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介入互助养老的实践与思考

【21天新媒体运营官成长训练营】由【社工客】创始人顾正品老师亲自授课, 6年新媒体运营实践心法技能,21天倾囊相授!携手专业的助教团队,助力赋能学员成长,协助机构解决传播工作的痛点,备受业界好评! 目前第4期火热招募中, 还有3小时,早鸟票就结束了哦~

作者 | 严武强

单位|大足区福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城乡互助养老模式及特点

(一)互助养老

互助养老是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作为社区养老的补充,互助养老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帮扶与慰藉。通过发起成立互助养老协会,发起互助行为,以互助的方式解决养老问题。

借助精准评估分析需求,以数据库建立为依托,链接爱心服务商等社会资源,提供各项居家养老服务。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低成本运营和深度满足需求的互助式的系统解决方案。特别是农村,要以“互助”为核心,开展农村老人社工服务。

展开剩余94%

打破传统农村老年服务思路,不再局限于“等待式受助”,而是通过建立农村老年人之间的互助网络,逐步实现农村老年群体优势发掘,引导群体进行“参与式互助”,同时也提升老人的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

二、背景介绍

(一)村情村貌

大足区现在开展互助养老的有22个村社区。其中以铁马村为例,村内60岁以上老人近700人,占人口总数的25%,其中独居、空巢、高龄老人就有114人,老人数量较为庞大,养老服务需求明显。

他们目前基本都靠自己养老或家庭养老,生活较为困难,养老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所以,为更好满足老人需求,需要探索新的养老服务模式,而将互助式养老模式引入养老服务作为一条路径。

(二)问题简述

目前养老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压力较大,老而无休;二是空巢、失能老人逐渐增加,日常生活照料缺失;三是精神慰藉、情感需求缺乏;四是专业的养老机构和人员严重不足。

三、社工介入互助养老实践

大足区福佑社工通过探索建立长效互助机制,提出“四元互动、参与养老”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四元互动”构建“政府部门指导+社工机构引导+互助组织负责+社会力量协同”四维立体参与式互助养老服务。“参与养老”指的政府通过政策制定、资金投入、设施修建、监督评估等形式参与;社工组织通过宣传引导、服务开展、组织培育、机制搭建等形式参与;社会力量通过资金援助、物质捐赠、爱心服务等形式参与;村民通过活动参与、互助帮助等形式达到互助自助的目的。

项目主要从“互助养老阵地的打造、互助养老组织的培育、互助养老氛围的营造、重点老人的困难帮扶、互助行为的引导和影响力扩展”方面开展服务。

(一)服务理论

以社会支持理论为主导,结合“需求为本”、“资源为本”两种服务理念,以推动互助养老为目的,社工发挥纽带作用,激发各类资源优势,为老人提供社工助老、以老助老和以幼助老三层面的服务共同推动互助行为的养成、互助网络的构建和互助氛围的营造。

(二)具体内容

1.建立互助照料活动中心

互助中心可以利用社区(村)内闲置房屋、结合社区(村委)会场地等来改造,如空置小学校、厂房等。互助中心主要为村内无住房或者愿意集中居住的老人提供居住、生活之用,同时也是村内老人日间娱乐活动中心,可以为村内其他以家庭居住的老人日间活动休闲用。互助中心须挂牌(xxx(社区)村老年互助中心),并配备相关设施设备,如基本生活用具、健康设施等。

2.营造互助养老服务氛围

一是尊老敬老互助友爱养老氛围渲染。通过互助照料中心文化氛围打造、互助养老服务宣传品制作、互助养老宣传活动开展、志愿者招募等,弘扬敬老、爱老、助老、尊老社会美德,展示社区(村)老年工作成效,在社区(村)内树立尊重、关心、互助的社会风尚。

二是营造元素。营造元素主要针对互助中心环境设计,标识牌。比如设置文化墙、提示牌、“互助友爱,邻里一家亲”等口号、互助中心服务内容展示、老年人活动照片展示等。

3.开展互助养老服务内容

①细化需求,建立老人动态档案

②聚焦内容,开展身、心、社、灵四项服务

③资源动员,充实养老服务力量

4.规范服务推进管理制度

①互助中心管理制度

为保障互助中心有序运行,互助中心制定有日常活动管理制度,规范互助中心活动室的开放时间、活动的安排、活动室的使用、互助中心的责任与义务等,互助中心由社区(村)统一管理,日常派一名志愿者管理,负责日常互助中心的开放与关闭,互助中心日常活动的秩序维护,互助中心的日常清洁,用电用水管理、服务活动的时间安排等;

互助中心社工站

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互助中心的人员行为安全、物资使用安全、物资保管安全、安全责任及义务等,互助中心把“老人安全”放在第一位,着重强调防火、防盗、卫生、疾病、食品等方面;

人员行为规范等,要求日常管理人员、服务人员遵从互助中心的行为规范,着装整齐、服务态度友好,保持微笑,不收受老人物资,不差异对待老人,语言适当,行为得体,不与老人发生正面冲突,及时处理老人之间的矛盾纠纷,宣传互助中心的理念,维护好互助中心的物资与氛围等。

②四级联系人制度

结合社区管辖范围广、农村居住分散的情况,为了更好的服务高龄、独居、患病等重点老人,也推动互助式养老服务有序开展,保障服务质量,建立互助四级联系人制度。

一是联系人的组成及职能职责。一级联系人由村干部或其他选派人员担任,负责统筹互助式养老服务开展,需求整理与发布、服务记录档案资料撰写及其他应急事宜处理;二级联系人由各互助组组长担任,每位联系人负责收集自己互助组内重点老人日常走访信息、老人需求收集、服务反馈至总联系人处及其他总联系人安排的相关事宜;三级联系人为区域负责人,负责本区域内重点老人的日常走访工作并记录、服务记录表等根据需求,提供具体的互助养老服务,并向二级联系人反馈服务情况;四级联系人为亲属,主要是对接反馈老人情况,掌握老人动态,告知老人情况等。

二是联系人的作用:促进互助式养老有序开展,每级联系人有不同的职能任务,形成有序的互助帮扶运行体系;提供重点老人帮扶服务,每级联系人根据各自的职能职责,为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相关服务。

三是联系人的激励主要表现志愿服务积分按照相关规定可兑换物资与服务,按帮扶的老人数量,给予一定补贴。

③时间银行积分管理制度

建立时间银行账户,实行积分管理制度。这里时间的来源主要为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相关的养老服务,将时间存进银行账户,存进账户的时间可以转换成相应的积分,而累积到一定积分可以换取物资或服务等。往时间银行里储蓄的提供服务者可以是政府、社会、村集体经济捐赠、村民、爱心志愿者服务等。单位或集体捐赠的时间(金钱)可以作为公益积分,缓解老人的应急所需,而以个人名义存进的时间(金钱)可以用来换取相应的物资或服务。时间银行实行随存随取,定存随取,以满足老人常规或不时之需。

一是建立多层次、多样式的表彰、宣传和奖励制度,设置灵活多样又富有人性的荣誉奖项,让获奖的老年志愿者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尊重和敬佩,适度满足老年志愿者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建立互助养老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每年进行考评,根据志愿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对志愿者给予相应的星级认定,激发老年志愿者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实施积分管理制度。将每名老年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情况以积分的形式进行记录管理,根据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折算积分,定期对表现突出的老年志愿者予以宣传和表彰。通过实施老年志愿者积分管理制度,加强对老年志愿者的管理。

三是建立“时间银行”,记录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志愿者爱心,大力推广“互助服务”“服务转换”等有效形式,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老帮老”志愿者队伍中来。四是建设好相关配套制度,如《互助养老时间储蓄银行规则》、《互助养老协议》等。

可积分项目表(列举)

序号 服务分类 服务内容
1 助食 协助做饭、送饭等
2 协助买、摘菜等
3 ......
4 助卫 衣物清洗
5 物品整理
6 家用品清洗
7 房屋打扫
8 ......
9 助行 陪同外出购买物品
10 代购所需物品
11 陪同散步
12 ......
13 助医 代买药品
14 陪同看诊
15 协助治疗
16 ......
17 助情 陪伴聊天
18 陪伴唱歌、做手工、讲故事、棋牌活动等
19 为老人剪指甲、捶背、捶腿、按摩等
20 ......
21 其他 其他应急服务等

④互助超市制度

建立互助生活超市,帮助积分有效转化。“互助超市”的概念基于铁马村互助式养老模式探索而提出,相比于时间银行的概念,超市物品对于大多数老人是看得见的奖励,对其激励可能更加实在。

在这个特殊的超市里,积分是唯一受认可的“货币”, 村民通过为他人提供服务来积累积分,通过享受他人服务来消耗积分,用积分在互助超市兑换自己所需的生活物品。其实质是通过互助超市这个中介,将服务用积分来量化,实现劳动成果的延期支付,从而达到互助共济之目的。

一是参与对象。互助超市主要依托铁马村、铁马村互助养老中心而设立,因此参与者绝大多数为本村常住村民,只要有互助意愿,就可以提交加入申请,在申请表内填写自己可以提供服务的领域以及希望得到帮助的项目,以便日后归档。

二是计量媒介。在互助超市中,所有的互助活动都是出于爱心责任、基于个人能力的奉献,不存在价值的差异,只有时长的区别。因此,无论接受或提供何种服务,只按照服务时长以小时为单位计量。互助积分不存在通货膨胀,无论何时提取,享受的服务效用都以统一时数为基准。此外,互助积分的特殊之处还体现在其可以兑换实物,甚至现金。

三是资金来源。不过,为了保证其正常运转与可持续性,互助超市需要筹集资金来支付包括水电等在内的运行成本。资金来源包括对外出售互助成员手工制品抽取分成、集体经济分成、企业、基金会、政府机构等捐款与合作。

四是组织管理。村委统一管理。

⑤互助志愿者制度(包含个人与团体)

一是志愿者管理总则。志愿者是在养老站各站点登记并获得其同意,自愿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无偿服务的人员;志愿者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规范和促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是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倡导和扶持下,从社区成员多种需求出发,组建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组织网络,开展各种无偿公益服务,协助解决社区问题,倡导社区居民互助,共同推动社区建设的公益服务活动。

二是志愿者及服务对象。志愿者来源于村内老人,同时也是服务的享受者。

三是志愿者注册与管理。志愿者的管理推行注册志愿者制度。互助中心长期接纳志愿者、志愿团体的报名申请,签订《互助养老协议》,《助老公益伙伴计划》,鼓励党员、社区积极分子、爱心企业加入志愿者队伍;注册志愿者的申请程序。凭本人有效证件到村委填写注册登记表,村委志愿者组织按照志愿者的基本条件对申请人情况进行审核,对审核合格的志愿者建立志愿者档案。

四是志愿者职责、权利与义务。志愿者职责。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提供互助志愿服务;志愿者享有的权利。志愿者可接受志愿者基本知识培训、服务技能培训等;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可以优先寻求帮助解决;志愿者享有监督、建议、批评、出入志愿者组织自由的权利。

五是志愿者应当履行的义务。志愿者应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及组织各种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志愿者服务组织的形象;完成工作人员安排的服务工作等;开展志愿服务时应当注意完成规定的任务与服务记录。

六是志愿者的表彰与奖励。当月服务累计时长排名前三的积分数高的人员,可获得“互助之星”的荣誉称号,将在互助中心光荣榜进行展示,同时获得惊喜奖品。志愿团体可获得公益宣传、捐赠抵税等激励。

(5)长效机制

一是成立老年互助协会。协会由会员民主选举理事会作为其日常管理机构,理事会由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等组成,人数视村庄规模及协会总人数而定,一般一人。理事会成员应从德高望重号召力强、热心公益办事能力强、文化较高才艺强的老人中推举。

会长一般由村干部兼任,副会长在老人中选举产生,可任命一名常务副会长负责协会日常管理工作,并在其他副会长或常务理事中分别任命生活、娱乐等服务项目负责人。

协会成立后须制定章程,建立理事会制度,制定财务、人事、日常活动等管理制度。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业务上接受县级民政部门、乡政府及村委会指导和监督。

二是通过积极动员,骨干挖掘,服务带动,人才培养的方式,组建一支长效志愿服务队,比如:四级联系人,儿童志愿队,助老公益伙伴,外部资源库等,并建立成套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在前期不断服务中积累与完善,推动志愿服务队自治,并且归属于老年互助协会统一管理与指导。

三是时间银行积分机制、互助超市的持续有效运行。在前期服务中一直坚持的时间银行积分机制,互助超市激励等,在老年互助协会、村委、政府多方的支持推动下,从资金、物资等多方面支持,从而不断完善与成熟运行,保证互助养老服务的持续进行。

四、互助养老取得的成效

(一)生活方式得到转变

运用“社区、小组、个案”的服务手法为服务对象建立了多样化的平台,从交流、沟通、兴趣、关怀等方面搭建的平台扩大了老人的交际圈,包括手工朋友圈、观影朋友圈、棋牌朋友圈、书法朋友圈、舞蹈朋友圈等等,有效的缓解了老人的孤独感和无力感,为老人增添了生活乐趣,让老人的生活品质、社交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调动社区组织、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和志愿者等力量,重点向村社区老年人提供资源链接、教育培训、精神慰藉、能力提升、社会融入、文化生活等服务,用社工的服务理念和专业服务搭建互助养老平台,协助服务对象发展社会功能,实现人与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建立社区支持和社会关爱网络,调动参与互助养老积极性,提升了服务对象的幸福指数。

(二)互助意识得到提升

通过社工互助服务和活动,促进了老人们逐渐形成为助人自助的理念,帮助老人们在日常生活、行为习惯、集体活动中保持着互助意识,让他们有意识地去帮助他人共同完成生活、工作任务,有效地提高了老年人的互助意识。

(三)项目实施地

项目立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在老年社会工作中的整体优势,引导居民关注身边大小事,参与到养老、特别是互助养老当中来,培育了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互助意识。

第二,推动形成养老特色。项目发挥社会工作者引领作用,在互助养老过程中建立四级联系人制度、互助养老中心运转机制、搭建互助养老志愿者队伍等,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养老氛围特色。

宣传栏

第三,项目有效促进了大足区的对外宣传。一方面,购买专业社工服务开展互助养老服务品牌项目成为了一大优势,有利于丰富对外宣传时的内容;另一方面,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提升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社会影响力。

(四)对社会工作者

通过与居民的接触、与社区的沟通、服务的开展,使工作人员从书本回到实践,让社工重视实操能力,通过不断进行实践,使专业知识得到了提升。其次,工作人员专业敏感性得到提高,面对不同年龄层次、背景、家庭情况的居民,可以及时洞察服务对象的需求及问题。同时,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受益对象得到成长、服务活动目标达成,社工也从中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和自我认同。最后,对项目实施地的各村社区社工站的建设也具有良好的带动作用。

(五)对执行机构

社工在服务中积极培养服务对象的自助精神、互助精神,切实提高晚年生活质量,为老年人带来实际的价值和意义,居民认同社工、认可机构,为机构承接项目的成功创造了条件。同时社工积极与区各部门、街道、村社区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他们对机构的了解、信任和支持,为机构的生存和发展争取到良好的政策环境、项目保障、行政支持。最后,社工机构在进入村社区后,与社会其他组织有所合作,并有效处理好与它们的关系,为社工机构提供了潜力无限的资源拓展渠道。

五、互助养老面临的问题

(一)项目受益范围有待扩大

随着服务的持续开展,项目受益对象的群体、区域不断增多,原来主要集中在22个村社区。但是由于人员、时间和地域等原因,截至目前,项目的地域范围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项目的持续性

部分村社区居民已经熟悉掌握了互助养老的运转机制和互助内容,并很大程度上已经养成互助行为,但由于观念的转变需要慢慢引导,互助行为习惯的培养可能需要更长的周期来进行引导和培育。

六、完善互助养老模式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工作学习加强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

对宣传工作的相关知识加强学习,了解宣传的重要性、整体性与合作性,在加强理论学习后拓宽宣传的渠道,借助机构、项目点拓宽宣传渠道,深度挖掘潜在宣传渠道,进一步为项目点服务,在原有的宣传力度上,进而加强宣传力度,做到宣传无遗漏、宣传无大小、宣传有重点。

(二)合理计划资源与使用,利用已有资源挖掘新资源

合理的计划资源的来源与使用,拓展资源运用方式,加深资源方对项目的了解与认可,多方位的挖掘资源、发现资源、利用资源,通过机构与项目点的整体衔接将资源具体化,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如何学好社工实务?

“10分钟社工课”了解一下~

数十位资深社工实务经验倾囊相授,快快收下

每天10分钟,一起来充电。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探索新型的养老模式势在必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