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来处,心怀人民

文/徐欣

张连印,山西左云人,1945年1月在左云县张家场村出生。从小张连印家中生活就十分困难,那时候村里谁家日子都紧巴,但是村里人看张连印常常吃不饱,就总想办法匀碗饭给他。可以说,他是吃着百家饭、穿着百家衣长大成人的,所以他对村邻们满怀感恩,对这片生养他的土地更是充满着深深的眷恋。他曾说:“不当个好兵,对不起村里对我的培养,对不起乡亲们对我的恩情,对不起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

于是在1964年,张连印入伍,在部队里,他更加努力训练,入伍第一年获评“五好战士”“技术能手”,第二年入党,第三年提干当排长,第四年当副连长,第五年当指导员。在党的培养下,经过部队的淬炼,他从普普通通的放牛娃,成长为军队高级干部,最后在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这个岗位上光荣退休。他为什么放着优渥舒适的退休生活不去享受反而选择翻山挖坑、挑土种树,面对烈日当空和寒风凛冽呢?那是因为他始终挂念家乡,想回乡为家乡的建设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为了回报家乡,他奉献了自己的金钱和精力,着力解决左云县的风沙难题。

退役过后,他就决定在距首都400多公里的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村,开辟了一片崭新的战场。2003年10月,张连印带着妻子,义无反顾地回到老家,开始了他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新战斗。他不懂得植树造林的相关知识,他就学习请教专业人士。他先后20多次到县、市、省林业部门,咨询专家,学习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知识和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的办法,并请省林业勘测设计院的有关专家,现地勘查设计,制定出了《张家场生态园林村建设总体规划》。2004年春季开始,张连印就着手修路、通电、打井、修渠、平整土地、育苗,为大规模植树做准备。没想到这些工程项目很快就花光了张连印30多万元积蓄。他只好向儿女们求援,之后张连印又不辞辛劳,走访部队的老战友,跑遍有关单位和金融部门,向多方面寻求支持帮助,最终才解决了资金问题。

面对有些村民说他种树是为了挣大钱的质疑声,他听到了也不解释。张连印与乡村两级签订了造林绿化合同,并作出承诺:“不要林权,不要地权,退耕还林的补助全部交给村民,生态建设成果无偿交还集体。他想方设法带动乡亲们增收,优先吸纳贫困村民在基地务工,在脱贫攻坚最吃紧的关键时期,帮助26人年人均增收6000元。他还免费为种植户提供幼苗、开展技术培训,鼓励大家自建苗圃,拓宽致富渠道。

为了回报家乡,他奉献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半生都扑在了种树上。

我们大家都没想到,这个依然奋战在植树一线的“老兵”竟然是一个肺癌患者。2011年,得知自己身患肺癌,张连印只说了句“冷静面对,科学治疗”。因为怕耽误了种树,手术后的张连印实在等不及,第二年正月就拉着妻子回乡了。他曾说:“我是一名党员、一个军人,退休后身体还行,做点社会需要、家乡需要的事,是我的本分。”“要是我不回来,这摊事就散了。”他压根儿没有想过自己的身体,满脑子都是种树。左云县的绿荫不断扩大,他体内的癌细胞也在疯狂生长。2014年,他的肺癌出现骨转移。这次,住院一个月后,他又一次回乡种树了。面对病魔,张连印却坚定地说:“癌症要科学治疗,种树也要坚持到底。”如今,已经76岁高龄的他依旧坚持在植树一线,用生命来践行党对人民的誓言。

他退休18年来,他带领乡亲们已为家乡种下205万株樟子松。这些树在村子的北梁上,挺拔生长,漫山遍野。他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功成必定有我”的作为,为家乡生态环境改善和京津风沙源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听那鸟叫虫鸣,是对“绿化将军”的高歌;看那绿浪滚滚奔腾,是对“绿化将军”的感恩;收获人民喜气洋洋的笑脸,是对心怀人民的“绿化将军”最好的奖赏。

在2021年10月14日,张连印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他确是吾辈青年之楷模!

且看他戎马一生,本可以选择安度晚年,却疲劳奔波,倾尽所有,为家乡建起了一道造福百姓的“绿色长城”。他不曾忘记自己是左云县的一个放牛娃,他不曾忘记家乡邻里的恩情,他不曾忘记入党宣誓时的铮铮誓言,他不惧艰难险滩,不怕功亏一篑,不拍牺牲奉献,始终奋战在为国为民战场的第一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