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一号:遥感商业化终于起航,民营企业家尚需努力
昨天的科技新闻中,居于首位的自然是吉林一号组星的成功发射。与国内此前发射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相比,吉林一号最大的区别就是商业化。这组卫星从一开始,就打算按照商业化的方式,向市场提供卫星图像和视频。这将对国内卫星遥感、地理信息、位置服务等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
当然,也有企业尝试着用国外卫星摸索商业化道路,这就是得到徐冠华院士高度赞扬的北京一号卫星。这家企业采用了包租国外卫星的方式,为国内的诸多遥感应用单位和应用项目提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还有企业,则采取了更为开放的模式:与其他机构合作发射卫星。企业在卫星策划过程中就参与进来,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用于支持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这就使入门企业不需要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去摸索卫星研制、发射和运营,省去一部分“学费”。对刚刚进入航天产业的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一种值得考虑的业务启动方式。
本次吉林一号组星的发射成功,证明国产卫星也能进行真正的商业化运作。只要卫星的业主单位能够用一种开放包容的市场化心态来看待卫星产业,用产业发展的大局及商业化的思维来搭建卫星运营和数据服务体系,国产遥感卫星是完全可以取得社会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据我们所知,国内颇有一些大学、研究机构信心满满,打算投身卫星研制和运营产业。这必将带来国产卫星服务资源的大幅度扩张,使卫星服务的价格有效下降、质量充分改善,有利于用户,更有利于产业发展。
另一类是至今仍在航天大门外观望的互联网巨头们。无论从哪个角度说,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已经具备了自行建立和运行卫星系统的财力,国内卫星制造商们也不会拒绝为他们研制和发射卫星。航天部门已经多次主动邀请互联网企业参与航天产业发展的研讨和学术交流。对互联网企业来说,用自己的卫星来提供物流跟踪、物联网支持、地理信息服务,是完全可能也完全划算的。特别是对那些希望帮助国内中小企业走向世界的大型电商企业——例如阿里巴巴——来说,一个覆盖全球的、独立运行的天基信息服务体系,可能是必须之物。
谷歌公司在设想全球天基互联网星座的时候指出,这个系统“可能与今天的谷歌规模一样大”。考虑到天基信息系统的能力与优势,此言绝非夸大其词。我们的有关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应当如何拿到这场盛宴的入场券,应当是吉林一号带给我们的热烈议题。