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与王一亭:风波即大道,尘土有至情!
吴昌硕、王一亭于六三园
在二十世纪初期的海上画坛,吴昌硕和王一亭堪称是一对双子星,他们既为湖州同乡,又亦师亦友,互相砥砺,声名非仅名震海内,更远播东瀛,以金石大写意画风开创了海派画坛的新局面,被当时人们誉之“海上双璧”。
吴昌硕(1844-1927)名俊、俊卿,字昌硕、仓石,别号缶庐、老缶、老荣,又称苦铁、大耷等,1911年署款“吴俊”,辛亥革命后写“俊卿”,七十岁以后以字行,书斋名“削觚庐”。浙江安吉人。吴昌硕少时随父读书,曾入私塾。22岁考中秀才,后又入吴大徵幕下,寄居苏州吴家多年。直至晚年迁居上海后才真正开始了职业艺术家的生涯,其诗、书、画、印四绝的艺术成就渐为世人所重,这期间除了吴昌硕自身的才艺和努力外和王一亭的鼎力相助是分不开的。王一亭(1867-1938),名震,字一亭,浙江吴兴人。他一生经历丰富,集书画家、实业家、社会活动家、慈善家、中外文化交流使者、宗教名人等多种身份于一身,其为人急公好义、乐善好施。正是拥有如此的艺术才力、经济实力和活动能力于一身,才使第二代海派画坛具备了相当的底蕴和雄迈的气魄。这样的多重身份决定了王一亭海上画坛中坚人物的地位。艺术上,王一亭没有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那样崇高的地位,但他兼画家、慈善家、艺术活动家、实业家、艺术赞助人为一的综合身份所产生的影响力,却无人可比。20世纪前期上海美术界的许多大事,如中国书画社团的勃兴,新式美术教育的发展,上海中国书画市场的繁盛,中日美术的互动,书画界展览、赈灾等社会风气的形成等等,王一亭都是倡导者、身体力行者。在王一亭的大力推介下,吴昌硕以其独特的风格,独步画坛,继而成为后期“海上画派”的领袖。
王一亭的绘画,特别是人物画,早年师从任伯年,画风相对秀逸清俊;任过世后十几年中,王在独自探索中转益多师;与吴昌硕相识后,向大写意靠拢,逐渐变得拙重强悍,并在综合任、吴两家法的探索中找到了自己的艺术定位。就画题之广博言,王近于任而超迈吴;就笔墨风格言,则近于吴而远离了任。其人物画尤可注意者,是取材底层刻画人生诸相、多喻示因果业报之卷轴册页,合诗文书画为一,又靠近了吴。王一亭还喜画历史人物、神话人物、古代名士如老子、孔子、苏武、陶潜、钟馗、二十四孝人物等,尤勤于以画礼佛,自言50岁后每日画一佛像。概言之,王一亭的书画,都传递着一个现代商业巨子对传统文化的热忱与敬畏之心。而其急就章式大写意,下笔疾如风雨,求其大势而不特究其细节,即使流于荒率,亦不在意。吴昌硕79岁时,曾为王一亭撰写了一幅对联,文为:'风波即大道,尘土有至情',此语表面意思虽是为王一亭崇拜禅宗所写,言中也甚是寄托了他们在尘世间所建立的'至情'。
吴昌硕和王一亭之间有着多年的友谊,二人不仅在艺术上互相影响,而且在生活上也是知交。虽然从未行拜师礼,但王一亭对吴昌硕始终恭恭敬敬地执弟子礼。吴昌硕也完全把王一亭当作自家人,将自己的一部分润资交由王一亭保管。王一亭又将这笔钱用于商业或金融上的投资,并将回报数计于吴昌硕名下。所以,王一亭实际上也担当起了吴昌硕“经纪人”的角色。
吴昌硕、王一亭先后逝世于民国时期,但他们的艺术生命至今不衰。吴昌硕是近百年大写意绘画最有影响的画家,承其“重、拙、大”画风,吴昌硕本人被列为“20世纪传统四大家”之一。而被画坛重新发现认知的王一亭,其独具一格的写意人物画,他对振兴中国画作出的卓越贡献,势必成为繁荣上海文化的精神资源。这对双子星以璀璨的光芒照亮了海上画坛的上空,星光所被,泽耀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