梗死灶;②脑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其次是脑实质内血肿及脑室内积血;③脑萎缩、脑软化灶等。
CTA、MRA可显示颈内动脉及大脑前、中动脉狭窄与闭塞,颅底毛细血管网形成以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