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敢说“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出现在秦汉时期的一句话,就让现代人无法理解,这段话是这样说的:“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古代中国究竟哪来这么大的自信?这句话在现代看来,的确有点自信过头,甚至还充斥着狂妄的气息,因为在秦汉之前,世界上曾经出现了数个强大帝国,比如:亚述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孔雀帝国、塞琉古帝国等,都比秦朝要早。

有个词叫做“天圆地方”,和中世纪的外国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有些相同,当时古人对地球的认识尚不全面,对王朝有多大的疆域没有具体的概念,对疆域的划分也没有那么精细。在古人认为,除了脚下的华夏大陆,其他的地方都是没有人烟的大海或者荒漠,而且并不适合居住。有这样的认为并不能怪古人的眼界窄,因为中原王朝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如果我们对照亚洲地图就会发现,中原往东是太平洋,压根没法走。而往西过了群山连绵的昆仑山脉又是海拔非常高的青藏高原,高耸的雪山层层阻绝,也根本走不过去。转向往北虽然能走,但跨越了贝加尔湖后就是一片“极寒之地”,大家也知道西伯利亚平原很冷,想一想我国是大约南北朝时期才有了棉花传入,搁到秦汉那时候,古人是有多不怕冷才能接着走下去?最后一个方向往南,那是一望无际的原始热带森林,更是人烟罕至。

就连亚历山大打到了帕米尔高原,他最终也认为这里是世界的极东,再也没有向东打。当时谁能知道东边还有一个古代人所称的天下呢?古代统治者之所以说出那句话,还是受限于当时的环境,他们只能走遍天下的这么点地方。就像我们现在知道了全世界原来这么大。可能在很久之后,有人会嘲笑我们:“21世纪的那群人好狭隘,竟然说地球这么点地方就是全世界,太可笑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