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小说】韩雪丽《邻居邻居》(十六)

【阅读悦读丨故事】石中华《临时寡妇》

文/韩雪丽

【作者简介】韩雪丽,石家庄人,热爱诗歌,有作品发表在《现代诗歌》《诗歌网》《长江诗歌》等刊物。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邻居—--分科

终于到了高二,刘文静选了文科,她心里轻松一点,分科目对她这样偏科的孩子有好处,当然数学依然是她的弱项。

田然选了理科,她和宋芙蓉虽然在一个学校,可是学校里没什么往来,不在一个班,有时候对面遇见,也不过点点头,田然本来就不爱说话,宋芙蓉在学校里,没在家里那么活泼,功课让她有些灰心,幸而还有音乐课,还有歌唱比赛,让她又活了过来。

宋芙蓉选了文科。

其实对于芙蓉来说,文理差别不太大,她都不擅长。

田然在一中,仍然是成绩优异,一直在年级前十名里,更像是一颗明星,这时候的田然气质犹为突出,她不爱化妆,不讲究打扮,可是那份淡淡的傲气,反而增加了她的美。

田然在班里,不参加那些课外活动,连运动会,也不报名,她的心思都在分数上,就是开运动会的时候,她手里拿着英语单词的小本子。时间对于她太过重要。

因为她的成绩,班主任极为呵护,大会小会的表扬,偶然田然迟到了,班主任自动忽略,有时候还会安慰田然,没事,你离得远。

三好学生是必拿的。

田然进了高二,在张兰的坚持下,退出了那个有竞争氛围的数学小班,张兰和她讲过,不要偏科,高考哪科的分数都是分。

邻居—--无奈

田然感觉能应付的过来,张芬却非常固执,她说,你上了大学再怎么样我不管,但高中三年,必须保证各科分数都出众。

施原和田然不在一个班,施原是那种理科非常的好,文科很弱,分到理科,他是欢喜的。他的总名次不如田然,但单科的数学成绩,好于田然,他依然是田然一直想要超越的目标。

田然看着施原的数学卷子,有些挫败感,不只是分数,还有施原解题的思路,那么简洁,那么自然,她叹了口气。

田然其实是相信天份的,比如施原在数学上,比如刘文静在语文,宋芙蓉的歌唱,张兰说过,人都有特长,一直让她谦虚,发现别人的优点,不要傲慢,她想,母亲的话有道理。

分科时,施原找了老师,分到了田然的班里。

他说得堂皇,有竞争对手,进步更快。

他坐到了田然的前一排,二人目光相碰的时候,都微笑了。有个竞争对手,的确很好。

田然心里也是高兴的,她正想看看施原是如何学习数学的,都知道施原爱和数学老师辩论。

果然不到三天,施原就在数学课上,把老师问得吱吱唔唔,施原是老师又恨又爱的学生,他的成绩,他的天份让人爱,可是他的大胆他的顽固让人恨。

他的理论,那些新鲜的词汇,让同学们好奇,有人起哄,有人不以为然,数学老师擦汗,说继续讲课,有些问题,课后单独探讨。老师用了探讨这个词汇,很给施原面子,施原得意的坐下来,看了田然一眼,田然的眼中有羡慕有钦佩。

施原的眼神更得意了,满脸神采。

施原的人缘非常好,和哪类学生都玩得好,他会弹吉它,会唱歌,会跳舞,会踢足球,他的日子非常的丰富。

邻居—--晚会

新年联欢会上,施原抱着吉它上台,自弹自唱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同学们掌声雷动,他的声音有些哑,其实不大适合这首歌,但是他深情而专注,反而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

班里的宣传委员叶红,走了上去,她嗓音好,她说这首歌适合对唱,她要和施原对唱,同学们起哄,施原也只好大大方方的与她对唱。

起哄的声音更大了。

田然皱眉,施原唱的时候,她感觉是音乐,现在这气氛,她感觉是儿戏。

田然低了头,神游天外。

联欢会没结束,田然就先走了,她的行动,晚来早走,班主任向来不管,班主任说,你们要有田然的成绩,你们不来上课,我都不管。

田然一个人走在清冷的街道上,天气已经很冷了,她还没穿羽绒服,去年那件有点小,新的没买呢。

田然发现,她们这一层,只有宋芙蓉永远有新衣服,永远时尚。

耳边还响着施原的歌声,原来音乐也很动人,她想了想,还是宋芙蓉唱的好。

邻居—-聊天

田然进了小区,遇见了刘文静,二人相视一笑。田然看见宋芙蓉就是点头,看见刘文静会微笑,宋芙蓉通常也点个头,就各走各的,刘文静不同,她跑过来,拉了田然,去小花园转转吧。

小花园里没有花了,这个季节,只有冬青还绿着,也绿得有些憔悴。可是两个人仍然很有兴致,刘文静说学校的事,分科后,她压力轻些。不面对物理和化学。

田然话不多,可是她爱听刘文静唠叨,刘文静的声音平和自然,有着淡淡的喜悦,田然不明白,刘文静为什么那么真心的替别人高兴,她特舍得夸赞别人,在她心中,每个人有优点,那些缺点,她都忽略了。

田然难得放松了会儿。

天黑了下来,小区里的路灯,大多不亮,二人往回走。

在楼道里遇见了宋芙蓉,今天这种联欢会,宋芙蓉肯定出风头,果然宋芙蓉很快乐,联欢会的气氛还在,她主动和田然刘文静打招呼,她衣服里总有零食,瓜子花生什么的,她一边走一边吃着。田然私下和刘文静说,这个习惯真不好,一点不淑女。

宋芙蓉抓了一把瓜子给她们,田然不接,说她不吃零食,刘文静忙接了过来,她怕宋芙蓉不高兴,果然田然的话,让宋芙蓉皱眉,幸而刘文静接了,宋芙蓉才有了面子。她哼着歌儿,走在前面。一进门就大喊,妈,我回来了。

后面的两个小姑娘对视了一下,都有些羡慕,宋芙蓉是快乐的。

邻居----快乐

宋芙蓉最近情绪挺好,父母言归于好,她自然有感觉,其实她没有感到的是,父母之间格外的客气。

宋芙蓉的功课,始终在班里后几名,不过李芬现在想开了,也不逼她,实在不行考大专,或者重读一年,这个女儿性子散慢,压力不能太大,一委屈了,就闹病,实在是养娇了。

宋芙蓉进了家门,先开了录音机听歌,这是她的习惯,一面听着歌曲,一面吃着点心,喝着水,折腾半个多小时,这才开始写作业。

田然一进家门,就回了房间写作业,她的时间非常紧,天天弄到十一点半,这是母亲的规定,不能晚过十一点半睡觉,田然好像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不感觉累,但是张兰不敢大意,她感觉女儿太过努力,也不是好事。

经常是田副厂长加班回来了,女儿还在学习,张兰定了闹钟,到了十一点半,马上休息。

隔壁的刘文静到是不能熬夜,她是十一点之前必须休息,她一过十二点,就容易闹失眠,所以干脆到十点半,收拾课本。

有时候,刘文静在阳台上,能看见田然的房间灯还亮着,她心里想,学习成绩,真是下苦功夫得来的。

西门的灯灭得很早,宋芙蓉十点就休息了,她说睡晚了,影响皮肤,容易起皱纹,这是听李芬说的。

在美容上,宋芙蓉一项以母亲的话为圣旨,已经四十多岁的李芬,脸上一点皱纹没有,皮肤保养的好。

邻居----跑步

刘文静早上醒得早,就去楼下跑步,有时候顺便带点包子油条回来,有时候,她会遇见西门的宋主任也去买早点,刘文静感觉上,这几位家长,属宋主任脾气好,对孩子们也是笑脸相迎。马老师说,宋主任是职业化成了习惯。

职业化的宋主任,在家里是宠着女儿,在外面是捧着领导。

宋主任看见刘文静跑步,就回来劝宋芙蓉早点起,也去跑跑步,宋芙蓉摇头,坚决不肯早起,她的原则是睡觉是天下第一幸福的事,晚睡早起,她是不肯的。

李芬摇头,别管她了,她就这样子,养成的习惯是雷打不动的。

宋主任放下早点,说厂子里有事,先去了。

宋主任到了办公室,马上打好开水,送到孙书记那里,其实这事根本不用他做,但他坚持自己做,送开水的时间,和孙书记闲聊几句,有什么事,孙书记也会交待他。孙书记也同时任着厂长,可是大家习惯了叫他孙书记,他也感觉这样好,他心里明白,下一任厂长,肯定不是他。

局里最近找他变过,让他在书记和厂长之间考虑,只能选一个,他马上说书记。推介了田副厂长任厂长。他心里明白,田副厂长这个人,一心抓生产,二人配合是不错的。如果外来一个,反而不好相处。

孙书记其实愿意和田副厂长这样的人打交道,省心,那位满脑子就是生产,其余的事,很少搭理。

邻居----谈话

局里正式和田副厂长谈了,田副厂长的任命下来了。

田副厂长也说了些认真工作,和孙书记好好配合的话。

这些话都是事先姚主任再三叮咛他必须表态的。

田副厂长,现在是田厂长了。

田厂长回到厂里,他的秘书和司机过来请示什么时候搬办公室,他想了想,他的东西不多,大多东西都在车间,就让他们当晚搬吧,三个人一个小时就弄清了。

孙书记第二天过来和他商议,什么时候开个全厂大会,宣布一下,田厂长想了想,不要专门开会了,还是在生产调度会上,一块说吧,我最不喜欢开会。

孙书记一笑,他心想,田还是原来的工作风格。

但有一个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田厂长的住房,按规定要增加面积,但是现在没有空余的房子。厂子里几年没有盖宿舍楼了。

孙书记提了几句,田厂长想想,好多人的住房都要解决,我的就这样吧,回头看看,什么时候有什么算吧。

孙书记点头。

邻居----住房

田厂长的住房是小三室,面积才八十平。

不过一家三口,他又经常不在家,倒感觉挺合适的。

张兰到是和他提过一次,他说,现在没有新房,旧房都有人住着,是有人面积超标,都是退休的老同志,谁敢惹他们。

张兰当然明白,她想了想,厂子里好几年没建新宿舍了,好多人有意见,你们厂办会研究研究,和局里打个报告,咱们小区也不是没空地呀。

田厂长犹豫一下,先放放吧,现在资金都在新设备上,没钱。

张兰摇摇头,你把钱都投到车间上,未必人们服气。

果然好多人找孙书记提这个事,孙书记只说让办公室和行政科牵头,先搞个调查,看一下,缺房户到底有多少,需要多大面积。

孙书记让宋主任去工会和张兰沟通一下,问问工会那边的意见。

孙书记心里明白,现在阶段,资金都在新设备上,局里就是批了报告,也不会拨款,还是要自己解决,如果现在打报告,局里批准了,就会让田厂长为难,所以报告先压一压吧。

孙书记不想在这事上,让田厂长为难,他深谙当官的艺术,对于他来说,就是让田厂长平稳过渡。

田厂长并不懂孙书记的苦心,到是宋主任明白,把话带给了张兰。

邻居----调研

调研是要做的,报上来是需求不是太大,所以再缓一缓吧。

孙书记把报告给了工会一份。

张兰看了看,心中感叹,田厂长是欠了孙书记一个人情,可惜田不知道。

可是张兰知道,不能若无其事呀,她给孙宁买了玩具,去孙家转了一圈,孙书记没在,只有吴尘在,孙宁喜欢那个布娃娃。张兰和吴尘真没什么可聊的,她太烟火气,对方太仙子气,只好简单的说了说天气,张兰就告辞了。

张兰告辞的时候,遇见马老师来给孙宁送学习材料,孙宁和马老师关系挺好,直接跑过去,没叫老师,却叫的马姨。

吴尘对马老师,到是客气了几句,对于孩子的老师, 哪怕现在不教孙宁了,她也有着家长的小心谨慎。

马老师看了看孙宁,你这孩子,是不是又挑食了,好像又瘦了,吴尘点头,这段时间不好好吃饭,是让人头痛。

马老师想了想,写了个地址,这的老中医,专看儿童胃弱的,好多孩子在那看了,效果挺好。

吴尘接了地址,轻声道谢。

孙宁想起父亲的话,从食品柜里拿出两袋奶粉,马姨,我不喝这个,你给文静姐姐吧,文静姐姐上高二了,肯定学习累吧。

吴尘忙附合着,在人情世故上,她这个母亲是不如女儿,所以和孙宁有关的事,孙书记直接和女儿说。

马老师感叹,有的女人就是命好,看吴尘,老公宠着,连女儿也这般懂事。

邻居------意见

刘师傅有个姐姐远嫁到了山西,现在突然回来找兄弟,原来她的儿子想要出国,这一大笔开销,自家人解决不了,想让帮忙解决。

当然姐姐也知道不能指望一家,在刘师傅家匆匆吃了一顿饭就回老家找别的亲戚了,但是他和兄弟说了,不能少于五千,这是最低额度了。她描绘了儿子出国留学归来的美好前景。

刘师傅当场答应,马老师阴了脸。

姐姐前脚走,马老师就开战。

三天时间,你哪弄五千块钱。

刘师傅说,把咱们的存款,都拿出来。

马老师心想,幸亏她留了点私房,存款也就四千。

马老师不同意,咱们上班十几年了,就那点钱,都给了你姐,不过是孩子出国,没钱出国在国内上学的人多了,一个小老百姓,非要挤留学大潮,太不自量力了,而且你要明白,那钱给了,就和打水漂差不多,四年之内,毕不了业,还不得,如果还想往上读,更还不了,也就是十年之内别指望。十年之后不还了,你找谁去。

刘师傅低头,道理是这样。可是这个姐姐从前待他极好,当年远嫁也是为了彩礼,那彩礼也都花到家里了。

刘师傅坚持说,我姐不容易,我不能不帮。

马老师冷笑,你姐不容易,咱们容易吗。

去年文静上一中的时候,咱们凑钱都不容易,现在为了别人,你对得起文静吗,而且你想想,文静两年后也要上大学,大学的开销可大,本地还好些,外地的呢。咱们存款不够,你和别人借钱,两三年还不起,文静上大学怎么办。人家的孩子出国,咱的孩子上大学都困难。

这话让刘师傅愣住了,他猛然想起,他还有个女儿,两年后也一样要花钱。

邻居------矛盾

刘师傅为难。

马老师的态度不好,虽然有理,但是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刘师傅摔了茶杯,必须借,我不能不管我姐。马老师反问他,你管你姐可以,我也有姐,你想过没有,如果我姐来借,你怎么办。我们总要量力而行,你告诉你姐,你一月多少工资,你花多少。我们住在城里,一水一电都是钱,一米一菜都是钱。

马老师走进刘文静的屋里,拿出刘文静的旧棉袄,让刘师傅看,这是文静的旧棉袄,前年的,今年要买新的吧,她是大孩子了,不能像从前那样,我做一件了事吧。

刘师傅深深的叹了口气。

他说,你说给多少,马老师其实一分不想给, 这个大姑子打小就和她不对眼,而且来她家,不管大人吧,总要给十多年没见的文静买点东西吧,是做姑姑的意思,可是没有。她们家刘文静没吃过大姑家一口饭,现在这位要的钱,完全是挤占了刘文静的福利。

马老师低头,一千。

刘师傅感觉太少,拿不出手。

马老师拿出算盘,算家里的最常规日常,然后说,你现在不在车间,没了夜班补助,你要明白,我当家教那点钱,可不是天天有。

马老师知道刘师傅为难,这样吧,也别让她来咱家了,她不是回村里了,我也回去,我把钱给她,我和她说明白,咱挣多少花多少,她要讲理,也明白,咱的不容易,咱是没有呀。

刘师傅一个人跑出去喝酒,喝多了,才回来。他知道马老师说的有道理,他也知道,他现在充胖子,如果把钱都给了姐姐,后面的日子不好过。

刘师傅喝了酒,就头痛,第二天起不来,只好请假。

邻居------回乡

刘师傅和马老师争取,两千吧,姐姐开次口不容易,而且当年的彩礼,大部分是花在他结婚上了。

马老师皱眉。

她看了看刘师傅头上的白发,有几根是这几天愁的。

马老师点头。

马老师回乡,自然要给自已的姐姐和婆家买点东西。

她想了想,给大姑子买了条围巾,她记得大姑子那条围巾都脱了线,掉了色,一看就是好多年的旧围巾。

马老师到了乡下,把东西放到姐姐家里,然后去找大姑子。

大姑子也老了不少,当年也是十里八乡的大美人。

马老师把围巾给了大姑子,说是他们两口子的一点心意。

马老师问借钱的情况,大姑子摇头,哪家都没有完成她的预算。

马老师语重心长的说,不是不给,都是没钱。

然后马老师拿出了两口子的工资条,让大姑子看,又给算日常的花费,米面粮油都是买,水费电费都是钱。

又说了刘文静的花费,刘文静上高中了,学习班要上,学习材料要买,过两年她要考大学,如果不理想,也要复读,算着算着,马老师也动了感情,大谈自己家不容易,刘师傅前几年为了多挣钱,大半年的上夜班,不是为了夜班补助。

大姑子愁容满面。

(图片来自于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