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瓷上的老光

古瓷经过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的沉淀,一路走来可谓复杂而又简单,复杂的是他与周边所处的各种不同的环境物质接触后发生了物理和化学的作用,这种变化是自然的和谐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简单的是古瓷一路走来不管经历了怎样的变化都形成了古瓷的共性老化特征--老光特征。

古瓷的变化在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古瓷釉面分子收缩吐纳运动形成的独有的皮壳,新仿瓷器没有经过足够时间的洗礼是没有皮壳的;另外一种是古瓷釉面与周边吸附杂质形成的包浆(以后文章中会谈及)。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做着运动,而古瓷釉面分子也在他的时代里做着运动,在长时间的作用下釉面分子间距收缩的越紧密致使古瓷釉面形成了漂亮的皮囊,我们称之为“皮壳”,有一句行话叫买古瓷就买他的皮壳,皮壳整体看起来珠光宝气的。古瓷的皮壳横向面收缩(毛孔越来越小,越来越深,越来越亮,越来越紧),纵向面下沉,深入胎骨,所以古瓷的青花有立体感,新仿瓷器的釉面只有平面感。

再细致的看就看古瓷的老化特征--看点光,把肉眼能看到的最直接的不需要借助放大镜就能观察的出的一点点反射光圈成一个个圆,就在这么小的范围内看点光,看一点老光是聚光的、坚挺的、内敛的、莹润的和有厚度感的,四个字总结:坚聚润厚;而新仿瓷器的点光看一点光是干的、散的和薄的,不莹润不细腻不坚挺是因为新仿瓷器釉面分子间没有经过时间的洗礼没有形成漂亮的皮壳,四个字总结:散漫干薄。

看古瓷先看釉面,看釉面先看古瓷老化特征--看老光,老光的种类有五种,是哪五种呢?一是玻璃光,二是中性光,三是哑光,四是中性偏玻璃光,五是中性偏哑光。其中古瓷老光的玻璃光最容易看,古瓷釉面冰种玻璃光的皮壳最漂亮,因为相对开门的保存较好的古瓷釉面分子经过很长时间的收缩吐纳运动才会形成玻璃质感强的釉面皮壳,明中早期以上才会形成冰种玻璃光的。古瓷皮壳的老光中性光和中性偏玻璃光看起来比较莹润细腻聚光度强,多见于清三代以前的古瓷釉面老光。而古瓷皮壳的老光中性偏哑光和哑光多见于清三代以后的,此类老光特征是古瓷釉面多有凸凹不平的像针尖一样的猪毛孔明显自然密集成一个个面,点光看起来也是坚挺的水润的和有厚度感的,由于时间短的原因使古瓷釉面分子间没有得到充分的收缩运动,从而形成了古瓷釉面颗粒状感的皮壳,以民国古瓷为多见,民国距离现代也就50年的光景,不要小瞧这50年,古瓷老光鉴定以民国为底线,古瓷的皮壳老光度强于民国的则为老,达不到民国古瓷老光标准的则为新。

请欣赏新老对比图!

古瓷的老化特征光泽是一个新概念,它的反面是新瓷釉面产生的新光。所以老化特征光泽定义为:新瓷釉面不存在的光泽特征,换而言之只有在古瓷上才能找到的光泽特征。

▲古瓷老化特征光泽

▲新瓷光泽散而干涩

凡是古瓷必有皮壳和包浆,老光是由皮壳和包浆共同作用产生,所以只要釉面上找到老化特征光泽必是古瓷。虽然推导过程通俗易懂,但这才是真正老化特征光泽鉴定古瓷依据所在。

釉面老化特征光泽用“紧、润”两个字概括,接下来笔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去观察釉面。

首先宏观看瓷器整体釉面,釉面整体光感不一致,但每个部位的光泽莹润且聚光,聚光是“紧”的一种表现。笔者谈谈这些光泽特征的成因:

古瓷釉面包浆的不一致性,导致釉面的光泽不一致这里不多赘述。

古瓷随着瓷龄的增加釉水的分子结构从无序向有序方向发展,“晶化”现象生成肉眼不可见的“微晶”和“雏晶”,加之釉面老化风化产生肉眼不可见的坑洼,釉水烧成时的气泡以及由于釉水老化形成的细小空洞,导致外界光线照射古瓷釉面时,釉水内部晶体,气泡,空洞之间反复的无规则的折射反射并吸收光波能量,宏观上看古瓷釉面光泽比新瓷莹润柔和。

▲莹润聚光,乾隆民窑精品釉面光泽

古瓷的釉面聚光绝大部分表现在包浆完好的高档古瓷上,所谓“紧皮亮釉”就是这种状态。原因有三如下:

1)材质工艺好的古瓷相对不易老化,釉面老化形成的坑洼并不是非常明显。保存环境好,釉面的包浆颗粒细腻,结构紧凑,表面光滑,为镜面反射创造条件。

▲质量好环境好,包浆细腻表面光滑

2)绝大部分古瓷表面都有曲面,由几何光学原理可知曲面的反射光线会向焦点汇聚。

▲光泽莹润内敛(拍摄于天下龙泉特展)

3)古瓷包浆和皮壳产生的“微晶”和“细小空洞”均匀分布,光在这些物质之间反复反射折射同时吸收光波能量,使形成的光斑主要以反射光为主,折射出釉面的散光被削减,从而达到聚光的效果。新瓷的釉面缺少老化的“空洞”,“微晶”,使得瓷器折射出釉面的光线散而刺眼,无法达到聚光效果。

▲紧皮亮釉,光泽集中不散并且莹润

▲光泽莹润内敛(台北故宫藏)

其次从微观观察瓷器釉面。观察古瓷釉面的极小一点(面积小到近似平面)上的反射光泽,虽然釉面坑洼不连续达不到上节说的“紧皮亮釉”的视觉效果,但是极小一点的面积依旧是皮壳和包浆共同作用的老化光泽,单看这一点反射光泽则达到“紧皮亮釉”的视觉效果,而新瓷由于折射出釉面光波能量强并且散乱使得釉面整体散场,因此古瓷釉面星点状的反射光点较新瓷清晰,其反射的光泽较新瓷坚挺紧致

▲高仿康熙青花光泽

▲康熙青花老化光泽

▲上新下老,新老对比

▲高仿龙泉洗子,戏称“新、假、破”

▲宋龙泉釉面老化光泽

▲上新下老,新老对比

古瓷随之瓷龄的增加,将会出现剥釉等老化现象,皮壳和包浆的“晶化”现象也更为明显。以晋朝的原始青瓷釉面观察便可发现“晶化”现象使釉面结晶严重,釉面闪现的晶体光泽坚挺紧致。

▲晋瓷,釉面晶体光泽明显,光泽紧致

观察古瓷的老化特征光泽是需要在一定的观察环境中,一般采光较好的室内便可,若强光直射、器物表面带水等外界环境干扰则无法辨认古瓷光泽的表现。

古瓷的老化光泽这期谈到这里,如果今天这篇文章藏友只能记住一点,笔者建议是古瓷的老化特征光泽是皮壳和包浆的表现,其主要特征是光泽紧而莹润,通过老化特征光泽可准确判断瓷器的真伪

另外,年纪越轻猪毛孔越明显,古瓷老光的光感越弱,年纪越大古瓷釉面老化的老光度越强越亮越油润和有厚度感,由点及面,老光光感强的古瓷釉面越紧密,玻璃光感越强。最低的要求,最开放的思想看瓷器,一个部位出现老光特征则一老全老,大家可以以民国瓷器老光度为底线,高于民国瓷器就是老的。瓷器新老互为背书佐证,晚清古瓷老光光泽的坚挺度一定高于民国,清三代古瓷老光光泽的坚挺度一定高于清中晚,以此类推,一旦有一环节出错就是系统性错误,理论不成立或者参考藏品有问题。

请欣赏新老对比图!

买古瓷还是要买他的珠光宝气,让我们用一组图片来说明老瓷釉面老化的珠光宝气的老光有多重要,是鉴定古瓷老化的唯一的最本质特征。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哪个釉面更漂亮,光泽更好,谢谢欣赏和随评!

任何一个品种的老瓷都有老光,这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材质老化质变形成的特有光泽,由于环境的不同,外表特征不同,它的胎,釉,料都会有所不同,但是老瓷都有它的共性。

今天上一件偏玻璃光的哥釉尊,它的釉面没有玻璃光清澈,但是比中性光来的坚挺,光泽坚挺度高,质感强,细腻莹润

它外壁的光泽,口沿部位的光泽,内壁和内底的光泽都不一致,这是旧气所造成的自然现象,也称老瓷的活光。

每一个点的反射光都聚,稍微放大一点看莹润。

内底旧气较重,趋于亚光接近。

这是一件仿品,整个光泽一致,很干

新老对比

新老对比

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0)

相关推荐

  • 带沁饕餮纹的一般老化特征和老光特征

    年龄越大的古玉它的存世量就越少:年纪越大的古玉,档次越高存世量就更少:年纪越大,档次越高,品相好的就更更少.年纪越大,越好鉴定,因为皮壳越厚,珠光宝气一般老化特征和老光特征的度越高,跟仿品区别越大.如 ...

  • 微视角:永乐鸡心碗一般老化特征和老光特征

    该件瓷器是偏亚光的老光特征,不管什么光,青花材质表面都要老化产生皮壳,从而产生一般的老化特征和老光特征. 该件瓷器是偏亚光的老光特征,不管什么光,青花材质表面都要老化产生皮壳,从而产生一般的老化特征和 ...

  • 手把手教你清代瓷器鉴定

    清代是中国由胜转衰的一朝,在瓷器质量上也可侧面反应.清三代的瓷器无论官窑还是民窑普遍优于清中晚期的瓷器.清代至今相对时间较短,有着一定的存世量,并且传世品,出土器,出土加传世都有.所以说清代瓷器的鉴定 ...

  • 微视角:细颈花鸟纹青花瓶的一般老化特征和老光特征

    该件瓷器属于传世偏玻璃光老光特征.其实真正的古瓷对行家讲来是无法可仿的,因凡仿品都没有皮壳产生的老光特征,凡古瓷都有皮壳产生的老光特征. 就拿该件青花古瓷来讲,它具有古瓷一般的本质特征老光:它具有某代 ...

  • 微视角:高古玉知了的老光特征

    行家鉴定古玉是看皮壳产生的老光特征,凡古玉都有老光特征,凡仿品都没有老光特征,这是由古玉的本质实际情况来决定的.(By最美瓷器) 行家鉴定古玉是看皮壳产生的老光特征,凡古玉都有老光特征,凡仿品都没有老 ...

  • 浅谈古瓷上的假土沁识别方法

    土沁之痕是器物入土受浸所致.土沁可分两大类:一是器表之沁,二是釉内釉下直入胎骨的沁.土沁之痕与自然界中的多色泽酸.碱.盐等土质相关.原则上宋以前一元配的器物较二元配的器物受沁严重.当然也与存放环境的墓 ...

  • 浅谈古瓷真假鉴判之瓷器釉光观测法

    瓷器承载着中国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人类生产.科学和文化艺术等许多时代信息,因此也成为历代国家和私人文物艺术品收藏的主要门类.因受高利润商业利益驱使,中国从明代早期即开始出现名贵瓷器的仿古造假.从此以后明 ...

  • 浅谈古瓷釉光鉴定的辨伪

    冬青釉最早从青瓷上演变过来,到乾隆时期烧制已经非常成熟,冬青釉青中偏黄,釉面肥厚如脂.乾隆冬青釉印泥盒的光泽微厚有莹润感,光泽密度比较紧,点的反射光有深度,点与点之间的反射光有不规则的变化,极小点聚光 ...

  • 浅谈古瓷开片的成因与鉴赏

    瓷器表面出现的裂纹或者纹路就是陶瓷开片. 从鉴定角度来讲,开片原理可以用于鉴物定器物的真伪,但是对于器物断代的参考作用却较小. "开片"产生的艺术效果开片是陶瓷烧造过程中或是历史原 ...

  • 浅谈陶瓷器上“系”的来源和特点

    现在的瓷器,用"系"的难以看见.为什么少用"系",原因很简单:如今的生活再也不需要把盛装在陶瓷器皿中的酒水.食品.杂物等吊挂起来或提移于他处. 龙山文化黑陶双系 ...

  • 浅谈如何鉴别新老瓷器(图文并茂)

    在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中,陶瓷造型既是构成陶瓷艺术的重要方面,也是陶瓷功能和装饰纹样的载体. 回顾整个陶瓷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推动陶瓷发展的首要因素是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后是科学技术和工艺技巧的进步.在 ...

  • 张利兵:浅谈临床上治疗不孕症的常用中药经典组药【推荐好文,建议保存】

    导读:临床上治疗不孕症的常用组药: 一.通管五味--白芥子.穿山甲.路路通.皂角刺.王不留行 1.白芥子 :辛温,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长于祛皮里膜外之痰.朱震亨曰:"痰在胁 ...

  • 浅谈线上教育app的功能和优点

    互联网犹如工业革命一般,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还改变了千千万万行业的运营模式,其中教育行业便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改变,以在线教育app为代表的线上教育模式逐渐取代了以课堂教育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那么开发 ...

  • 浅谈世界上各式各样的国界线

    国界又称 " 边界 " 或 " 疆界 " , 是国家实施其主权的界线 , 是分隔一国领土与它国领土 , 一国领海与它国领海或公海 ,一国领空与外层空间的界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