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采取“银行 新兴行业龙头”混合模式

声明:玉名只有两个公众号,一是“涨价信息监测”用于应用创立的“价格显露会暴涨实战系统”;二是“解套课堂”,提供解套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没有任何Q群或微信群,倡导独立思考,永远别想不劳而获,投资只能靠自己

好运由此开启

  在专题《看懂新兴行业产生牛股的新模式》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30855631896855中聊到了机构投资者的配仓逻辑:有明显的短、中、长期的配置因素,短期往往跟随市场一些周期性活跃的品种,煤炭、有色、石油、军工、环保等行业,很快调仓的走势,所以这些品种只是过客;长线则会布局那些相对稳定利润输出的板块(银行、消费、公用事业中的龙头),不在乎短期的调整,而是保证长期输出。但中期则是往往尝试一些赛道的博弈,给予前景好的行业逐步增仓的机会。顺着这样思路,也来对2021年前4个月中,大资金调仓和对后面布局思路的剖析。

QFII增仓股思路,坚持核心资产模式

  北向资金在1-4月份坚持的思路,就是逆势低吸,往往是市场下跌阶段的买入,而一旦中长阳后,反而是偃旗息鼓。所以,一季报中显示,QFII增持的品种整体还是以核心资产为主,如按照增持幅度来看,宋城-演艺、爱尔-眼科、恒瑞-医药、万华-化学等,他们都是经历了局部比较大的调整,QFII则选择了低吸(而对应地,这些品种其实国内机构则是选择了减持)。

  此外,增持幅度最大的两只是回天-新材、碧-水-源,分别达到了3871.9万股和2535.22万股,多少有些出乎意料,甚至有点冷门,但依然还是延续之前的行业龙头思路。大幅增持的,还有一只是银行股,宁波-银行,这也是近几年新晋成为银行股优质品种的中小城市商业银行的代表,QFII持股已经接近18%。

私募基金采取“银行+新兴行业龙头”混合模式

  与QFII的稳健不同,私募基金往往更加“大胆”。从操作来看,之前私募并不太关注的银行股,这一次却遭遇到了诸多明星基金经历的钟爱。如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大幅度增持招商-银行(A股)8600万股,期末持有1.13亿股,甚至还爱屋及乌地,首次对招商-银行(港股)也买了5000万股。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混合(LOF)则大幅加仓了兴业-银行,并与张坤重仓了平安-银行。其余很多基金都在一季报的投资者组合中增加了银行股。

  期待银行股短线大涨是不太可能的,但银行股中长线的稳定,尤其是经历2020年的修复之后,2021年重新返回行业增长轨道,所以考虑到2021年A股整体震荡市的周期,不少基金将银行股作为打底仓位(基金往往有一个仓位下限),来保证资产的安全性。有了这个因素之后,就很容易明白,这些基金的另外一个动作。

  多家百亿级私募加仓了中小市值标的。高毅资产知名基金经理冯柳管理的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一季度新进了市值接近300亿元的南微-医学和市值低于100亿元的北鼎-股份;聚鸣投资旗下的聚鸣涌金6号基金一季度新进了蒙娜-丽莎;盘京投资旗下的盘京瀛选1号基金则新进了拱东-医疗;磐沣投资一季度新进奕瑞-科技

  如果是单纯看这些品种,投资者一定会误以为基金要调仓,放弃原有思路?显然并不是如此,基金在增持银行股提高安全度,保证原有思路基础上,对新兴行业进行了新的尝试。这是行业龙头思路上的延续,在已经显现龙头效应的品种保持博弈之外,也进行新的尝试,目的是为了布局未来可能的龙头,提升博弈超额利润的概率。接下来,也顺着这样思路,分析机构投资者近期最密集调仓的一个行业,医药行业中的门道。

以上各行业涨价信息,仅供参考,只分析到行业,从行业到个股,个股到操作,还有很多功课研究要做。因此,并不构成投资建议,郑重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