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就是比《中国机长》更好看!你服不服?

随着《双子杀手》《航海王:狂热行动》和《沉睡魔咒2》的上映,国庆档电影大战差不多算是将淡出电影院。而三部主要竞争电影中,《攀登者》目前票房刚过十亿,相比《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各自破了25亿的票房,实在差了不少。
但是,作为一个把三部电影都看完了的观众来说,我可以负责地告诉你,其实《攀登者》其实比《中国机长》更好看。为啥呢?我来说道说道。
其实吧,《中国机长》也不差,因为当时发生的真实事件,成了热门新闻,全国人都关注。所以拍成电影关注度也是挺高的。但是正是因为过于真实,在改编的时候,故事本身动得不大,导致像是看纪录片儿。甚至有人说,完全就是一部川航的宣传片儿。
说宣传片儿有点过了,毕竟整个过程还是很惊险刺激的,机组人员的责任、担当和临危处置,也值得点赞。问题在于,整个电影,把过多的时间花在了点赞上,使故事性不强。特别是后半程,全是鲜花和掌声,真的像一个纪录片儿……
反过来,《攀登者》其实也是改编自真实的故事,中国登山队两次艰难登上珠穆朗玛峰,不但实现个人梦想和价值,也为国争光了。而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等人的表演,说不上最好,但都是表现出相当水平的。
但是,因为这个故事的跨度非常长,参与人员众多。所以在故事的呈现上,显得更为曲折。从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成为世界首次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这当时,被认为是不可完成的任务。而时隔十五年之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带着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向珠穆朗玛峰发起冲顶……
两次登顶,时间跨度长,可以说占据了主角们整整一生中最好的时光,所以命运感也是十足的。电影中,加入了方五洲和气象学家徐缨,李国梁和黑牡丹的感情线,使整个充满英雄主义和爱国热情的故事,有了个人的情感迸发,显得更柔软,也更充满命运感。
有人认为感情线是多余的,我是觉得,可能大家对英雄,或者说一个正常的人生,有太多误解。像这种时间跨度极长的极限故事,没有感情情,除了故事不好看,还有很大可能变成口号片儿,人物形象的立体感也会大打折扣。只有把个人的命运和情感,放在大的时代洪流中,才能真正打动人。
同样,作为一部登山冒险题材的电影,画面是相当惊险的。特别是登山队在遭遇强暴风和雪崩时,如何团结一致,彼此支持,又能果断作为,都是值得称赞的。在场面特效表现方面,水平也是相当高的。而这样的场面,还不止出现一次。
而在《中国机长》中,对飞机挡风玻璃破裂,副驾半个身子被吸出机身时,确实是很惊险的。但是纯粹从场面上来说,时间还是太短。以至于电影中不得不加了穿越雷电云的戏。纯从观感上来说,刺激场面还是太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中国机长》后半程全部都是点赞鼓掌,显得很冗长的原因吧。
其实,两部电影,一部是空难片,一部是登山冒险片,各有各的特点。《中国机长》的故事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所以很惊险,但因为新闻报道而众人皆知,电影给人的惊险感比较少。而《攀登者》中的登山故事,除了个人原因,总体上背后是国家的支持,所以显得厚重一些。加上这类故事普通观众了解比较少,大家进电影院后,就会有“陌生感”和“异质感”,看完电影增长了很多的知识,了解了很多不了解的故事,收获感就会比较明显。
最后想说的是,从电影观感来说,《攀登者》确实比《中国机长》更好看。但是,并不意味着我认为《中国机长》不好。毕竟,国庆大假三部电影在各自的方向上都有突破,所以在口碑和票房上都收获颇丰,说明观众对电影的认可度还是非常高的。
三部电影,你都看过了吗?来聊一聊……

新书|阅读|电影|影评|吐槽

评荐新书

吐槽新电影

来稿:19210247@qq.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