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父亲肖永平(4)突破困境 龙胜之行
忆往昔峥嵘岁月 肖军义
全灌起义失败后,一些领导成员及骨干陆续转移到灵川游击队,肖永平也回到灵川游击队。
在此期间,还通知其爱人杨慧明为游击队员们经常送饭,把做好的饭放在盆子里,盆子上盖上布并铺上草,在上面放上牛粪,趁早上天刚亮时以送肥料到田里为掩护,把饭送给在铁路边松林里等候的游击队员。
1947年10月22日晚,肖永平等36人参加了攻打九屋灵岩乡公所的战斗,从隐蔽地堡里村的白云山出发,队伍到达九屋后,迅速包围了灵岩乡公所。这次战斗未发一枪,不到半小时便结束战斗,缴获一批战利品。
打九屋之后发生了盘古岭事件,部队当晚转移到盘古岭隐蔽。灵川保安队200余人闻讯立即追踪扑向游击队。
盘古岭,又名长蛇岭,位于灵川群益乡与定江乡之间,绵延十七、八里。它的北麓在灵川甘棠火车站西边,离桂林约摸30华里。部队在北麓山脚边的一块茂密松林里隐蔽了两天。24日晚,根据秦万家的建议,部队转移到半山腰。天亮时,部队领导发现住处是离山顶约300米的一块洼地,四周树木已被砍得稀稀拉拉,不利于隐蔽,于是领导即刻将队伍撤到离该地一公里左右的茂密松林中隐蔽,只派几位战士去茅棚做早饭。因饭不够吃,党员秦万家、李荫浓、莫志高、杨庆祝和非党队员秦振又返回茅棚煮饭。敌人从山背偷摸下来,突然袭击,秦万家等四人和几个群众被敌所俘。
秦万家等四同志被俘后,受尽敌人的各种严刑拷打,始终没有向敌人屈服。1948年8月4日,国民党反动派把他们押往桂林北门刑场,我四同志视死如归英勇就义。
肖永平参加了灵川游击队的栗木岭整风学习,通过学习,坚定了斗争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
1948年元月14日,攻打金石乡公所的战斗,取得全胜后,游击队主力转移到灵川的蓝田堡。为了突破敌人在灵、义、龙、兴边界设下的包围圈,游击队特支决定,将部队主力转移到龙胜与湖南相接的80里南山去。
1月29日上午,转移中的游击队在灵川两江的黄泥坪与敌遭遇,击溃前来搜山的省保安队一个连,伤敌六名死一名。激战之后,部队依仗山高林密,甩掉了敌人向龙胜进发。在龙胜的黄江村,谢韧天副队长带领七名队员袭击一家地主,没收其粮食。当他们返队时,遇上弥天大雾而迷路,遭敌追击。负责护掩的谢韧天副队长不幸失足掉下悬崖,俸星保为救谢被龙胜县保安队击伤。谢、俸二人被敌俘后,在押送县城途中,谢韧天因伤势过重而牺牲,俸星保不久亦在龙胜官衙牺牲。其余六名队员与部队失去联络,20余天后才找到部队。
当时正值数九严寒,高寒山区经常下雨飘雪,高山上滴水成冰。加上部队自起义以来,大部分时间露宿荒山野岭、岩洞和草棚中,白天多隐蔽休息,晚上活动。风里来,雨里去,战士身无雨具,仅一套衣服,湿湿干干,补补破破。有捉不完的虱子。冬季天寒地冻,肖永平他们赤脚步行,双脚冻得红肿。由于长期游击,屡经转战,御寒物品已寥寥,肖永平他们行走在冰天雪地里,又冷又饿。但是同志们不怕艰难困苦,冒着严寒冬雨,踏着冰雪,忍饥挨饿翻山涉水,长途跋涉,连续急行军打仗,渴了就抓把雪或树枝上摘下冰条吸吮解渴充饥。在密林里和山道旁休息时,为了御寒只好五个一团,三个一伙互相用背靠着取暖。有时一个星期都没能吃上一餐饱饭,三、四天不进一粒米,同志们挖野菜、采摘野菌和野香菇、挖冬笋,无油、无盐用水煮着吃。晚上睡觉就在雪地里把雪耙开挖个小坑,把干树叶点着,为了不暴露目标被敌人发现,马上用干树叶把它蒙上,同志们挤在一起躺在尚有余温的树叶上抱枪和衣而睡。大家也毫无怨言,而且精神振作,斗志昂扬,一切行动听指挥,团结战斗。等敌人向龙胜边境合围时,乘隙突破敌人的封锁线,跳出山区,进入平原。于2月9日(除夕)晚上回到灵川中部老区雍田村寨子上。经过这次斗争的锻炼肖永平和同志们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革命情绪空前高涨,对革命更加充满信心。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前排左为唐继伦右为肖永平后排为唐善笃
③肖军义——摘自中共桂林市党史办编写的桂北游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