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这样忙碌,自己想要的结果是什么?是否达成了心中的目标呢
十八点:专注灵魂世界心理成长
最近这一段时间,我总是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每天都这样忙碌,最后所想要的结果是什么呢?关键是这样的忙碌没有让自己发生有质量的改变,虽然是有一点点进步,但总感觉进步不大。甚至总是有一种感觉:自己在某一个圈子里面打转,想要伸出头看一看外面的天空,又给缩回来了。
这种感觉把我拉回到了曾经读书的那个时期,在那个时期明显能够感觉到:不少的同学都在认认真真刷题,并且在习题本上写得过程是满满的。但是最后发现考试的时候就是不行,虽然平时很勤奋、很努力,但是在考试的时候,一些核心的东西自己就是没有掌握。一个环节没有掌握透,结局可想而知。
后来反思了当时的那一种行为,只不过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弥补自己内心的慌张罢了。反观那些平时喜欢发呆的同学,他们的成绩考得还挺好的,也没有看到他们做了多少本的习题集,平时该玩耍就玩耍,甚至玩耍的时间比别人都要多,但考得就是特别好。不知道其中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后来偶然一次机会,自己在读大学期间,碰到一道题不会,于是就坐在那边苦思冥想,突然想了半个小时,经过原理的还原,经过定理的验证,自己把那道题彻底弄懂了,甚至是遇到类似相关的题,自己都会,有一种触类旁通的感觉。
就在那一刻,自己感觉开窍了,对于在高中时期刷题的行为,却没有获得高分做了一个反思。自己真正用在思考的时间上很少,只不过就想赶快做完就好,对于是否真正意义上的正确,并没有过多去验证。而那些发呆的同学,其实别人正在思考,思考解题思路和原理,这样就形成一种习惯,当考试的时候,自己也会这样去思考,从而获得高分。
那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但是一年忙到头,最后自己也没有忙到啥,甚至还有可能欠了一屁股债呢。我们只不过用这种忙碌证明自己在活着,证明自己是在工作的,但是没有去思考,自己未来人生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一点自己没有去想过,所以就会造就自己的目光短浅。
人们都说35岁是人生的一个中年危机,的确如此,在这样的年龄阶段,自己遇到的各种压力接踵而至,自己需要去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有很多,上有老下有小,每天被绑架的时间就会非常多,以至于自己无法逃脱出来,解脱出来。就被现实的骨感带着往前跑。下班开车回到家前,坐在车上好好让自己安静独处一会,享受片刻的安宁。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中年危机,以及人性的残酷考验,我们需要在平时多花一点时间去想一想反人性的东西,比如长期主义、战略思维、商业模式、人际关系等等带给自己直接性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并没有教给我们,所以需要后天的训练。
有些人说都这么大年龄了,会不会有点晚?其实只要自己真正想要改变,任何时候都是不会晚的。当自己头脑认知更换一下,自己的人生之路就会朝向另外一个方向高歌猛进。士别三日,即更当刮目相看。
在自己的舒适区,尝试把头伸出去,多在外面呆一会,自己的半径就延长了,那么自己的圈层就变得更大了。道理都是懂得,关键要看自己执行能力是如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