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官至副部,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原外交部副部长,曾任驻印大使

《外交风云》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外交史诗巨制,剧中开篇就引出了一大批“将军大使”,前往外交战线工作。我国从建国到重返联合国的外交征程,离不开“将军大使”的努力。原外交部副部长袁仲贤,就是当年的“将军大使”之一。

袁仲贤生于1904年3月,湖南省长沙县(今望城县)人。袁仲贤早年先后在长沙县第一高小、长沙长郡中学、湖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学习,于1922年2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此后多年,袁仲贤一直在基层工作。

1927年8月,袁仲贤随贺龙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后,任20军第3师参谋处长兼第3师党委委员,并随部转战赣粤。自1930年始,袁仲贤长期从事艰苦卓绝的地下工作,一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抗日战争初期,袁仲贤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1938年4月,袁仲贤奔赴山东抗日前线,先后出任筑先纵队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科长,抗大第一分校副校长、校长,胶东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大潮中,留下了袁仲贤的战斗身影。

解放战争时期,袁仲贤历任山东军区副参谋长、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华东军区副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政委。期间,袁仲贤参加淮海、渡江等战役。

1949年4月,渡江战役蓄势待发之际。英国“紫石英号”军舰,不顾我渡江部队一再劝告,蛮横的在长江江面游曳。接下来,三野第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渠与政委袁仲贤沉重应对。后经交涉无果,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炮击“紫石英号”事件。

百万雄师过大江后,袁仲贤留守镇江与英方斡旋。袁仲贤与咄咄逼人的英国人,展开了有理有节的斗争。这也算是袁仲贤的外交“处子秀”,也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

建国初期,袁仲贤已经是第三野战军参谋长,中央就点将袁仲贤从事外交工作。刘伯承拿着调令,对袁仲贤说道:“中央决定调你进京,从事外交工作,真舍不得你走啊!”

袁仲贤为何能够从事外交工作?建国后,中央考虑到外交工作千头万绪,就从各大野战军选调兵团级干部充实外交战线。这样做也是有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兵团级干部大都是久经考验的革命军人,拥有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指挥能力自然也是超群,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在此背景之下,袁仲贤与姬鹏飞、谭希林、韩念龙一道离开了第三野战军,转业到外交部。

1950年9月,袁仲贤出任中国驻印首任大使。1955年8月1日,中尼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时任驻印大使袁仲贤兼任驻尼大使。1956年2月,袁仲贤回国出外交部副部长,跻身副部级。

1957年2月,袁仲贤因病在北京去世,终年五十有三。袁仲贤的追悼会规格极高,不仅有李富春、谭震林、萧劲光、陈赓、罗瑞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而且还有外交部的张闻天、李克农、章汉夫等人,共计200余人。

陈毅、粟裕作为袁仲贤的老首长,也发来唁电。令人泪目的是,周总理更是亲自为袁仲贤执绋起灵,送往八宝山革命公墓。

印度驻华大使拉库·尼赫鲁在悼唁中,给予袁仲贤高度评价:

袁将军担任中国第一任驻印度大使职务,在印度所做的促进我们两国之间紧密关系和合作的可贵工作,将永远受到怀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