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个字,笔划虽少,写好很难!

中国汉字,

是记录汉语的文字。

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

便产生了书法。

书法,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被称之为汉字的书写艺术。

在其生成和发展中,

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难解难分。

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今天,

为大家介绍:

10个笔划较少却很难写的汉字!

而每个字中蕴含的哲理,

也耐人寻味。

话不多说,

接下来我们便进入正题吧!

取自欧阳询《九成宫》

虽然这个“大”字,

仅有三笔。

但每一笔都是汉字之基本:

横,

一个常见的笔画。

但是长短、轻重、走势等,

也都很有学问,

且也很讲究的。

此大字的横,

可归为中短横之类。

撇则极力向左下方送腕至力尽。

笔笔生动,强健有力。

取自欧阳询《九成宫》

该字笔划少而疏朗,

字形不宜过大,

以找准字的中心为准,

欧阳询此字挺拔而遒劲。

这个横为较短的长横,

有时也写为中横;

另外,

对于这个弯勾,

大家要注意出勾的方向。

取自褚遂良《阴符经》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

“水”字可以写程一个左右对称的图形出来,

但是那样会显得死板。

褚遂良笔下的“水”,

较有特点的便是这个捺了,

穿过了中竖,

所以不会显得不协调,

反而有种姿态美,

这也正是这个字的巧妙之处。

取自智永《楷书千字文》

“云”这个字也是属于笔画不多,

但结构很重要的单字。

“云”这个字要注意几点:

短横勿过短,长横勿过长,

短横约为长横的二分之一,

两横之间切记不要写散。

另外,

第一横与第二横的距离与“厶”的高度基本相等,

稍长一点的横属于居中位置。

末点是全字平衡的关键,勿轻,

注意角度和分量。

就像人站立脚的重要性一样。

取自赵孟頫《汲黯传》

“乃”是形斜之字。

学过书法的朋友一定知道:

凡形斜之字不能“扶正”,

“扶正”了反而重心难稳。

要因字立形,斜中求正。

另外,

一般撇的最低点略高于底部勾的最低点,

最多相平。

若撇的最低点太低的话,

撇就显长了。

取自 柳公权《神策军碑》

“之”字起笔为右点,

别看它只是小小的一点,

写好这个点后可带出牵丝,

提笔斜入笔,然后向右上挑出,

撇笔起笔高,顺着提笔的方向撇出,

出锋处不能超过提笔的起笔处;

捺为平捺,

先迎着撇笔的方向向右上方运笔,

到提笔起笔处开始向右下运笔,

最后捺尖稍下压。

取自柳公权《神策军碑》

“以”字形整体向右上斜,

但也是忌高的,

要适可而止。

第一笔竖提,

竖到位时要向左弯出、提笔向下顿再提出去;

第二笔注意要距首笔距离近一些,

第三笔顺势起笔、高扬,撇出圆弧,

最后的“点”收笔位置不要低(与左边顿笔处平齐)。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非”这个字注意不要写大了,

每一笔宜粗壮。

左侧的竖不要太长,

左边一二横抗肩,

第三横写成提笔的形式。

右侧的竖起笔高扬,

较左侧的竖略长写,

收笔比左竖稍低或者平齐,

右侧的三横注意重心都在一侧,要向下。

取自 柳公权《神策军碑》

“不”这个字是独体字,

第一横非常重要,

掌握着整个字的走势。

第二笔撇的起点在横的中间略微偏右一点,

第三笔的竖可略微往左带一点弯儿,

这笔最难,

注意和撇的交点处注意不要过多停留,

第四笔的长点要注意与撇的角度关系,

与竖的距离宜对称。

取自柳公权《神策军碑》

又一个独体字,

“日”字的难点在于横折处,

要多临帖和勤加练习。

第一笔的竖可稍细一些,

第二笔横折起笔可以不封口也可以稍稍虚接,

折下来的竖较左竖粗一些、长一些,

第三笔的横短可以与左竖实接,

稍微向上斜,

最后一笔横注意要封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