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势与动作背后的隐情——认识自己【文字整理稿】

大家已经知道了,我是临床医生,还是中医,又是搞康复的,而为我们搭建这次平台的是怀众心理,或许会有人感到奇怪,黄老师你到底是做什么的?这次课到底是什么课?

我先不去揭示谜底。

黄翠立老师

我成为今天的我,除了我主任医师的身份、跟我是中医、做康复专业、学习传统太极拳有关系,更是因为我参加了国内第一届、四年制的费登奎斯师资认证培训有关。

我现在是国内第一批获得国际认证的可以教授费登奎斯动中觉察的老师,也是国内第一个把费登奎斯引入医学临床工作的医生。

费登奎斯把我既往的这些经历整合在了一起,使我在临床工作中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发生了更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使我的患者深深受益;另一方面,它使我个人生活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无论是身体还是心态,还有我的家庭关系更和谐更美好,也感觉到每天生活的是如此美好和幸福。

我的体会是,医学相关的专业人士可以用来提高专业技能;普通大众,费登奎斯可以带给你惊喜,减轻病痛,放松身心,让你活出真正的自我。

这次课的前半部分我讲两个我的案例,大家就当做听故事好 了,我尽量用讲故事的语气给大家讲,体会下这样轻松的氛围下上课的感觉。在讲案例的过程中,我会穿插一部分理论的部分。

课程的后半部分会是一节迷你ATM,就是动中觉察,是费登奎斯团体课的教学形式。

这部分大家最好躺在床上,床不能太软,那种席梦思之类的就不合适,海绵的那种也不合适,稍微硬一点的比较好,或者找个垫子铺在地上。没准备好的同学抓紧时间去准备了。

大家看过我的简历会知道,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费登奎斯老师。

学生中一部分会是做康复的、医学临床的;一部分是做心理的;一部分是关注自我成长的;还有一部分是想改善健康的。

实际上,费登奎斯课程对所有人都适合。还没有哪一个方法、哪一门课程能跟费登奎斯一样,有这样广的普适性。

案 例

案例一:妈妈带着脊柱侧弯的孩子来就医

视频

这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症状是脊柱侧弯,骨盆不正,没有在正常人的位置。

孩子的妈妈带着他到好多地方看,想去矫正他出现的这些问题。在医院做过脊柱矫正、骨盆矫正,经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的情况还是没有改善,后面通过其中一家医院的医生介绍到我这边。

这个孩子见我的时候,有个特点:脸是正对着我,但是身体是侧着走向我的。我就开始觉得很奇怪,他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孩子已经在好多家医院做了矫正,但是还是没有改善,我想可能还是有其它一些原因)我就问孩子的妈妈:你注意到孩子的这个情况吗?这个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妈妈回答:知道这么一个情况,但是不大记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又问:那孩子平时是怎么睡觉的呢?自己睡还是跟你睡?妈妈说:一起睡,孩子在我的左边,中间隔着妹妹。我又说:孩子跟你的关系就一直这样的吗?妈妈说:不是的,是在有了妹妹之后开始对孩子严厉。

原来,妈妈有了妹妹之后,孩子开始觉得自己的妈妈不爱自己了,只喜欢妹妹。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孩子总是想着转头去看妈妈是不是在疼爱妹妹,而不管自己。所以,在床上躺着的时候也是扭身去看着妈妈。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形成这样的动作习惯、姿势,仅仅是简单的脊柱侧弯、骨盆倾斜吗?不是的,它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了解了这样的情况之后,我就带着孩子做了一些费登奎斯的ATM。

经过一些练习后,孩子妈妈说:好奇怪,孩子的注意力变好了。我就说:哦,是的,上了费登奎斯之后,会有一个“副作用”:注意力会变好。(有些多动症的孩子注意力之类都会有变化)

再后来,我用了功能整合的手法进行治疗,即一对一的个案治疗,孩子躺着不动,我给他做。很快,孩子就呼呼地睡着了。

治疗总共进行了三次,也跟孩子的妈妈做了交流,教他妈妈如何和孩子进行高效的沟通。

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和妈妈都缺乏觉察,尤其是妈妈。

作为我,医生来说,更重要的也是觉察,觉察到孩子的问题不是脊柱、骨盆局部的问题,是姿势的问题,姿势的后面是孩子心理的问题,孩子心理问题的后面是妈妈的问题,妈妈的问题根源是她没有觉察到,自己的行为、行为习惯背后的真正的想法和动机。

案例二:34岁的她,走路不稳为哪般?

视频

去年春节前,30岁出头的梅子(化名)来就诊,说她走路脚下没“根”,磕磕绊绊,经常跌倒,最近方向感也变得很差,甚至不敢独自出门到远处。最严重的一次是摔倒后不省人事,身体完全不能自主活动,送到医院后,各种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试过各种方法、药物也都不见效果。既然检查结果没有问题,应该不是器质性的疾病,那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她老公建议她看心理医生,她很抗拒,但她很想搞明白自己身体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通过和她交谈得知,她在家人和朋友心目中是一个人缘很好的人,对别人全部是有求必应。生活中,她首先想到的是照顾别人的需求,比如和婆婆逛街,买回来的全部是给婆婆的衣物,根本没有去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

她说,我特别想做个别人都说好的好儿媳妇,但是,无论我怎么做,我婆婆都不满意我,总是跟外人说我不好。

我不是心理医生,但我知道她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她想讨好所有人,让所有人都说她“好”,但是,无论她怎么做,也不能换来包括她婆婆在内的一些人对她说“好”,甚至会有许多人利用她的“好说话”得到他们的利益。

她内心其实是很不高兴的。比如说她和婆婆计划去逛街,按照她的习惯,是要陪婆婆、给婆婆买婆婆喜欢的衣服和用品,她去这样做的时候,内心真正的想法是“不愿意”,人不可能同时执行两个完全相反的动机,这个想法和动机特别强烈的时候,会让她“不出去”“不诳街”,这让她身体的一部分作出和“走”、“逛街”相反的姿势和动作,逛街、走路的身体产生矛盾和冲突,出去与不出去、走和不走,形成了矛盾,以致于她每次“走”和“动作”都会有个相反的力量产生,从而让她的身体不听使唤,走路越来越不稳、行动起来越来越困难。

这样的身体她怎么会喜欢呢?她对自己身体的察觉越来越少,就会感觉越来越麻木。表现在身体上,如果是下肢,特别是双脚的各种感觉都会很差,脚是在什么位置、是怎么站着的她都不能察觉,走路难免就会磕碰东西,就会摔倒。何况她是对全身各个部位的感觉都已经不敏感,就好像自己的身体是别人的一样。

既然她不愿意看心理医生,只有通过我这个康复医生来给她治疗了,费登奎斯可以帮助她。

费登奎斯方法会通过很小的、轻缓的身体动作,去帮助她觉察自己的身体,觉察动作时自己的内在感受,慢慢地让身体和内在建立连接,并在动作过程中学会探索各种可能性,做自己内心想做的、自己能轻松做到的各种动作,获得愉悦感。

正好我每天都在给科室内同事上费登奎斯团体课,就邀请她也加入了。

第一天,一个很简单的仰卧位把双腿弯曲站立的动作,她做起来竟是那么地难!事后她说感觉双腿根本就不听使唤,感觉自己像在半空中“飘”着一样,没有一点踏实的感觉,想把腿抬起来对她来说很费劲。

她开始觉察到她的身体在做和她的意图不一致的事情,她的意图是想移动身体,身体却紧绷着不让移动,这点很重要。

第二天,看得出来她的身体虽然还不是那么听她的使唤,但是,已经明显能跟上大家的节奏了。

第三天,她做动作看起来已经和其他人一样自然了。

第四天,她的动作看起来很轻松柔和了。动作轻松柔和,其实是她身体开始执行自己的真正意图,真正的身心合一了,她的大脑是她,她的身体也是她,她是她自己了。

我问她,她说,这两天自己走路时都忍不住在偷偷地笑,感觉身体是自己的了,很踏实的感觉,走路稳当了,不再磕磕绊绊了,当然也敢自己去逛街了。

适逢周末,她说先回家看看,自己在家怎么样,不好的话再回来上课。回家后,在别人的诧异的目光中,她自己逛街买回来好多自己喜欢的衣物;婆婆在数落她时,她开诚布公地和婆婆沟通... ... 她感觉自己很开心,因为她找回了自己。

在这个案例中,如果因循既往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很难在这么短时间内有这么好的效果的。

总结:

在既往的临床治疗中,大多数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少是全面整体地去分析个案,比如第一个案例中的孩子,脊柱侧弯、骨盆不正,就使用各种矫正方法,大家可以上网去搜,多数都是“矫正”“纠正”,就像我们面对的是一台机器,一辆汽车,哪里坏了就去修哪里。

可是,人不是机器,人是会沟通的,神经系统是很聪明的,会学习的,人的各种“病”是跟环境密切关系的,我们自己成为现在的自己,是我们出生后在跟环境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形成了很多习惯,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像修理机器一样“修理”人是要不得的。

  互动练习:

视频

1、闭眼,手掌心转向上,再转向下。重复六次。

2、睁眼,再做一次翻转手掌的动作。

大家请留意,你的掌心转向上时,手指是略微弯曲的,但是当掌心转向下时,你的手指却又自动略微伸直。

虽然你只被要求做翻转手掌的动作,但实际上你却多做了其他动作,也即手指的弯曲和伸直。然而,这些额外的动作并非你有意做出来的。在你明确进行的动作(即翻转手掌)当中,其实是可以不要这些额外动作的。这两项额外动作根本不具有动机,你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这些动作的。

无论掌心向上或是向下,手指的重量都不变,两种情况都应该会出现相同的伸展反射现象。手指的弯曲和伸直现象也不能完全用肌腱和韧带的长度来加以解释。

因为无论是哪一种情形都有可能使手指一直保持在弯曲或伸直状态。

造成手指不同动作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习惯。当我们想抓东西时,会使掌心朝下,并且习惯性地伸直手指以便取物。当我们拿着东西接近自己以便看、闻或听时,通常都会使掌心朝上并使手指保持在弯曲紧握的状态。

这个实验的重点在于,虽然你只有一个行为动机(即翻转手掌),但却同时完成了未被要求的动作。由于这些动作具有部分反射和部分习惯性质,因此很难从主要动作中分辨出来。

为了验证一下前面关于习惯的说明是否正确,请试着用食指和中指拿香烟或其他小东西,并反复做翻转手掌的动作。此时无论掌心朝上或朝下,你的手指大概都一直保持在伸展状态。抓取东西现在已然成为一种可辨识的刺激,因此便需要另一个新的、有意识的动机才能使手指弯曲。

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养成种种习惯,平时根本觉察不到它的存在;

如果我们不多花一些时间来观察自己的行为,并且确实了解应该观察什么的话,将永远无法真正深入了解自己的行为动机。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只发挥了一小部分潜能,其他部分的能力都被习惯性的矛盾动机给掩盖住了。由于我们对矛盾动机已习以为常,因此根本觉察不到它的存在。

伟大人物、成功人士的能力其实并不比你或我强,只是他们比我们更能控制自己的动机, 也就是屏除那些矛盾的,或是有碍发挥积极动机的负面因素,并因而使显性动机得以被充分表现出来。于是他们就成功了。

怎样才能提高我们的觉察能力,发现我们的各种习惯和习惯背后的矛盾动机呢?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迷你的小ATM。

ATM是费登奎斯方法中动中觉察课的缩写。费登奎斯课有两种教学方式,动中觉察ATM和功能整合FI

躺在床上,不能太软,或者垫子上,实在不方便的话,有靠背的椅子也可以,最好在床或垫子上。

ATM:

不要用力、不要强迫、在舒适的范围内

1、扫描身体左右,感受身体长度、宽度,感觉身体左右两边各个部位和地面的接触。

2、关注右侧胸部呼吸,右手放右胸,胸部如何?背部呢?觉察呼吸的习惯。

3、把右边的肺部想象成一个气球,呼吸时,胸部、背部是如何的?

4、想象吸气时,气球向上、下变大。

5、右手放右侧侧肋(弯手指放身下接触背部),左手放胸骨,觉察胸骨会动吗?

6、左手放右胸前,吸气时感受右边胸部,向上?向前?左手放右边锁骨,吸气时向上、向前?右手向下摸右下腰部浮肋侧面,呼吸时,肋骨向上?向下?感受肋骨距离。

7、扫描身体,长度、宽度、厚度是否发生变化?

8、比较左右呼吸,感受胸部、肋部、脸、眼、心情。

9、慢慢站起来,走一走,感受身体两边的不同。

10、你对现在的自己满意吗?

答疑与反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