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决定历史走向?
猫哥按:很多人看历史,包括我们自己过去的史书,总是过多关注帝王将相的权谋,让很多人产生一个误解:历史进程掌握在少数几个人手中,几个计谋就决定历史的走向。
但如果我们站在更高的维度上看待问题就会发现: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农耕时代,地理与气候的变化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才是真正巨大且深远的,即使只是一丁点变化,也将在更深层次上决定文明的分野。我姑且起个名字叫“自然历史学”。
我在《历史的脉络:那条要命的降水线》中讲到围绕400毫米降水线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斗争史。
我在《决定中国历史的那一次惊天大碰撞》中讲到印度次大陆对东亚大陆的一次惊天大碰撞如何决定了人类文明诞生之后东亚的5000年历史。
我在《明朝为什么会覆灭》中提到明朝覆灭的根本原因在财政崩溃,财政崩溃的原因除了自己作,还有一个重大因素就是明末小冰期的到来。
那么气候变化作为影响历史走向背后的那只手,究竟是如何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呢?今天分享的这篇知乎回答可以给大家做一个很好的知识普及。
来源:知乎 作者:渤海小吏
1 温度与气候变化
由于受到太阳活动的减弱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自东汉开国到西晋末年,整个世界的温度大约降了1.5摄氏度左右。
上图两条红线之间,是这段小冰河期的大体时间。
跨度为东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
这段时间的中华大地刚好很神奇的出现了第一次异族大侵入和民族大融合。
再往后面的朝代看,这张图更为直观:
北宋后期,南宋后期和公元1644年的剧烈下跌曲线都是温度下降了大约1度的历史时间段。
然后非常凑巧的对应了历史大事件女真灭辽宋,蒙古人鞭世界和满清入关。
在温度剧烈下滑的小冰期,唯独东汉的这个时间段,中原政权一直挺到了西晋末年仍然汉民族红旗不倒。即便中间经历了汉末三国的超级大乱世,仍然有实力碾压各种北方蛮族,曹老板不仅能分匈奴屠各为五部,甚至还收编了乌桓骑兵队去帮他满世界打仗去。
直到温度即将跌到底儿的时候才最终被异族入侵中原。
而且还是自己浪丢的成分占绝大多数。
看出刘秀的价值了吗?
那么这降低的1.5度是个什么概念呢?
像今天又是北极熊掉海里了,又是企鹅宝宝活不下去了,又是马尔代夫领导人们去水底下开会搞行为艺术了,一大堆闹闹哄哄的全球变暖问题,看着挺凶吧?
这么凶的国际性气候难题到底世界上升了多少度呢?
整个20世纪的全世界平均温度比19世纪高了大约0.6摄氏度。
看到这里往往又会有一个神转折的错觉,就是天天吃饱了撑得这帮人小题大做!上升这么点温度叫事儿嘛!我开空调一口气连降10度都不过瘾。
但在这里,我们又不得不说,很叫事儿。
这区区的0.6度,已经使得北半球春天的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秋天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约10天,海平面上升了一大截。
2 水的气候调节作用
那为啥这么点温度的变化却会产生如此剧烈的气候变化呢?
因为地球的成分构造。
不光女人是水做的,地球也是水做的。
占地球表面积五分之四的海洋和湖泊河流不仅仅哺育着人类,还给人类提供了生存必要条件里面的另一项关键:防止温度剧烈波动的气候调节功能。
一个星球如果中午80度,半夜零下80度,那它什么生命都不可能诞生的。
啥生命体都得让这温差给玩死。
下面要引出初中物理时的一个概念。
比热容。
还记得这张图吗?
红框里的是比热容,就是每公斤该物质上升1度所需要的消耗的能量。
让水上升1度的能量,足以把金子烤成30多度。
水的比热容属性意味着它上升1度所吸收的能量是非常高的,相应的水下降1度所放出的能量也是非常高的。
地球这个水球的伟大之处也就体现出来了,无论你太阳升起还是降落,地球上的温度并不会出现多么巨大的落差。
你升起,我吸热给你降温;你落下,我放热释放温暖。
你太阳在与不在,我就在那里,不冷不热。
所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放在很多维度去品都是极有味道的。
当全球气温下降1度的时候,实际上说明整个世界上的水体已经释放出了极其巨大的能量去平衡世界的温度,但仍然无可奈何的整体降低了1度。
小冰期的到来将地球的能量存款挖走了一大块。
而且如果你再细分析,这背后还有一个被忽视的非常恐怖的巨大隐藏层面——
就是世界整体温度降低1度的感受认知里,很可能沿海和南方的感觉并不明显,但到了内陆草原却有可能是温度降低高达十几度的地狱般的恐怖严冬!
因为内陆面积小,海洋面积大,而且内陆和草原是远离湖泊和海洋的,并没有巨大的水体去调节温度。
一般来讲,沿海地区白天比内陆地区的温度上升要慢,夜晚温度降低也要慢,温差的变化也要少很多。
因为旁边守着大海,巨大的水量无形间调节了沿海的气候与温度。
到了草原这,由于没有巨大的水体,小冰期所导致的温度整体降低会非常显著剧烈,甚至会高达十几度的整体降温。
这也就会导致草原本就脆弱的生态因此变得更加的困难与绝望。
3 草原生态恶性循环
下面是整个小冰期时代的草原崩溃链条:
1、温度降低首先会使得草原上的冻土、冻冰增多,水蒸气大量减少。
2、然后就是降雨量减少。
3、降雨量减少和温度降低又将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存活。
4、植物的减少随后进—步加剧了降水量的减少。
生态开始陷入恶性循环。
5、随后就是旱灾。
6、草与水继续灾难式减少。
7、牛这种耗水量大的动物养起来就费劲了,马这种耗草量巨大的动物养起来就更费劲了。
这两种动物是游牧民族抵抗冬季白灾(雪灾)时的最关键战略物资(牛能踏雪开路,马能快速转移),游牧民族的抗灾能力进一步弱化了。
旱灾在对草原民族的生计带来灭顶之灾的同时还将放出另一个魔鬼。
8、蝗灾!
所谓“久旱必蝗”!
然后就是千里无生机。
为啥干旱会让蝗灾爆发呢?
因为蝗虫在产卵时有一个关键的成活条件,就是土地要干燥。
当土壤坚实,含水量在10%-20%的时候最适合蝗虫产卵。
旱灾所带来的最恐怖的衍生效应就是这种让人色变的魔鬼昆虫被批量放出来了。
铺天盖地的东亚飞蝗!
这货不仅能吃,还特么能飞!
人家可以组团的吃完这边吃那边。
飞蝗过境,寸草不生!千里赤地!饿殍千里!
小冰期的到来对于中原政权还算好说,粮食减产往往还能活,即便出了大灾往往还能逃荒,但草原上的政权却根本禁不起这个巨大的环境变化。
因为草原上的生存模式就是粗放型的,效率极低的,利用光合作用去进行能量转化的经济体。
太阳能量转化为草,草转化为牛羊,牛羊被人吃。
现在太阳一不好好上班,草就变少,能转化的牛羊就变少,人民的获得感就变少,与此同时还生出来了各种各样的灾害。
旱灾又使得光合作用中的另一个要素水变少,从而进一步导致可利用的能量降低。
随后蝗灾起来,仅有的草和作物大规模地被祸害,草原上的民族出现了恐怖的绝收。
草原民族—方面能量收入上极剧变少,另一方面维持生存的能量却急剧飙升。
过去冬天零下20度,两个羊皮袄,现在零下30度,需要三个。
过去一天吃—条羊腿就够用,现在天冷了,需要两条羊腿才能维持生存的热量。
这一进一出,草原民族就彻底完犊子了。
这回是真真正正的完犊子了,养的犊子全完了。
当无论怎样努力都活不下去的时候,草原上的民族就只能往南面去拼命了。
长城再吓人我也得跟你死磕。
因为横竖都是死,死也得当个饱死鬼!
爷跟你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