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马里的伊斯通卡节又称打棍子节,棍棒相交喜庆丰收

游客去到索马里,就会听人谈起这个国家每年一度的伊斯通卡节。这个节日又称打棍子节,每年夏天举行。据说,在节日中,游戏双方用木棍互相抽打,直打得头破血流。外人听起来,不免感到可怕。可是,索马里人一提到打棍子节,他们却个个禁不住眉飞色舞,谈得津津有味。他们说打棍子节并不像人们传说的那样恐怖。

阿夫戈伊是一个有几万居民的小镇,索马里的第二大河谢贝利河穿过小镇向西南方面流去,它以终年不断的水源滋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在索马里干枯的沙漠草原上留下一条绿色地带。阿夫戈伊得天独厚,物产丰富,除粮食外,还盛产香蕉、芒果、柠檬、柚子、椰子等水果。这里景色宜人,是个避暑胜地。西亚德总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圆形草顶别墅就掩映在镇东的一片棕榈和芒果树林中。

节日那天,小镇上洋溢着一派喜庆气氛。一股股人流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汇集。

举行节日活动的地点设在镇西北的一大片空地上,那是一块收割完毕后稍加整理的庄稼地。高悬在看台前面的旗杆上的蓝底白星索马里国旗,在来自印度洋的温暖潮湿的海风中哗哗作响。从看台上举目望去,只见数万名观众围坐在一块约300米见方的空地周围。场地中间用石灰划出一条醒目的白线。准备参加节日游戏的勇士们手执树枝,分坐在东西两侧。他们摇动着树枝,有的指手画脚,有的交头接耳,俨然一副临阵姿态。场地外头戴蓝色贝雷帽、身着米色咔叽制服的警察也一反常态,手持树枝值勤。不远处,几辆警车和一辆红色消防车停在树荫下。看台上坐满了人,中间是当地政府人士、军警首脑、氏族首领和长者。

据当地老人说,伊斯通卡节已有数百年历史了。一开始,人们在夏天收获庄稼以后,就举行一些小型庆祝活动来喜庆丰收,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庄稼茂盛。一些小伙子们别出心裁,穿上类似古代战袍的服装,手拿木棍为武器,模仿古代战争的模式,互相打斗,作为节日庆祝活动中的游戏。此后,年复一年,游戏的规模越来越大,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多。一直发展到现在这样有数千人参加的大型活动,而使其它庆祝活动相形见绌。

这种游戏并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则,只是双方以同等人数参加。现在使用的已经不是木棍,而是长短差不多的树枝。游戏过程中,如果哪一方能冲过场地中央的白线,把另一方打退,就算胜利,不过,数千人在一起混战,总是难解难分。为防止时间过久而发生意外,常常是由警察出面制止,结束游戏。

游戏开始时,来自各村的“参战”人列队走过看台。他们身穿各具特色的服装,有的背心上印着吼叫发威的雄狮,有的印着长着尖角的羚羊。这些长期在烈日下劳动的青年体格健壮,黝黑的皮肤在夕阳下油光闪亮。他们高举树枝,载歌载舞,随着节奏分明的非洲鼓点跳跃着前进。

游戏开始了,一位身材高大的官员手持2尺来长的大喇叭,沿着场地中间的白线走向场地正中。只见他沉着地举起喇叭,仰面向着晴朗的天空连吹数下,接着又对准场地东西两侧的人群各吹两长声,然后急急忙忙地沿着白线跑回看台。喇叭声一停,东西两侧的人群立即象决了堤的潮水似的冲向场地中央。他们挥舞着树枝,口中发出吼叫声在场地中间白线处遭遇。双方都用左手的树枝挡住对方的进攻,而用右手的树枝反抽对方。一时,树枝抽打声叭叭作响,折断的树梢一根根飞向半空,混战搅起的尘土使人难睁双眼。但是,游戏双方,谁也不肯后退半步,谁也不愿被人称为胆小鬼而无脸见人。此时,场外的鼓声、助威声、口哨声响成一片,打棍节的活动达到高潮。(此段无配图,请网友们自行脑补*-*)

突然,一辆蓝色警车亮起车灯,随着警报器响起的有节奏地尖叫,沿着场地中央的白线冲向人群。静候在树荫下的消防车也响起尖利的笛声,尾随警车而来。几名警察大声吆喝着,奋力分开人群,企图使他们脱离接触。消防车则用水龙向不愿适可而止的人群喷出一股水柱。人们于是纷纷退向两边,擦着汗水,喘着粗气,高呼胜利口号退回自己的一方。实际上,第一场游戏以不分胜负而结束。

“呜呜,呜”,号角声又吹响了,第二场游戏开始。鼓声阵阵,吼声震天。面对这种扣人心弦的场面,我仿佛看到勇敢、剽悍的索马里民族在战斗,在前进。

本文由秋意杂谈原创,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欢迎关注,带你一起聊更多有趣的话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