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其实没有那么难懂,推荐几本入门书籍你一定能看懂
一说起哲学这个词,不少朋友都会觉得艰深晦涩,进而望而却步。其实,哲学是对基本和普遍问题之研究,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是让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基础之一。如果总是在哲学的大门前畏难观望,甚至绕行避开,你就失去了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与世界的机会。而且,哲学其实没有那么难懂。就像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说的那样,我们本期推荐的这九本书,每一本对你都不亚于“邂逅一本瑰丽的小说”。
哲学的确有着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对于缺乏专业训练的普通读者,除了阅读经时间洗涤依旧熠熠生辉的哲学名著,还可以通过专业人士对哲学文本的解读更好地了解哲学家们的思想。
休谟与尼采,虽然分别是十八、十九世纪的哲学家,然而他们的思想时至今日依然是人类的瑰宝。美国学者唐纳德·利文斯顿的《休谟的日常生活哲学》最大的价值,是作者将休谟的史学才能同经验论哲学思想进行了有机的关联,令人信服地指出休谟哲学作品背后的伦理指向是了解休谟思想的一把钥匙:休谟试图通过一种有限的怀疑主义,来帮助我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而尼采的哲学一经提出,便是面向未来,他在1886年出版的《善恶的彼岸》,副标题便立为“一种未来哲学的序曲”。国内著名学者、尼采研究专家孙周兴也一向倡导哲学不应盲从于古风,未来才是哲思的准星。他的《未来哲学序曲》是对尼采思想所做的一次系统的结构性解读,围绕“虚无”“谎言”“生命”三大命题,深入发掘尼采哲学的精髓。本书曾于三年前出版,此次作者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修订。
某一位哲学家的著作究竟哪些内容被我们视为是有意义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关注点以及所提出的问题。著名学者杨立华通过对中国古代十五位哲学家的哲学体系进行整体阐示与深入挖掘,让这些中国古代哲学思考不再是一些人眼里的“过去遗存”,而是塑造今天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力量。杨立华书中的每一讲不仅是对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的重估价值,更对于我们今天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极具启发意义,使得这些已经“过去了”的思想能保有恒久的生机。这本《中国哲学十五讲》,上溯先秦的孔子、老子、孟子、庄子,以时间为线,串起魏晋、两宋的先贤,直至明代的王阳明,也可以称之为一本“中国哲学简史”。
虽然吉尔·德勒兹说过“作家与作品之间鲜有关联”,然而,尼采也有如是名言:“至今所有伟大的哲学,要么是其作者的私人声明,要么就是一类未被意识到的非自愿式自传。”我们要了解一个哲学家的观念和思想,除了要去读他们的文本,还可以读他们的传记。下面推荐两本优秀的哲学家传记。
今年是法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米歇尔·福柯逝世35周年。福柯对世界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都有着极大的贡献和影响,因此从去年开始,国内出版界就兴起了一股福柯出版热,不仅是福柯的名著被大批再版,还出现了数种人物传记。说起最有名的福柯传记,当属美国学者詹姆斯·米勒的《福柯的生死爱欲》(此书在去年由世纪文景与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推出了高毅先生翻译的修订版),而这次我们推荐的却是英国学者戴维·梅西的《福柯》,这本仅200页的小书,并没有对福柯的学术成就和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也没有对普通读者设立难以逾越的“阅读门槛”,而是把目光聚焦在福柯的成长和生活上。不要担心这本书的精彩程度,因为福柯的人生已然称得上传奇,阅读这本将福柯的经历与思想融会贯通的书,一个活生生的、可信的福柯便会呈现在你面前:他是一个精明的战略家,一个时时刻刻把自己称为“与特殊阶层的知识分子不结盟”的人。
福柯去世前,得到最大的安慰莫过于之前与之交恶的法国另一位哲学巨匠德勒兹给他去了一封标志二人和解的信。而在福柯逝世后,当他的灵柩被从医院抬出来放在殡仪车的时候,德勒兹在现场朗读了福柯名著《性经验史》中《快感的享用》的一段绪论,这也被称为哲学史上的经典场景。比福柯年长一岁的德勒兹,不仅是复兴尼采运动的关键人物,更是上世纪最激动人心和最富有挑战性的思想家,他的写作涵盖了文学、艺术、精神分析、哲学、基因学、电影与社会理论,他创造了思考和写作的全新风格影响至今。不过,德勒兹的传记鲜有被翻译引入国内。这本瑞典学者芙丽达·贝克曼所著的《吉尔·德勒兹》,虽只有120页,却字字含义,精彩纷呈,称得上是迄今了解德勒兹生平与思想关系的最佳读本。不要小看本书的体量,它通过“一个孩童”“一名学徒”“一段友谊”“一次实践”“一种生命”(本书五章的题目),并没有将传主的人生“个体”表现为既定的“统一体”,此外,它除了极好地梳理了德勒兹哲学著作的演变,还考察了传主的哲学发展如何与历史、政治、哲学实践发生共振,非常高级。
除了读哲学家的传记,我们可以通过哲学家与他人的交流与激荡,进而了解哲学家的思想,毕竟,哲学之美在于思辨。《对话》是德勒兹与自己的学生、法国著名媒体人克莱尔·帕尔奈进行的哲学探讨,主要围绕着德勒兹哲学探索的主线展开了一系列“对话”,可以看作一部精简版的德勒兹哲学指南,书中德勒兹对尼采、弗洛伊德、卡夫卡、普鲁斯特等人都做了精彩而极其“德勒兹式”的点评。《一神论的影子》是中国哲学家赵汀阳与法国人类学家阿兰·乐比雄以跨文化论辩的形式,历时三年通信所成,书中收集十封信,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一神论形塑的西方思想模式及其对现代性的影响,并延伸探讨了中西文化从分化到融合的可能性。在当下的全球化语境中,西方一神论和普遍主义的结合对文化多样性越来越是一种威胁,而中国的思想传统在此困境中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是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哲学的希腊语词源有“爱智慧”之意,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哲学应被更多人理解并习之。美国学者杰伊·罗森伯格的《哲学是做出来的》是一本哲学入门书,也是一本哲学的实用手册。作者通过饶有趣味的举例与诠释,教导我们什么样的哲学思考和论证才是有效的;哲学论证的方法有哪些;面对一个哲学问题应该如何分解问题、构建论证;如何批判地阅读前人的写作和论证;如何提出自己的原创性观点、形成哲学写作等等知识与方法。而意大利著名作家、学者翁贝托·埃科虽已离世三年,他的学识与洞见却一直让我们受教获益。《康德与鸭嘴兽》是埃科生前有关认知、语言哲学、符号学的哲学论著集,也可以视作其专著《符号学理论》的补充和延伸。全书按照主题和内容分为六章,从语义学思考到哲学的基本问题,从亚里士多德到海德格尔,纷繁杂陈,无所不包。尤为特别的是,埃科从康德与鸭嘴兽的奇妙组合出发,在哲学思考中加入了轶闻趣事作为例证,比如蒙特祖玛二世“指鹿为马”的故事,大天使加百利的传说,鸭嘴兽命名的寻根溯源,海德与杰基尔故事的新版本……读来颇有趣味,使得哲学论述变得平易近人,而非让人不得其门而入,心生挫败之感。
(原载《深圳特区报》 2019-04-13,作者 蓝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