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散文】魏浩《一碗面条》

【作者简介】魏浩,四川省三台人,上世纪60年代初生人。由教而政三十余载,其文字等散见于《人民公安报》《四川日报》《四川经济日报》《绵阳日报》等刊物。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今天是“四九”的第四天,最低气温趋于零摄氏度,不到七点钟,半个城突然停电了,黑灯瞎火冷锅冷灶,就在上班的途中吃早餐吧。主意已定,冒着凛凛的寒风出了门。从家到单位,大约半个小时的路程。今天时间早,于是绕道而行,路上很少行人,街道显得冷清,这正合了我的心意。我是一个不喜欢凑热闹的人,如今的城市总是太吵,要寻一方清静甚是难得,我也学不了陶元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想来还是自己六根不净,难出红尘。走着想着,来到了樟树路,知道对面有一家叫宽板凳的面馆,直接走了进去。面馆很小,顺着墙根安了六张条桌,中间一条过道,把六张小桌均匀分开,一边三张,看上去店面宽松洁净。面店生意不是太好,两张桌子,坐了三个人,其余都是空着的。看着有人进店,老板立马上前招呼,我捡了右边的一张桌子坐了下来。对面的小孩正在点餐,小孩子四岁左右,叫了二两本店特色的“板凳面”,从其神情上看,他是这里的常客,坐姿随意、自然,与这里的环境没有陌生感。很快,老板将煮好的面条端上来,放到离小孩有一段距离的桌子中间。我正有些纳闷之时,老板随即转身给小孩递过来一只小白瓷碗,并对小孩说道,“叫你爸爸过来吃。”小孩起身离开。约一分钟的样子,小孩回到桌前,从桌上的面碗里挑出一些面条,放进自己的小白瓷碗里,高兴地吃了起来。这时,一个个头不高,依着简朴的男人径直走到小孩的对面,坐了下来。,小孩叫了一声爸爸,男人点了一下头,算是父子打过招呼了。男子将碗里的面条略略搅拌,埋头吃了起来。

父子无语。男子粗粗的吃了几口,站起来离开。大约一分钟光景,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女人走了进来,熟悉地坐在了先前男人坐的位子上,从刚才男人吃剩下的碗中夹了一些面条放进小孩的碗里,催促小孩快吃。小孩快乐的看着对面的女人。女人吃了碗中剩余的面条,站起来付了钱,再次催促孩子吃快点儿,然后转身离开。我抬头看了看一桌之隔的小男孩。干净,快乐。吃着笑着。几根面条到嘴里,很是享受。

这就是一家三口的早餐?这样的就餐方式,面店老板已相当熟悉,这个三口之家,这样三人吃着一碗面已然相当自然。

我走出面馆,环顾四周,顺着面馆一边周围有十来个门店,一半以上都还关着的,也许是因为“数九”严寒的缘故吧。开着的几个门店,除这家面馆外,不见一个顾客。这一对小夫妻,就是挨着面馆的小老板。刚才吃面的男人正倚门而立,两眼 空空地望着街上。这几年生意不好做,我也是晓得一二。听说南方好多企业关门倒闭,一些打工者陆续返乡。然而这样三人一碗面天的早餐,还是是超出我的想象的。

虽然春节将至,县城的街道恰是这瑟瑟的寒冬,见不到要热闹起来的迹象,连往年开得飞快的汽车,似乎也慢了下来。

走在上班的路上,我抬头望天,已有冬云散开,一小块蓝色的天从阴云中露了出来,是在预告今天可能放晴吗?

到了办公室,打开电脑,新闻上说,今日凌晨01时13分,青海北海州门源县附近发生6.4级左右地震。剧烈的晃动,惊吓的民众从熟睡的被窝里跑出避难。当地的气温是-20度。尚无房屋坍塌和人员伤亡的报道。我默默站起来,为青海人民祈祷。

回到座位,翻看慈善志愿者热心人士雁子前几天发给我的信息,说有一个叫小鑫的孩子,是在读高中生,一家6口,爷爷奶奶八十多了,重病缠身,妈妈早年经营一家加工作坊,不小心左手致残,全靠父亲一人在家务农支撑这个家庭,我已决定资助这个孩子完成三年的高中学业,今天更坚定了我的这个信念。

但愿经济转型升级的阵痛,有如这次门源地震一样有惊无险。面对暂时的困难,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经历者,也应该是勇敢的承担者。

大寒已过,冬云正在慢慢散开,神州大地正在酝酿一场新的春天的力量。


顾问:朱鹰 邹开歧

编辑:姚小红 洪与 杨玲


《琴泉》平台微信号:stzx12345678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