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路516号沪江大学旧址

沪江大学原名上海浸会大学,为美国基督教南北浸礼会1906年创办。1914年正式定名为沪江大学。沪江大学于1906年至1949年间共建有校舍、教职员工住宅和各种辅助用房近60幢(所),大部分建于1937年前。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遂改为上海工业学校(现为上海理工大学)。后因学校发展和基建的需要,陆续拆除了部分建筑物,但仍保留了35幢沪江大学时期主要建筑,是目前上海保存较为完好的教会学校建筑群。这些建筑多为清水红砖砌筑、两坡红瓦屋面,风格统一,或处于绿树浓荫之中,或与现代建筑相晖映,成为上海理工大学一道靓丽的景观。

沪江大学校园建筑的历史可分为初建、发展、重建三个主要阶段。

一、初建阶段(1900-1911年)

柏高德博士(Dr.JohnT.Proctor)是沪江大学真正的创始人之一。他从1901年起就参与了沪江大学的筹建,并于1906年8月-1911年1月之间担任沪江大学校长。从1907年到1909年,他监督了大学校舍的建造,并在1909年2月10日开办了大学。

1900年,美国基督教南北浸礼会驻华教士因避国人反教而群集上海,集会商议建立浸会大学。1901年,南北浸礼会由万应远博士、柏高德博士为代表,往返磋商,成立联合委员会以筹备切实的计划。

1902年,南北浸礼会差会决议办一浸会大学及神学院于上海,成立教育行政会以董校务。并遣万应远博士返美筹款。1903年,万应远博士游说于美国南部,向南浸礼会募捐得美金1.5万元。

1905年,柏高德博士在美得南北两浸会允许,加付美金4.5万元。合前万应远博士筹款之数为6万美金,皆为买地、造房之用。是年9月,校董事会决议分设土地委员会和建筑委员会,以筹措土地和建筑校舍事宜(后所设土地委员会与建筑委员会合并)。11-12月,董事会选定并购置了离上海的外白渡桥约六英里之黄浦滩边基地165.5亩(27.3英亩)为浸会大学和神学院校址。

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

序号

原 名

现 名

地 址

171

沪江大学

华东工业大学

军工路516号礼堂、试验楼

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

序号

原 名

现 名

地 址

176

沪江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馥来堂

上海理工大学建筑群第二教师公寓

军工路516号

177

沪江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音乐堂

上海理工大学建筑群学校办公楼

军工路516号

178

沪江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思孟堂

上海理工大学建筑群第一办公楼

军工路516号

179

沪江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思雷堂

上海理工大学建筑群第二办公楼

军工路516号

180

沪江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科学馆

上海理工大学建筑群理学院

军工路516号

181

沪江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思晏堂

上海理工大学建筑群现代化教学中心

军工路516号

182

沪江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健身房

上海理工大学建筑群体育馆

军工路516号

183

沪江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思斐堂

上海理工大学建筑群第三宿舍

军工路516号

184

沪江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女生宿舍,怀德堂

上海理工大学建筑群第五宿舍

军工路516号

185

沪江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思伊堂

上海理工大学建筑群第四、七宿舍

军工路516号

186

沪江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教职工公寓

上海理工大学建筑群210号家属住宅

军工路516号

187

沪江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不详

上海理工大学建筑群卫生科

军工路516号

188

沪江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职工住宅群

上海理工大学建筑群103、104、108-114、201-209、211号家属住宅

军工路516号


思晏堂是1906年8月,校董事会在莫干山会议上议决先筑的一幢楼、外国教员住宅四所、两层八间之中国式房二所、膳厅一所。

1907年春,开始建造校园建筑,由于所购滩地低洼,土质松软,涨潮时常被淹没费时八个月打好思晏堂(YatesHall)的地基。是年,北堂NorthHall)先建成。同年9月,四川北路神学院移入新建之北堂

1908年1月21日,美南浸信会主席和美国南北浸会第一届联席主席E.W.斯蒂芬斯(E.W.Stephens)为思晏堂(YatesHall)奠基。

1909年2月10日,大学开学,沪江大学第一座大建筑物思晏堂(YatesHall)启用。建筑费墨洋4万元,合2.13万美元 (以下均按当年汇率折算为美元)。堂名思晏,取纪念浸会最初来华的传教士晏马太氏(MatthewT.Yates)之意。楼高四层,砖木结构,长110尺,阔64尺。初,除图书馆、邮务处、庶务处、教务处、正副校长室及可容纳300人的大礼堂外,悉为教室(18间)。该建筑亦是大学中枢。


思晏堂背面

思晏堂始建于1908年砖木结构。1956年9月损毁于龙卷风,1957年5月完成重建。

1908年-1909年间,外国教员住宅四所、膳厅(东堂EastHall)相继建成。这些建筑的落成,使大学初具雏型。

二、发展阶段(1911-1938年)

(一)魏馥兰博士主政沪江大学期间(1911-1927年):

魏馥兰博士(Dr.FrancisJ.White)于1911年7月继柏高德任沪江大学校长,至1927年末离职。在他任职的17年内,沪江大学土地面积、建筑、教师和学生数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期间最主要的建筑为科学馆、体育馆、3幢学生宿舍以及附中的独立校舍。

思马堂建于1914年,曾用于神学院,现无存。

1914年,改浸会大学为沪江大学。马尔(EleanorMare)女士出资的思马堂(EleanorMare Hall)建成,为教职员住宅(1931年后神学院迁入),共有房二十余间。为1909年2月大学开办以来建造的首个建筑。

思裴堂 建于1915年 1976年大修讲尖屋顶改为平屋顶。

思裴堂建于1915年,命名思裴是为纪念美国墨疏利浸会第一任书记裴理克(Dr. ManleyJ.Breaker)。建筑费用是由校长魏馥兰向美国墨疏利浸会募得的0.94万美元。建筑高四层,入口处设柱廊,设计科林斯柱式,门洞和部分窗洞使用了尖券,具有哥特式的建筑风格,也吻合学校的教会性质。建筑外墙用清水青砖砌筑,细部用红砖装饰,屋顶原为坡顶,七十年代大修时将尖顶改成平顶。建筑现为上海理工大学第三宿舍。


思裴堂 第三宿舍

体育馆:

体育馆由美国波士顿的哈斯科上校(Coloned E. H.Haskell)于1917年捐资1.81万美元建造,1918年竣工,建筑高二层,红砖外墙,入口处的尖拱大门体现了哥特式的建筑风格。1932年,位于学校南面的女生体育馆建成后,该楼曾改称北体育馆。如今这里是上海理工大学学生活动中心。


1918年正月10日,体育馆(HaskellGymnasium)落成并举行典礼。该馆共费1.81万美元,由美国波士顿城赫司开大佐(Coloned.E.H.Haskell)独立捐造。全馆长110尺,阔50尺,高二层,有行廊。是年7月,以密苏里詹姆斯?W?索斯沃思博士(Dr.JamesW.Southworth)的捐赠,购置校园南面之地124.7亩(20.5英亩),另增添江边滩地12.9亩(2.1英亩)。合原有滩地共303亩(50英亩),为体育场地和其他建筑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思伊堂(Evanston Hall):

思伊堂建于1919年,是由美国芝加哥伊文斯顿的哈里斯先生捐资4.35万美元建造。建筑高四层,砖木结构,红砖砌墙,窗套和阳台饰以白色,入口处微凸,设拱形大门洞,窗户均为矩形平窗,三开间并排排列。建筑初建时作为学生宿舍使用,因其临江而建,视野极佳,浦江的美景可尽收眼底。建筑原为坡顶,1984年大修时改成平顶。现为上海理工大学第四宿舍。

思孟堂建于1920年,为哥特复兴风格,底部的大门是尖券的造型,屋顶巨大的三角山墙勾勒出尖挺向上的感觉,如同教堂钟楼的尖顶一般。建筑外墙用红砖砌筑,墙面开矩形平窗,窗套为白色仿石砌筑。屋顶为双面坡,覆盖红瓦。

建筑最初为中学下院,后来改为大学的学生宿舍。现为上海理工大学第二行政办公楼。


1920年, 中学下院(思孟堂MelroseHall)告成。建筑费4.91万美元,为美国人士所捐助。供中学一、二年级课室及寝室之用。

科学馆:

科学馆建于1918年,由美国加州的特里特夫妇捐资建造,于1921年竣工。建筑地上四层,地下一层,钢混结构,清水红砖外墙,立面简洁,入口处建方形门厅,尖拱型大门,尖型的拱券内收数层,好似教堂的大门。科学馆配备了当时国内最完善的理科实验设备。1965年大修时将尖顶改成平顶。


科学馆建于1921年,除用于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各系实验室、课室外,还有科学演讲厅及陈列室等。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四层并有地下室。为沪江大学最有价值的建筑物之一,居当时中国各大学理科设备之最完善者前列。1965年大修时将原坡屋顶改为平屋顶。现为理学院院楼。原建筑红色清水砖墙,白色锯齿形窗框线脚,尖券门洞形成建筑主入口,体现出哥特建筑风格。 


怀德堂是特里特夫妇第二次捐款建造,建于1921年,1923年竣工。建筑高五层,外墙用清水红砖砌筑,仿石砌窗套,墙面设连续平券窗。初建时为女生宿舍。

怀德堂(Women's Hall): 

1963年大修时将尖顶改成平顶,以后大修时又拆除了楼台。现为上海理工大学第五宿舍。


 1923年, 沪江大学男女同校后的第一幢女生宿舍怀德堂(TreatHall)告竣。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厥特氏(Mr.M.C.Treat)所捐助,建筑费共5.02万美元。为女生生活和学习的专门区域。设有会客室、膳厅、家政学习室、阅报室及女教职员办公室,楼上则为女教职员和女生寝室及女生健身房、沐浴室等。高五层,长144尺,阔50尺。


早期怀德堂


 1922年秋,魏氏游泳池(White SwimmingPool)建成。游泳池于1920年9月24日魏馥兰校长五旬荣庆时,全体师生提议集资建造以为纪念。冬,中学上院(思雷堂RichmondHall)竣工。建筑费3.21万美元,款系美国南浸礼会差会所拨,为纪念西差会总干部之Richmond城而名。供中学三四年级课室、寝室及中学部礼堂之用。位于中学下院之西,建筑结构、风格同思孟堂。中学上院建成后结束了以前大学、中学合设一处办学的状况。

思雷堂建于1922年,美国南浸礼会差会拨款3.21万美元建设,原为中学上院。建筑风格同思孟堂,现为上海理工大学第一办公楼。


思乔堂原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思乔堂于1924年建成,当时为幼稚园及小学部。建筑费系美国乔治亚(Georgia)州浸礼会妇女所捐助。后为学校附属工厂办公楼,2005年拆除。2006年在原址建成现在的综合楼。

至1927年末,沪江大学校园建筑由大学初建时的七幢,增加到三十余幢。其中1915-1925年间,续建独立式教员住宅(FacultyResidences )13幢。

  (二)刘湛恩博士主政沪江大学期间(1928年2月-1938年4月):

1928年2月,刘湛恩博士继魏馥兰博士任沪江大学第一位华人校长。刘湛恩博士主政期间,沪江大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在建筑方面,1928年-1937年间建有各类校舍16幢(所),标志性建筑有大礼堂、图书馆、女生体育馆、中学礼堂等。

图书馆:
沪江大学图书馆建于1928年,大部分建筑费用由沪江大学教职员、学生与校友捐资,部分由美国西门基金会资助,耗资约2万美元。1948年,图书馆进行了扩建,为了纪念为国捐躯的校长刘湛恩,图书馆命名为“湛恩纪念图书馆”。


这是一座庞大的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大楼中轴对称,主体部分高二层,砖混结构。外墙用红白两色砖砌筑,入口正中耸立高大的城堡式塔楼,塔顶做成垛口样式,底部是尖拱型券门,威严肃穆。两端还各建有一座体量较小的塔楼,同样设置垛口样式的瞭望台。窗间做壁柱装饰,柱顶端为小尖塔,同样是哥特式教堂惯用的装饰手法。屋顶为大坡度红瓦双坡顶。
现在这里是上海理工大学的仪表一馆。

新建的“湛恩纪念图书馆”


 1929年5月30-31日,设立人会在美国佛吉尼亚州里士满(Richmond)通过决议,批准建教堂和大会堂、教师寓所(10套)、男生宿舍、男生食堂、女生体操馆和食堂、附中体操馆和会堂及扩展沿江之地等。8月,增添江边滩地14.2亩(2.3英亩)。


 建于1917年,原沪江大学教员住宅。

两幢各六套联排教职员住宅(Terace No .1、TeraceNo.2,现115-126号)先后在1929年、1930年建成,建筑费共1.51万美元。


1930年,募集3万元,购置圆明园路209号中华浸会书局真光大厦之二楼,用于开办沪江城中区商学院。同年,水塔(WaterTower)建成。


上海理工大学家属楼108号,建于1922年,刘湛恩博士故居


教师住宅111号


 1931年,大学膳厅(University Dining Hall)建成。


1932年,女生体育馆(艾德蒙堂EdmandsHall)建成,后称健身房。原内附女生膳厅、音乐室,高二层。建筑费1.08万美元,为加利福尼亚州格兰特·艾德蒙夫人(Mrs.Grant.Edmands)及其女捐助。


音乐室:
音乐室建于1935年,高二层,最初是中学部礼堂,上层为礼堂,下层为办公室、理科实验室,后改作沪江大学音乐室。建筑为哥特式风格,整座建筑就像是一座精致的教堂。主入口处开尖拱型券门,券拱设计多层,上方为长方形券窗,套在一个尖拱型的窗套内,顶部是三角形山墙,两侧的窗户上方开基督教玫瑰花瓣型的小窗。外立面窗间饰有简化的扶壁,顶端凸出小锥塔。转角处的顶端同样是用小锥塔装饰。建筑东南立面还设有双跑楼梯通向二层侧门。屋顶较陡峭为两坡红瓦屋面,外墙用清水红砖砌筑。建筑不拘泥于某种形式,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去都有不同的视觉效果,是沪江大学内堪称精品的一座建筑。
建筑在解放后曾作为图书馆使用,1999年改为学校办公楼至今。


1935年10月,中学礼堂(Academy AssemblyHall)建成,建筑费0.76万美元。上层为礼堂,下层为办公室及理科实验室。后改作音乐堂(MusicHall),为沪江大学音乐系专用。底层为教室及钢琴练习室,二楼为大教室。


思福堂建于1936年,原为女教职员宿舍,为纪念美国佛吉尼亚州Henrietta HallShuck夫人而名。现为国际交流中心。砖木结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开窗方正,白色仿石窗套与清水红砖墙形成色彩对比,南立面有浮雕式圆拱,卷草纹装饰的牛腿支撑阳台,三角形山墙外露名木框架。


思福堂


1936年,沪江大学建校三十周年纪念 ,募建大学礼堂(UniversityAuditorum);为纪念前校长魏馥兰博士募建思魏堂(White Chapel);为纪念美国佛吉尼亚州Henrietta HallShuck夫人而建思福堂(VirginiaHall),专用于女教职员宿舍,建筑费0.59万美元。沪江大学校董、教师湛罗弼夫人(Mrs.R.E.Chambers)建独立式住宅一幢,后捐给大学。9月30日,举行大学礼堂暨思魏堂奠基礼,建筑图案由美国某著名工程师绘制。是年建小学室内操场(PlayShed)一座。


思魏堂(Auditoriumand and White Chapel):
沪江大学大礼堂也称为思魏堂,是为了纪念沪江大学第二任校长魏馥兰博士募集资金而建,同时也为了庆祝沪江大学建校30周年。1936年开工,1937年5月竣工。实际上思魏堂是大礼堂中的一个部分,位于东北侧。整个大礼堂为罗马风格,二层砖混结构,平面呈“L”型,尖顶、尖券门窗、简化的扶壁和尖塔,简化的玫瑰花瓣窗都体现了浓郁的宗教色彩。建筑下层设教会办公室、教员休息室,上层是礼拜堂。大礼堂竣工后就成为了沪江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如今依然作为大礼堂使用。


 1937年5月,大学礼堂暨思魏堂(Auditorum and WhiteChapel)联体建筑落成,建筑费2.21万美元。大学礼堂的上层为礼堂,可容一千两百余人,下层为会议室、同学会室、学生课外作业团体交谊会室等。思魏堂位于大学礼堂北侧,与大学礼堂联体,上层为礼拜堂,下设教会办公室、教员休息室等。

1937年8月统计,沪江大学已有各类建筑物五十余幢(所),总房产估值近四十万美元。

1937年8月13日,日军攻入上海。校园沦陷,校区内大学停办。

三、重建阶段(1945-1949年)

1937年8月13日,日军侵入沪江大学并攫为己有,校园遭到洗劫,校园建筑严重受损。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沪江大学面临重建的巨大困难。1945年8月27日,校董事会的13位华人董事在上海召开会议,负起重开大学的责任。
1946年2月15日,校董会在上海城中区商学院召开,凌宪扬被选为代校长,担负起大学重建的重任。美国南北两浸会总部各拨款5万美元进行大规模的校园重建。7月4日,大学校董会召开会议,凌宪扬被选为正式校长。会议批准了凌宪扬校长提出的重建和发展大学的三年计划。其中建筑计划包括一幢新的女生宿舍、扩大科学馆、新的体操馆附加游泳池、两套各六个单元教职工寓所及购买相邻土地、扩大校园等。


馥赉堂是沪江大学最晚建成的一座建筑,1948年,由美国南、北浸礼会拨款建造,耗资16.95万美元。建筑为哥特复兴风格,主体部分三层,局部带四层阁楼,清水红砖外墙,入口处设尖券型大门,屋顶上连续开尖顶老虎窗,立三角形大山墙。屋顶为双坡红瓦屋面。


初建时为沪江大学女生宿舍,解放后一直作为学生公寓,20世纪60年代始作教工集体宿舍,1999年8月改建为教师公寓。现为上海理工大学第二教师公寓。


 1947年2月,一幢12套的教员宿舍动工,是年建成。10月8日,校董会批准图书馆扩建方案并命名扩建后的新馆为“湛恩纪念图书馆”(Herman C.E.Liu MemorialLibrary),以纪念刘湛恩校长。同时批准新造一幢女生宿舍的方案。在校门口的马路对面购置5亩地,提议建乡村中心——“湛恩村”。


1936年建造,为沪江大学教师湛罗弼夫人(Mrs.R.E.Chambers)出资建造,后捐给大学。


1948年,图书馆扩建、新女生宿舍和校门外湛恩村动工。湛恩村由佛吉尼亚州女差会捐款建造。

1949年2月,校董会常务委员会决议将大礼堂命名为思魏堂(White Chapel andAuditorium),新的女生宿舍命名为馥赉堂(Franklin-RayHall),以纪念两位前浸礼会干事J.H弗兰克林(J.H.Franklin)博士和T.B. 赉(T.B.Ray)博士。前一女生宿舍命名为怀德堂(Treat Hall)。3月26日,同时举行了湛恩纪念图书馆和馥赉堂落成典礼。图书馆扩建工程全部造价折合美金5.48万元,由沪江大学校友及师生在国内募集。馥赉堂全部造价折合美金16.95万元,由美国南北浸礼会捐拨。湛恩纪念图书馆和馥赉堂成为沪江大学校园内建成的最后的标志性建筑。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到1950年,全校土地面积341亩(含江边新涨土地12.3亩)。

1951年2月,沪江大学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办。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遂改为上海工业学校(现为上海理工大学)。


沪江大学旧照

我的更多文章:
(0)

相关推荐

  • 【建筑可阅读】“上”这“理”,寻找百年前的校园时光

    "浦江之滨,花木扶疏,红楼三五,矗立其间,沪江大学在焉",这说的是上海理工大学前身,创办于1906年的沪江大学.如今在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沪江大学时代留存下许多校园哥特式风格建 ...

  • 《觉醒年代》里的“早稻田大学”在哪里

    今天想聊的不是位于东京新宿的早稻田大学,而是出现在<觉醒年代>第一集里的"早稻田大学". 在<觉醒年代>第一集,简单交代了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q ...

  • 扫街之41

    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除军工路主馆外,还有营口路校区.水丰路校区.南汇校区.复兴路校区和军工路南校区5个分馆.1982年,原沪江大学图书馆的西南方新建了图书馆,建筑面积达7547平方米.为纪念原沪江大学 ...

  •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北京外国语大学近现代建筑群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北京外国语大学近现代建筑群

  • (35)新会路25号华童公学旧址

    新会路位于普陀区东南部.东起江宁路,西至常德路.长713米,民国14年(1925年)筑,以英国人名命名马白路(MaPai Road).民国32年以广东新会改今名.沿路为住宅学校,新会路与安远路相邻. ...

  • 第14207876号“沪江”商标系列无效宣告案

    一.基本案情 申请人:上海理工大学 被申请人:沪江教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争议商标:第14207876号"沪江"商标.第17656015号"沪江网校 HJCLASS ...

  • (11)汉口路50号大清银行旧址

    汉口路50号大清银行旧址,1908年建成完工,是一幢四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大楼,房屋平面形式呈梯型.典型的西式古典建筑,建筑立面构图严谨,纵向三段式划分明确,装饰集中于入口和转角部位,转角及南 ...

  • 中山东一路27号(北京东路27号怡和洋行旧址)

    清朝末年英国人先在广州从事中国.印度.英国之间的货物和鸦片贸易,1843年在上海设立分行,购下外滩一地块,建起一幢英国乡村式的2层2开间的房子.在上海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怡和洋行的业务一直以鸦片贸易为 ...

  • 陕西北路369号宋家老宅旧址

    宋家花园位于陕西北路(原西岸路)369号与南阳路转角处,建于1908年,二层半高.四面临空的英国式花园别墅住宅.住宅宽敞明亮,楼前绿树成荫,景致怡人,房屋建筑面积824平方米,园地面积1218平方米. ...

  • 南昌路170-180号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旧址

    南昌路180号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旧址,原来是环龙路44号,1924前后一年毛泽东与杨开慧夫人一生共同工作时间最长,生活最稳定.毛泽东在这里先后负责国民党员的重新登记.黄埔军校在上海地 ...

  • 长乐路613弄沪江别墅

    沪江别墅建筑群始建于1939年,由浙江地方银行投资建造,共7幢建筑单体,属于新式里弄住宅.地处长乐路西段近华亭路,由长乐路613弄出入.该建筑为三层新式里弄住宅,建国前为高级住宅区之一.从建成至今一直 ...

  • 长乐路746号合众图书馆旧址

    合众图书馆创建于民国28年(1939年),1955年改名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1956年在原址(古柏路,今长乐路746号)扩建的三层楼书库外景(1958年以后改为上海图书馆长乐路书库) 1941年,长 ...

  • 新闸路1607号培明女中旧址

    培明女中位于常德路新闸路1607号,培明女中校舍为两栋砖混结构的二层西式教学楼,呈东西方位交错分布于校园内,即今天校园内的1号楼与2号楼.两栋建筑的外形风格类似,为砖混结构二层,局部三层.木质门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