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学:特别旅游|散文
文/王明学
【作者简介】王明学,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副秘书长、重庆市散文协会会员、重庆杂文学会会员、重庆市南岸区作协理事。1975年底开始文学创作,在省市杂志报纸上发表作品百余篇,2010年短篇小说《父亲》获《小说选刊》全国首届小说笔会三等奖;2016年长篇小说《火车司机和他的儿子》获重庆市文艺创作资助奖。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现代网络朋友圈真个是五花八门,什么新闻传播、健康保养常识、互相问好、新书介绍、产品推荐、学习心得等,信息多如牛毛,翻新又快,眼睛看了又看,看了还要想看。
然而被三次通知病危的朱老斜卧在病床上,打开手机,对其他兴趣不大,就盯那些旅游信息,选看那些旅游的风光照片,仿佛自己也跟着旅游者的脚步行进在山水之间,观赏着蓝天白云,欣赏着古镇风情,漫步在鲜花绿草之中………
事业有成的儿子和女儿,深知父亲的特别爱好,房间挂着大屏幕电视,平板电脑和手机放在老人伸手就拿到的地方。请人特制的风光旅游短片存积在电脑里,只要手指头那么一点,想看哪样的风景,想了解哪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想知道哪个朝代的名人典故,瞬间就出现在你眼前,会用停止播放键,你想看多久就看多久。看累了闭上眼睛,关了,想看的时候又可打开看。
最初,朱老确实着迷和享受了一段时间,连续地看得连吃饭喝水都忘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看的次数多了,他感觉那些景色和图片大同小异,就是那么回事,再深琢磨,仿佛差点鲜活和灵气。于是他的注意力转移到朋友圈上来了。
虽然那些朋友发的照片比不上专题片上的那些照片光鲜和靓丽,但有活力和灵气呀!因为他们站的位置随意,取景的构思简单,摄影的角度普通,或许从没考虑过特意地要表现个什么,是走到哪里看到景色好,稀奇古怪,很新鲜,端起镜头就拍。不知道怎么的,尽管拍的照片欠精致,可很接地气,真实感特强,看的人仿佛曾经去过,或者想去那个地方看看。
深夜难眠的时候,朱老脑海里突然冒出朋友在朋友圈发出的一些照片,感觉很有趣味,只是印象不全,记得不清,又立即打开收藏再看一次,如果有什么心得体会还写在照片下面,第二天得到朋友的答复,特别地开心,觉得自己虽然没和这个朋友一道旅游,但视觉有同感,心灵相通。如果碰到这个朋友很客气,朱老会向他讲自己以前浏览此地此景的情形,但又害怕讲多了,耽误别人的时间,影响下次的交谈,于是说几句后,更多的是自己回想联想。
慢慢地,朱老觉得,自己不动脚步,也可以旅游走遍天下,哪就是在大脑里旅游。把自己经历的旅游和他人介绍过的旅游融会贯通在一起,把那些画面精选出来,有机地排序。只要是高兴,想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时候,就闭上眼睛,把那些情景、画面在脑海里回放。
主要有:阳光下的雪山;阳光下的羊群;阳光下的原始森林;广袤的草原,一抹淡淡的红晕;高原的海子,高坡的飞泉;站在山顶,茫茫云海在脚下;站在山下,风吹竹林涌向天边;站在路边,戈壁滩满眼荒凉;站在风雪中,观音菩萨慈祥而温暖;站在河边,黄河壶口瀑布奔腾;站在池边,池水碧波荡漾……嘴里默念一句,眼睛立即就出现与此相对应的画面,联想自己当年去旅游时的情景,继而想到一起去旅游的同事、朋友、亲人…….
随着年龄的增大,朱老觉得自己的脑海旅游法,越来越实用,越来越有效,因此使用频率多起来。这种脑海旅游法太安逸了,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不受天气和时间人员的限制,不受随旅游团观看景点时间的约束。
比如阳光下的原始森林,心头默念到此句时,脑海里闪现的是去九寨沟旅游的情景:天蓝云薄且近,巍峨的山峰屹立着,阳光照在山顶的白雪上,反射出万道银光,离山不远的千年古树立着的,树冠枝叶稀疏,闪出寒气,倒在地上的树干青苔布满,旁边枯枝荣败叶腐臭,本想和几个朋友照相留恋,导游催抓紧快点,只好边反身回走,留下终身遗憾。
现在脑海里旅游完全是自由支配,老朱特意把朋友在九寨沟的留影,看了又看,选出个好位置,想像自己站在那里,仿佛是自己和朋友们在那里旅游留下的照片…….
朱老的特殊旅游法,很快被儿子和女儿知道,都赞扬他有创作力,希望他经常去旅游,有什么困难或者需要什么支持说就是了。朱老笑笑,说:“到时候需要什么肯定要找你们,我老得下床困难,走不出门,只有这点爱好了……
当然他不知道,儿女却清楚,和朱老患同样这种病的两个工友已经逝世半年多了,他们想:爸爸的脑海旅游法确有延年益寿作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