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引起肌肉损害怎么办?医生建议这样补,中老年人都合适
他汀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稳定动脉斑块,能降低心肌梗死、脑梗死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是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药物,但他汀也可引起肌肉损害,可能出现肌肉、肌无力等症状,服用辅酶Q10是否有效呢?接下来,专科医师将为您解析。
以冠心病、脑卒中为首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了我们的健康,它们不仅具有较高的致残风险,如心肌梗死可遗留慢性心力衰竭,脑梗死可遗留偏瘫,还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且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人数已超过癌症,成为人类死亡的首位病因,既往这些心血管疾病以老年人多见,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因此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干预应早期进行。
在药物治疗方面,他汀是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基石药物:他汀一方面可降低坏胆固醇,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轻血管狭窄;一方面可逆转斑块内的胆固醇,缩小并稳定斑块,降低破裂风险,从而可降低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事件的发生风险。
他汀虽然可使心脑血管受益,但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以肝功能异常、肌肉损害、新发糖尿病等较为常见。其中,他汀所致肌肉损害轻者仅表现为肌肉疼痛或无力,重者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甚至诱发急性肾衰竭,因此需要重点预防。
当然,对于多数患者而言,使用他汀是相对安全的,部分患者发生风险相对较高,用药期间需加强监测,主要包括:
① 大于80岁的高龄老人;
② 体型瘦小的患者;
③ 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肾病;
④ 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酗酒,或每日饮用超过1.4升的西柚汁等;
⑤ 同时服用了能增加他汀血液浓度的药物如部分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
⑥ 服用高强度他汀,我国居民使用中等强度他汀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使用大剂量他汀后,发生肌肉损害的风险会显著升高。
这些人群在使用他汀期间应警惕肌肉损害,除开观察肌肉损害的相关症状,还应监测肌酸激酶,初次服用他汀后4周左右复查,若该指标升高达5倍以上应停药观察,升高达10倍以上说明可能发生了横纹肌溶解,肌肉损害较为严重,此时肌肉中的肌红蛋白大量释放入血,随尿液排泄的过程中可堵塞肾小管,诱发急性肾衰竭;
同时细胞内储存了大量钾离子,进入血液可诱发高钾血症,重者可引起心跳骤停。
因此,他汀所致肌肉损害应引起足够重视,但他汀引起肌肉损害的病因与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为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相关研究发现,辅酶Q10的下降可能是他汀所致肌肉损害的促进因素,因此通过莱特.维健还原型辅酶Q10这类补剂有助减轻或预防他汀所致肌肉损害。
辅酶Q10广泛存在于全身多种组织,它具有改善能量代谢、减轻氧自由基所致细胞损害等作用。肌肉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能量供应不足可能会引起肌肉损害,辅酶Q10作为能量催化剂,一方面可增加肌肉的能量利用效益,减轻缺氧状态;一方面可减轻各种损害因子对肌肉的伤害。
但辅酶Q10是一种消耗品,随年龄的增加,体内辅酶Q10的含量会逐渐降低,且服用他汀的人群多为中老年人,体内辅酶Q10本以处于相对缺乏的状态,更重要的是食物来源的辅酶Q10远远不能满足人体的需求,因此部分人群在服用他汀以后,辅酶Q10进一步下降后易并发肌肉损害,因此服用他汀的人群可适量补充辅酶Q10,由于食物来源的辅酶Q10仅仅2-5毫克,而人体每日的辅酶Q10至少达到30毫克,因此可补充辅酶Q10制剂。
目前,市场上的辅酶Q10制剂有两种形式,一是氧化型(泛醌),二是还原型(即泛醇,莱特.维健还原型辅酶Q10核心成分)。二者有何区别?
前者是辅酶Q10的天然存在状态,但要想被人体利用,氧化型辅酶Q10进入人体后,需转换为还原型辅酶Q10。对于青中年人群而言,可选任意一种形式辅酶Q10,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消化吸收能力,且自身具有较强的代谢能力,可有效转换辅酶Q10;
但对中老年人而言,由于吸收能力下降且伴随代谢能力下降,还原型辅酶Q10是更好的选择。氧化型辅酶Q10又被称为泛醌,还原型辅酶Q10又被称为泛醇,部分中老年人对此存在混淆。
因此,中老年人在选择辅酶Q10时,应留意其形式,如莱特.维健还原型辅酶Q10,相比于氧化型辅酶Q10,它的吸收率约为后者的4-8倍,且在体内的生物利用率比氧化型辅酶Q10高出3倍,能更好地被中老年人所利用。
综上,他汀通过降低胆固醇,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稳定动脉斑块,可降低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但可能引起肌肉损害,尤其是大于80岁的高龄老人、体型瘦小的患者、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长期酗酒,每日饮用超过1.4升的西柚汁、同时服用了能增加他汀血液浓度的药物、服用高强度他汀等人群,更易出现肌肉损害。
他汀所致肌肉损害具体机制不清,辅酶Q10的下降可能为原因之一,因此补充辅酶Q10可减轻他汀所致肌肉损害,辅酶Q10有氧化型(泛醌)、还原型(泛醇)两种存在形式,还原型具有更好的吸收率、利用度,因此更适合消化吸收能力下降、代谢能力低下的中老年人。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在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