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熊:“南京国立美术陈列馆”之前世今生|图说

李瑞丰:邂逅塞上草原,蒙古包讲诉着游牧的故事|摄影

图文/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2017年01月19日,“江苏省美术馆建馆80周年暨陈列馆开馆系列活动”开幕式在南京举行,现场宣布,陈列馆从1月20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其后大概两个月左右,我们的老朋友苏州画家徐惠泉突然调任江苏省美术馆,成为该馆第九任馆长。9月,“第三届江苏省文华美术奖·优秀美术作品展”在省美术馆开幕,苏州美术界同仁兴高采烈兴师动众组团前往,一则观摩学习,二则会友叙旧。适逢其时,很多人慕名已久的另一个展览《出居声响——齐白石笔下的虫草世界》刚刚在陈列馆结束,将撤未撤,徐馆长旧情私谊网开一面,我们大队人马看了新馆转老馆,喜不胜收,不亦乐乎。

老馆是针对新馆而言,都在南京长江路上。2006年,江苏省美术馆新馆正式奠基开工建设一流的现代化美术博物馆,该馆被称之为老馆。其实亦就是前面新闻言指的陈列馆,准确的名称为“南京国立美术陈列馆”旧址,现在是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也就是江苏省美术馆的前身,与南京人民大会堂、南京总统府遗址相毗邻,同为中国近现代史遗址,被列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伊始,文化界名流如蔡元培、鲁迅等就开始倡议设立国家美术馆,呼吁呐喊,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美术教育家、著名画家也为之四处奔走,遥相呼应。强大的舆论积极推动,国民政府于1935年3月正式通过筹建国立美术陈列馆议案,推定于右任、孔祥熙、陈立夫、居正、孙科、褚民谊等政要在内19人组成筹备委员会,堪称阵容强大实力雄厚。从全国应征的14份设计方案中经过评选并综合了一、二、三等奖设计方案的优点,产生了国立美术陈列馆的建筑设计,值得说明的是美术馆的主楼与西侧的“国民大会堂”其实是一并设计一同施工的,在整体体现民族个性的基础上吸收国外现代建筑的手法,庄重、朴素、大方,这一相辅相成的建筑组群,也代表了民国时期的建筑艺术水平。

国立美术陈列馆于1936年建成,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主楼建筑四层,立面呈“山”字形,外形为西式风格,很是典雅,是民国建筑中新民族形式建筑的代表之一。这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美术馆,是中国美术馆事业的开端。

但此后直至新中国成立的十多年间,这里只举办过一次美术展览——1937年4月开幕的“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需要补充的是“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是1929年4月10日在上海举行的,当时展览的负责单位为国民党教育部,故而美展正式名称为“教育部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正是有了这第二次,才正式追认1929年的展览为第一次。同年12月13日,由于日本侵略者侵占南京,便停止了一切美术活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忙于内战,经济极度衰敝,根本无心关注文化建设,这座高雅的艺术殿堂因此一直备受冷落,一度甚至被挪作他用。

新中国成立后,江苏省人民政府于1954年在此基础上筹建“江苏民间工艺美术陈列室”,并于同年10月1日对外开放。1956年6月开始筹建“江苏省美术陈列馆”,逐渐恢复了这座艺术殿堂所应有的社会功能。1960年9月,江苏省美术陈列馆正式更名为“江苏省美术馆”,这也是新中国第一个建立的省级美术馆。

2016年,老馆完成了内部设施的修缮改造及使用功能的调整完善提升工程,外部环境和外立面保持了原有的民国风格,唯一象征民国建筑风格的屋檐也进行了保护,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上尽力恢复民国旧貌,充分展现了其历史的沧桑感和艺术美感。同时,也在数字安防、展厅的恒温恒湿布置方面做了改进,楼层的承重也重新做了改造。正式对公众开放后,老馆以长期陈列历史上有一定地位的美术家作品为主,现当代名家精品的临展为辅,通过高水准的展览,提升公众的审美趣味,让老馆真正成为经典美术作品展示的阵地。

当然,总投资3个亿的新馆也是弹眼落睛的建筑,相当气派,也非常现代,在长江路以南、汉府街以西、中山东路以北、中央饭店东侧所围合的区域上,占地1万平方米,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150米左右。

新馆设计方案由德国KSP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这是成立于1935年,在建筑业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的德国老牌知名国际性建筑师事务所之一,北京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也是他们的知名项目。

江苏省美术馆新馆主体建筑高24米,地上四层,地下二层,建筑面积2万7千平方米。各类大小展厅近10个,面积7000平方米,展厅面积比老馆扩大近4倍,最大的展厅1400平方米、层高8米。新馆同时还具备研究、典藏、交流、教育和艺术服务等多种功能,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新官上任的徐馆长,一方面继续着力江苏省美术馆作为一个省级龙头馆、地方馆的公益、学术研究方向与规范和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努力把老馆打造成经典的艺术博物馆。他是积极倡导“让‘逛美术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