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将军”—大黄

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别名众多。就其性而言,因能推陈出新,有锐不可当之势,古人誉为“将军”。四川大黄产量较大,故又称“川军”。从其状而言,断面棕黄色或红棕色,有类似白色菱形的网状纹理,排列整齐,极似断面的织锦者,称锦纹大黄,或简称“锦纹”。

如果想更加详细的了解大黄,就随小编一起往下看吧~

植物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生用或制用。

形态特征

掌叶大黄

根茎:根茎粗壮。

叶:叶先端窄渐尖或窄尖,基部近心形,常掌状半5裂,每大裂片羽裂成窄三角形小裂片,基脉5,上面被乳突,下面及边缘密被毛,叶柄与叶近等长,密被乳突。茎生叶向上渐小,柄渐短;托叶鞘长达15厘米,粗糙。

花:圆锥花序,分枝聚拢,密被粗毛;花梗长2-2.5毫米,中部以下具关节;花被片6,常紫红色或黄白色,外3片较窄小,内3片宽椭圆形或近圆形,长1-1.5毫米;雄蕊9,内藏;花盘与花丝基部粘连;花柱稍反曲,柱头头状。

果:瘦果长圆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8-9毫米,径7-7.5毫米,两端均凹下,翅宽约2.5毫米,纵脉近翅缘。

种子:种子宽卵形,褐黑色。

唐古特大黄

又名鸡爪大黄。其植物形态与掌叶大黄极相似,主要区别为:叶片深裂,裂片常呈三角状披针形或狭线形,裂片窄长。花序分枝紧密,向上直,紧贴干茎。

药用大黄

本种与上两种的主要不同点是:

基生叶5浅裂,浅裂片呈大齿形或宽三角形;托叶鞘膜质,较透明,上有短毛。

花较大,淡黄绿色,花蕾椭圆形。

产地

青海、甘肃产品多为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四川、云南多为药用大黄。

性 状 鉴 别

大黄由于品种、产地、生长条件及加工方式的不同,在历史上品种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西宁大黄  一般指青海及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野生品(现有栽培品),因最初集散于西宁,故称“西宁大黄”,常加工成蛋吉、片吉、中吉、苏吉、水根。质坚实,断面红白相间(俗称“槟榔碴”),纹理清晰,“星点”散列。气清香,味苦微涩。为大黄中的优品,属道地药材。

铨水大黄  一般指甘肃礼县、岷县、宕昌、武都等县所产的栽培品,加工亦分蛋吉、片吉、中吉、苏吉等规格,均去净外皮,表面黄褐色,质坚实,断面“槟榔碴”、“星点”较明显,气清香,味微苦涩。尤以礼县铨水镇的产品质坚实,红度好,是大黄中的优品,主供出口。

凉州大黄  一般指甘肃武威(凉州)、张掖(甘州)、永登及河西地区的野生品。根及根茎呈不规则块状,似狗头,又称“狗头大黄”,或纵切成瓣,似牛舌头或鞋底状,又称“牛舌头大黄”或“鞋底大黄”。本品不去外皮,表面呈黑褐色,具横皱及纵沟。质坚实,断面槟榔碴,纹理较混乱。气清香,味甘苦,嚼之有沙粒感,粘牙。此为大黄之珍品。可惜自20世纪40年代初已少见。

雅黄  一般指四川甘孜、阿坝、凉山,各自治州及雅安及云南北部山区的野生品。一般多切成短段,干后中间向内凹陷呈马蹄形,俗称“马蹄大黄”。去净外皮者,表面呈黄绿色,质较坚重或松泡;断面呈黄绿色或暗黄色,不具槟榔碴纹理。若不去外皮者,表面呈棕褐色,有皱纹,质轻泡,气微,味苦。品质较次,北京地区一向不用。

临床炮制

自汉《金匮玉函经》始用“炮”法开始,经历代医药学家不断实践,创立的炮制工艺至少有22种之多。目前临床中常用的大黄炮制品有生品、酒炙、酒蒸、制炭四种。

生大黄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档,洗净,略浸,捞出,淋润至透,切厚片,晾干或低温干燥。

酒大黄  取净大黄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文火炒干为度。

熟大黄  取净大黄片,用黄酒拌匀,闷约1~2小时,至酒被吸尽,装入炖药罐或适宜容器内,盖严,隔水炖24~32小时,或置木瓶内蒸至内外均呈黑色为度,取出晒干。

大黄炭  取净大黄片, 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深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生大黄泻下力较强,欲攻下宜生用。酒制大黄,又称酒军、熟军,泻下清热之力缓和,然活血作用较好,瘀血证及不宜攻下者适用。大黄炭,多用于出血证。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主治:

大黄为泻下通便之良药,凡实积便秘,每用为主药。大黄除了驱除肠道积滞外,还能祛除瘀、水、湿、痰等病理产物。

大黄的泻火作用,一则赖其苦寒之性以清泄火邪,同时通过泻下,使火有下泄之途。故火邪内盛而大便秘结者,应为首选;即使无便秘者亦可应用。

大黄的泻下作用的峻缓,与配伍、用量、炮制、剂型、和煎法等诸多因素有关。明张介宾曰“大黄欲速者生用,泡汤便吞;欲缓者熟用,和药煎服。气虚同以人参,名黄龙汤;血虚同以当归,名玉烛散。佐以甘草、桔梗,可缓其行;佐以芒硝、厚朴,益助其锐。用之多寡,酌人实虚。假实误用,与鸩相类。”

用法用量:3~15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 研末敷于患处。

使用禁忌:

本品为峻烈攻下之品,易伤正气,如非实证,不易妄用;且性味苦寨,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

本品性沉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孕妇、月经期、哺乳期慎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如意金黄散

处方:天花粉320克、黄柏160克、大黄160克、姜黄160克、白芷160克、厚朴64克、陈皮64克、甘草64克、苍术64克、生南星64克。

制法:粉碎后混合均匀,密封瓶装备用。

主治:消肿止痛。用于痈疖肿痛,湿痰流注,跌扑损伤,急性淋巴结炎、乳腺炎。还可用于静脉炎、输液液体漏于血管外所引起的红肿疼痛,局部外敷。

用法:红肿热痛,用清茶调敷患处。漫肿无头用醋或葱酒调敷,一日数次。

本 草 摘 要

《神农本草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本草纲目》“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漓,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药品化义》“大黄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力,故号将军。专攻心腹胀满,胸胃蓄热,积聚痰实,便结瘀血,女人经闭。”

拓展阅读: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1993.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088

[3] 陈虎彪,赵中振.中药材鉴定图典[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0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