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拾要》跋
跟龙道子先生是师范时期的同窗好友,毕业三十年以来,虽只四次晤面,却神交久矣,亲如兄弟。
第一次是九零年,送胞弟姜安去宜昌水电学校读书时见过一面,那时他在宜昌县广播电视台工作。我们一个班的同学,大多都在教书,少数几个步入了行政或其它事业。那时的他,在夕阳西下的县城平湖边,架一副墨镜,是何等的英姿勃发。
第二次是零六年秋冬的一个晚上,在宜昌市南湖茶舍,这次见面都深刻体会到岁月之沧桑。之后不久,他选择了北漂。不经意间,十多个年头飘然而逝。凭着刻苦努力,龙道子先生从原来一位地市级文学媒体的副社长逐渐干到了一家部委报刊的高管,乃至中国产业报协会秘书长,其工作之光环令我们这些老友无比钦佩。然而,就在他人生辉煌之际,他却选择了功遂身退,从体系内退出来,做起了职业学者,专司国学研究。眼前这部《国学拾要》,便是他在近十年工作之余的学习成果。
第三次见面是在一七年四月二日,这次是他特地从北京赶来深山的校舍里看我,并捎上《国学拾要》书稿,邀我做第一审读。作为一个喜好读书之人,我曾常常在自己小我空间里抒发古人那种怀才不遇、悲苦孤贫之情结,居然还有老友怜惜回应,真乃浓情厚意,感人肺腑。
第四次见面是在端午节的前一天,他和他夫人专程来我茅坪新家,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是来探望老友,二是来请教书稿纠错。其真诚之至,从认真对待我所标记的每一处商榷之所在即可感知。
在此书付梓之前,龙道子先生曾出版过一本时评集《中国大希望》。此书是其供职于中央部委媒体十多年的工作成果和结晶,书序中有北大博士学者亲切称他为“先生”。先生这一称呼,很有历史的厚重感,它承载着国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龙道子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
如今,他无官一身轻,唯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的帽子还坚持乐呵呵地戴着,这是他行走于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界的门票,正如古人,君子佩剑,女子戴玉。当然,真正的君子也无需那些东西,本身就是一件极致品,由内而外散发出一股淡雅清香。
龙道子先生信奉儒道,他在现实生活中严格持戒修行,他生活中有很多酒肉朋友,但他从不沾染这些东西。德者,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龙道子正是这样一个人。他还有一个道号,叫车溪道子,问其究竟,乃出生于车溪土家族村使然。从这一点看来,无论他走往多高多远,他都没忘记根本。正如老子所云“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龙道子之所为,可谓依道而行矣。
(姜从舜 2017 年农历六月十九于屈原故里九畹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