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禅人注意的十二种事项(鼎然)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0LzMwMTEvMjIxMTQyNzUwXzFfMjAyMTA0MzAxMTAyMTU0NDQ=.jpg)
饮食切忌增欲的食物
譬如:葱、蒜、韭菜、肉食以及含蛋白质,脂肪丰富的有机沉淀饮料等。这些增欲的饮食,可以刺激人的内分泌,使腺体发生变化,促使欲望的生起。人就容易变得愚笨、昏沉、困乏等。不仅仅影响坐禅,而且易诱发业障浮现,难以入定。
切莫于坐中胡思乱想
习禅之人,理应保持心态平和,柔顺,百物不思(不住),既然坐,犹如磐石,纹丝不动。身纹丝不动,心纹丝不动。若于坐中,妄想纷飞,不善觉察,不善消融,则跟着妄想到处乱跑,这样,既是放纵自心。不仅仅不能入定,而且诱发业习参与其中,浮动烦躁,念想错乱,易诱发幻觉,被“坐魔”所牵。则出现:感觉有人整天与自己说话;在昏沉中,以为自己游弋于虚空,如坐飞机一样的舒服;身体突然腾空而立,轻如鸿毛,随意飞翔,误以为是神识现行,乐极生狂,堕于狂魔;于坐中,忽明忽暗地出现所谓的业鬼,向自己讨债,则恐惧焦虑,急噪疲软。神经出现一系列的错乱,疑神疑鬼,颠倒生活;或梦见所谓的佛菩萨,给自己讲法,给自己授记,给自己指引,误以为是真实的,则乐极生狂,入昏沉定中,不明幻力的作用,则出昏沉定后,妄想纷飞,到处炫耀,造无量业等等由幻力产生的幻觉浮想,皆是于坐中,追求感应,胡思乱想所造。若不善觉,不善消融,则轻者神经萎靡不振,精神昏沉,疲乏无力,影响工作,也影响家庭。整天自闭室内,神经恍惚,这种现象,则又增加了业障,又增加了愚昧相。重则神经错乱,幻觉常生,见人就哭或笑。见人就肆无忌惮地狂说某某前世是何等形态,或丝毫不掩盖说自己天眼已开等无知杂乱之语。把自己当作佛或菩萨的化身等愚痴颠倒想,则又增加了愚痴业,因果成熟,自然受报。
于坐中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坐禅人,在上坐后,理应用厚一点的东西盖住自己的双腿,免得着谅,老时得风湿病。打坐本是自在的事情,若方法不当,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则又给自己增加了新的业障,新的禅病。于坐中,端身正意,保持呼吸顺畅,坐姿不正,则气脉流动不均匀,易出现“气囊”,停留在某个部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有的甚至出现口臭、头疼、耳鸣、浑身抽搐或痉挛。严重时,出现骨盆两侧酸痛,中枢神经系统紊乱,产生幻觉,或跌倒等现象。皆是坐姿不正,气脉杂乱,不仅刺激四肢神经,而且也刺激大脑神经。在下坐时,千万不要用力放腿,理应先用双手揉搓四肢,身体,面部,头部等部位,使其回复正常机能。下坐时,慢慢放开双腿,并不断揉搓双腿以及脚部,停留三到五分钟,就可以下坐了。若猛烈下坐,则出现双腿静脉损伤,一旦损伤,下次再打坐,则很难上坐。
于坐中“放空”自心
于坐中,无论结印,还是持咒,或蒙自己的头部或闭眼或燃香或默诵佛号等,都是形式上的坐前基础。真真上坐,则一定要“放空”自心。什么是放空?放者,不执着一切念想。空者,不住身心生起的任何变化。安住内在的那个“本我”,本我不动,我则不动。本我不垢,我则不垢。本我不生,我则不生。本我不随念而有生有灭,我则也不随念而有生有灭。说简单些,就是我们常说的:佛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犹如本我本无动摇,我则也无动摇。本我清净无染,我则清净无染,本我湛明寂然,我则也湛明寂然。无论内在妄想起落,本我不曾起落,我也不曾起落。这样不断觉照,则功夫娴熟,入定不难。何为入定?估计绝大多数人未曾明白。入定者,既是入于本我之性,则有慧光浮现,此慧光朗照本心,则为慧体,既是法身佛。入于法身佛位,既是正入定,非是所谓的“入定”。说白了,入定,就是证得寂灭法,是为入正位法身佛。在未入正位前,皆是幻定,非是正定。入于幻定中,有任何所谓的感应出现,皆是幻力操纵,并非正定,希望某些所谓已经证得神通的人,擦亮自己的眼睛,好好审视一下,莫要到处蛊惑大众,造无量业。入正位法身佛前,理应经历以下过程:先透色身(外尘内伏,身体变化等色法尘),再灭身心(身心之苦);后入空(破身见),得寂然;再起用净识(破人我),入不用出(自在定);再起用觉性(清净觉相),照内识,破法执(破有想非想等微细法),得寂灭(灭尽定)。才可寂灭现前,入于正位(法身佛)。对于种性(菩萨根基)人而言,可借助前五根(成所作智),直接入正位(大圆境智),既是我们所说的五八果上成。对于中下根人可在六识(妙观察智)与七识(平等性智)上,既是我们所说的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为修顿悟法之人。六七因,为修唯识宗,中观,等三论,密宗,四念处等人。而闻思修,统领顿渐,可圆通一切,得圆通智,为念佛人,诵经人,持咒人所修。在这里,鼎然不作详细解答,望读者谅解。
于坐前必须发愿、增信、助道
上坐前,一定要发愿。发什么愿?发无住愿。譬如:于坐前,默说:我今上坐,理应不思善,也不思恶,一起都不思,惟我心中明上坐,光明透彻照我心。无心无形也无相,大千世间无所有,通体虚妄我何得。什么是增信?譬如:于坐前,默说:佛祖初坐菩提下,发誓一定要觉悟。若不觉悟永不下,宁可舍身落悬崖。我今上坐也如此,夫为修道何足希,身心世界无所恋。若不觉悟愧于佛,今愿诸佛加持我。什么是助道:譬如:上坐前,默说:众生迷茫落苦海,我今修行为众生。若能成道度众生,今我舍身也舍命。
于坐中,保持身正、口寂、意净
坐禅中,身正而不倾斜、摇动、伸缩;身正,气顺;气顺,心平;心平,体安然。口保持寂然,口寂,声宁,心稳;意清净,心则净,不易散乱,为入定打基础。身正,则色正;口寂,则心纯;意净,则法净;身口意清净,则本心佛自显;身口意不清净,则本心佛自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身口意清净,是名佛出世。身口意不清净,是名佛灭度。
以下还有六种需要在坐禅中注意的事项:
起念莫作念 念浮莫沉寂
坐观不观坐 入空莫用力
妄来莫散乱 意枯莫懈怠
有时间,鼎然再接着续!
以上在坐禅中理应注意的十二种事项,是最基本的,最理应需要注意的,也是入正定前必须遵循的。至于特殊情况,则特殊处理。在这里,鼎然不列举坐禅中不同的人,出现的不同特殊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